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煮酒论道什么意思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重阳真人的弟子丘处机诗作更丰,翻开丘真人的《磻溪集》也是到处可见这等豪迈的句子。像“万倾江湖为旧业,一蓑烟雨任平生”,像“花朝石窟龙吟雾,月夜山门虎啸风”,像“野鹤孤云闲活计,清风明月道生涯。千山磊落收云气,四海光明耀日华”等等,无不透着缕缕清风,浩浩云气。

再看一首: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这首诗整体上说不上十分精彩,但其中的气势却也一看就并非寻常的寒酸文士能写得出来,这首诗的作者乃是大名鼎鼎的吕洞宾。在道家人物中,好像对于喝酒并非犯戒之行为,道家人物常有喝得大醉的举动(《仙剑奇侠传》中就有个酒剑仙嘛),酒酣耳热之余,不免豪气填膺,放歌天地之中。

在道家的神话世界中,有“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的仙子;有乘云车,驾白鹿,遨游天上的卫叔卿;有“经沧海桑田之三变,历东海扬尘之两劫”的麻姑仙子,有许许多多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饮酒下棋、食碧藕、饮琼浆、骑白鹿的不老仙人。

在无休无止的争杀抢夺中,在无休无止的辛劳痛苦中,在无休无止的忧虑烦恼中,道家思想让人们抬眼看天,让人们卸下心中的包袱,向往着那纯洁而美好的神仙世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神仙,或许并没有,但是道家却不知赋予了后世文人多少旷达浪漫的“仙”气,这其中也寄托了人间最美好的心愿。

道家的旷达并不仅仅在于此处,道家对自身的洒脱无忌也是让笔者非常喜欢的地方,以前我们说过庄子对于身后之事极其旷达,不但不允许弟子们特意去寻求“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那样的好棺木,反而嘱咐弟子连葬也不葬,直接放在荒野之中,天地就是棺椁,日月星辰就当陪葬的珠宝,万物都是陪葬的物品。在地上被兀鹰吃掉,在地下为蝼蚁吃掉,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比起那些生前就大兴土木,经营自己的陵寝的帝王权贵们又是何等的旷达!

而且,道家从来并不标榜自己的伟大和不可冒犯,庄子的《知北游》一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五、吞食天地的气魄--旷达无极(3)

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这个叫东郭子的人问庄子:“道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说:“无所不在。”东郭子看来也是个不开窍的人,就追问:“请说清楚点,到底在哪里。”庄子一看他这样笨,就说:“在蝼蚁里。”这人奇怪地说:“怎么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庄子又说:“在稊稗(杂草)里。”东郭子说:“怎么更卑下了?”庄子又说:“在破砖烂瓦里。”东郭子摇头说:“这更邪乎了?”庄子最后干脆上了个最狠的:“在屎尿中。”结果东郭子不吭气了,估计给吓呆了。

确实,一般的宗教或者学说,常把自己教义中的神明或者主义奉为至尊,顶礼膜拜还来不及,别的教派有什么诽谤之言,还要打架捅刀子,甚至兴师动武,哪里有自己朝自己头上扣屎盆子的?也怪不得东郭子这样的庸人听得目瞪口呆。

“道在尿溺”,哈哈!这才是真正的道,这才是值得我们崇敬的大道!她并不像一个威严的神灵注视着我们,让我们时刻跪伏在其脚下,她也并不是一本必须虔诚背诵,不得对其中内容有任何怀疑的经典教义,她恢恢然、广广然,她就在我们身边,像阳光空气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关爱着我们。她就是自然之道,充斥天地万物之间,旷达无极!

十六、玄之又玄的至理--众妙之门(1)

一本薄薄的《道德经》,包藏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玄妙道理。道家的道理虽然有些玄妙,有些枯燥。但是如果你认真地参悟透彻了之后,你会从中得益很多。笔者所介绍给大家的“道家思想十六观”就要结束了。我想经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会对道家思想了解得更多了一点,一定会觉得道家的思想并不能只用“消极”二字就予以定论。我们会发现,道家所思考的往往是一些大题目:例如天地的本始、生命的轮回变化,什么是内外之分?什么是大小之辩?什么是荣辱之境?这其中任何一个命题,恐怕都要让我们用消耗一生的时间来思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就是宇宙的初始?在天地还没有以前就已经有了,它是什么?是“道”吗?老子还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千百年以来,人们可能都茫然不解地将这句话轻轻地揭过去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后,我们不禁惊奇地发展,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居然和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所说的这句话不谋而合,惊人的一致!

这就是20世纪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渐渐验证了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1932年,比利时天体物理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核大爆炸的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1965年,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而半身不遂。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而他的头脑中却装着整个宇宙的图景。霍金虽然是外国人,但笔者看了他的事情后,却不禁也想起庄子所说的“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这句话。

正是这个“支离其形”的霍金,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他认为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还要小的奇点(难道就是“道”?),然后是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道生一?”),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理论能自然地说明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也能圆满地解释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