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煮酒论道什么意思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十四、顺应造化的真趣--道法自然(2)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山,山欲深……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的美学就像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水墨写意画一样,崇尚清雅自然。

当然,现代的家居环境也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也想贴近自然、融于自然了,不过现代社会工业文明对于自然的破坏还是相当严重。自从有了工业文明以来,机器的轰鸣取代了小鸟的歌唱,浊臭的污水弄脏了清清的河水,森林在迅速地消失,草原变成荒漠,生物也不断地灭绝,还有光化学烟雾、核污染、噪声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农药污染、热岛效应、臭氧空洞、全球变暖、地面沉降、城市塌陷、酸雨……人们突然发现,想征服自然的人类是多么的狂妄和无知。于是不得不转而谋求自然与人的和谐。1958年的“大跃进”时代,人们狂呼:“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自然仿佛是人类脚下踩着的奴仆,可以由人为所欲为。可是,事实却是,人们马上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不少曾自称为“玉皇”、“龙王”的人们。日本学者汤川秀树曾说过:“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十分糟糕的状况,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明提出那么严厉的指控,使人感到惊讶”等等,都说明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在目前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上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道家有所谓“天地是大宇宙”,人就是“小宇宙”的说法。对于个人来说,也是顺其自然更好一些。但是尤其是自宋朝以后程朱理学逐渐兴起以来,对人性的压抑就越来越严酷。程朱理学等大讲“存天理,灭人欲”,钳制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正像庄子前面所说的强行驯马的行为一样,压抑了人的天性。由于那些“高标准、严要求”几乎无人可以完全达到,于是一大批岳不群般的伪君子就纷纷涌现,而坦诚真挚,敢于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人却被视为狂狷怪僻之士。明代李贽在《答耿司寇》一文中无情地揭下了这些伪君子们的画皮:试观公之行事,殊无甚异于人者。人尽如此,我亦如此,公亦如此。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今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居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某等肯上门教人矣,是孔、孟之志也,某等不肯会人,是自私自利之徒也,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以此而观,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其与言顾行、行顾言何异乎?以是谓非孔圣之训可乎?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但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 是啊,这等人其实心里也满是自己的小算盘,求田问舍,登科晋官,都是为了一己之私。其实这也罢了,但一谈大道理时,就满口“孔孟之志”,似乎高尚得不得了。李贽尖锐抨击这等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觉得还不如人家市井小夫,一般的出力气吃饭的普通人,人家在商就言商,做工的便说做工,耕田的便说耕田,发乎真心,出乎自然之性,毫无巧言饰假之行。所以“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现在也是,笔者觉得听北京开出租的师傅们侃大山,比某些领导们在主席台上讲得有趣多了,也实在多了。

程朱理学除了批量制造了一大批“岳不群牌”的伪君子外,当然也造就了一大批像金庸小说中灭绝师太那样的暴戾变态的人,正如网上朋友所送的一联:“灭情灭爱单未灭争强好胜暴戾习气;绝子绝孙唯不绝独断专行家长作风。”自儒家程朱理学大盛之后,一直在塑造“灭绝师太牌”的人物,数量和速度恐怕远高于一汽轿车的流水线。现在虽然少了很多,但恐怕“灭绝师太牌”的人物也没有绝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十四、顺应造化的真趣--道法自然(3)

我们的传统教育方法也深受其毒,教学时往往抹杀学生的个性、天性,而要求千篇一律,唯命是从。笔者上小学时,就被勒令听课时背着手,一动也不能动。当时小学课本上有列宁学习的图画,图中列宁却是用手托着下巴,当时笔者就想,列宁为什么就这样随便,不用背着手听课,怎么就非让我们背着手呢?于是向老师质疑,老师大怒,将我赶回家去,请家长来才算罢休。笔者自此不敢多言,只是腹诽而已。

现在教育情况似乎略有改进,但还是有不少此类情况。《青岛晚报》不久前有篇报道,说有个13岁的中学生因为对学钢琴没兴趣、厌倦了被父母逼着学,竟然拿着钢琴来撒气。他趁着家长不注意,三番五次用榔头砸坏了自家钢琴的琴键,以达到不练琴的目的,以此来阻止和对抗父母对自己的“强迫”,发泄心中的怨气和不满。后来孩子的老师劝其家长,孩子的暴躁情绪和叛逆心理肯定与父母强迫他学钢琴有关。老师向家长建议,不要再强迫孩子学钢琴了,否则,不仅砸钢琴的事还会发生,孩子的心理也会失衡,最终毁掉的不仅仅是一架钢琴,还可能是一个孩子,甚至是整个家庭。

是的,有些家长常强迫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学这学那,其实孩子们天性不同,各有所好。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激发他的兴趣,才是正确的途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庄子还说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思是说,(自然形成的)长并不是多余,短并不是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然短,接上一段没法方便地行动了,而鹤的脚虽然长,截短一节就痛苦不堪。因而原本长的不能切短,原本足短的不能接长,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现代社会中,人们却不大信庄子的话了,现在科学“昌明”,五花八门的美容术是庄子始料不及的。现在的人们胖的想变瘦,矮的想变高,丑的想变美,男的想变女,统统都有办法搞定。嫌身材胖?没问题,可以抽脂。脸型体型不好?可以来个削骨美容,嫌身体矮,可以做个断骨增高,这些名字听起来都让人恐怖,但却还是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儿,不但不怕,还趋之若鹜,甘之如饴,用俗话说就是和“喝蜜似的”。至于隆胸、拉双眼皮什么的更是小菜一碟。可惜,实际中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断骨增高的报道:

自1990年以来,断骨增高在城市女子中悄然兴起,渐成某种时尚。据说,用锯子将两只小腿锯开多半,把胫骨与腓骨截断,装上两副重5公斤、16根钢针穿肉固定的“肢体延伸器”,每天拉长断骨毫米到1毫米。有医生宣称,休息两个月,就可以增高,小巧玲珑的美人就会拥有“魔鬼身材”,变得窈窕绝伦。

实际情况如何呢?有记者暗访获知,即使手术成功,增高10厘米要住院4个月,再休养4个月才能恢复。如手术失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主动去做断骨增高手术的女子大多天生丽质,只不过身材较矮。谁知腿一锯断,事与愿违,有的被拉成两腿长度不齐的拐子,有的被整成双脚外翻的跛子,走路只嫌地不平。还有严重的,并发骨质疏松,不敢拆除固定钢架,有的在拆除之后,落下终身病痛……

庄子似乎早就预见了这些,请看他在《应帝王》一篇所写的这样一个故事: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说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这南儵北忽常到浑沌的领地里相会,浑沌对他们招待得非常好。他们俩想知恩图报,就说浑沌东西什么也不缺,但是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喝,而就浑沌没有,多可惜啊。我们来给他凿开眼、鼻、耳、嘴吧,于是还设计了工期,一天给他凿一窍,七天完工。没想这样到了第七天,七窍都凿好了,浑沌却也死了。

十四、顺应造化的真趣--道法自然(4)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寓言,不过仍然让我们深思。

现在有“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等名词,虽然传统的道家是推崇“玄”色,也就是黑色,但我觉得依现代的观点完全可以将道家学说称之为“绿色学说”。因为道法自然,道家学说到处透露着顺乎自然、关爱人性的色彩。

十五、吞食天地的气魄--旷达无极(1)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这就是道家的风采,这就是道家的气度,透着缕缕清风,浩浩云气。了解到道家逍遥而游、齐物而观的种种思想以后,就不难理解,道家人物和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们笔下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瑰丽浪漫、旷达无极。是啊,了达生死、敝屣富贵,“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有了这样的襟怀,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还会像小鸡一样只低着头看地上的虫蚁吗?

笔者当年初读庄子,就被开卷第一篇《逍遥游》中鲲鹏的博大气势所震撼,请允许我给大家读一下这一段文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是何等广阔无垠的胸怀!虽然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长几千里的大鱼,也没有张开翅膀就遮天盖日的大鹏鸟,但是,这只象征着自由、洒脱、浪漫、旷达之精神的大鸟,却永远在人们的心中翱翔。庄子的大鹏所象征的浪漫精神感染了一代代的人们,诗仙李白幼年时就在青城山和道士们一起读经悟道,所以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极深,这只大鹏也就一直在诗仙的心里飞动,他在诗中写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直到李白临终时,他心中想着的还是庄子笔下的这只大鹏,于是他在《临终歌》里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在诗中,李白早已和这只鹏鸟合为一体,“游扶桑兮挂左袂”,这里已不再是鹏鸟,不知不觉中,已经化为穿袍的李白(袍才有袂,如果是大鹏,只能挂左翅),正所谓“李白梦为大鹏,浩浩然鹏鸟也”。

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李白早年时就写过一篇《大鹏赋》,我们来看一下少年李白笔下的大鹏之风采:……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仿佛其形。若乃足萦虹霓,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行则千里飞雪……李白去世后,李白的族叔李阳冰编辑《李太白全集》时,特地将这篇《大鹏赋》放在开卷第一篇,我想,这正是合乎了李白的心愿。

几百年后,这只大鹏又飞入了光照千古的大才女——李清照的心中,少女时代的她就随着双翼遮天的大鹏一起飞进了浪漫瑰丽的神秘时空: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正是有了这样的气度,才有了后来在《词论》中睥睨天下文豪,将柳、晏、苏、黄之辈都不放在眼中的李清照,才有了那样异常达观的李清照——她一生收集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散落殆尽后,却坦然地说:“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李清照确实是一个“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奇女子。

笔者觉得可以和《逍遥游》相媲美的另一篇美文应该是《秋水》这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读一下庄子的《秋水》篇,我们不由得和河伯一样感叹,感叹我们的见识曾经是多么的渺小无知,感叹这世界又是多么的广袤和无边无际。“夏虫不可言冰、井蛙不可语海”,有多少我们没有认识到的世界啊!而俗人为之争斗不休的世俗之事就此来看又是多么的可笑,正像庄子在《则阳》这一篇中说过的故事一样: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有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正所谓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庄子的寓言一下子点醒了不少世人。白居易因此写诗感叹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十五、吞食天地的气魄--旷达无极(2)

庄子笔下的世界是博大的,甚至有些离奇,他的笔下有“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有“其高临山,十仞而有枝”的大树,有“扬而奋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的大鱼,这一切,为后世的李白、李贺、苏轼等人所发扬,成为我国文学中浪漫主义的河源。

历代的道家人物很多都能诗通词,而且他们的笔下往往有着一种异常浪漫旷达的“仙”气,五代时的得道高人谭峭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大言诗》: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这是何等雄健豪迈的气魄!长江如线,天如折扇。一时兴发就甩鞋到东海之滨。蓬莱仙山路虽远,但谭生(诗人自谓)的杖头下何山不能达,何处不能到?正像电视剧《西游记》中主题歌唱的一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这首诗是全真教创教祖师王重阳真人所作,“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苦修妙悟之后,天地豁然开朗,从此灵台清明朗照,更无半点渣滓,清灵旷达之情溢于纸外。

重阳真人的弟子丘处机诗作更丰,翻开丘真人的《磻溪集》也是到处可见这等豪迈的句子。像“万倾江湖为旧业,一蓑烟雨任平生”,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