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见张教授态度坚决,知道自己无法再狡辩,只好不情愿地走到林羽面前,低声说道:“林羽,对不起,我不该无凭无据地诬陷你,希望你能原谅我。”
林羽看着赵磊,心中虽然还有些不满,但也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便说道:“算了,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希望你以后能尊重同学,不要再做出这种事情。”
这件事过后,林羽在青云书院的声望更高了。同学们都更加敬佩他的才华和品德,老师们也更加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杰出的儒士。
林羽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骄傲自满,他依旧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每天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他知道,在儒道之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他要不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这个世界的顶尖强者,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眼间,林羽在青云书院已经学习了两年。在这两年里,他的文气越来越雄厚,实力也从童生提升到了秀才,成为了青云书院最年轻的秀才之一。同时,他还在书院的各种活动中屡获佳绩,为书院赢得了不少荣誉。
这天,书院的院长召集了所有甲字班的学生,宣布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诸位同学,朝廷即将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儒士大赛,凡是文位在秀才及以上的儒士,都可以报名参加。这次大赛的奖励非常丰厚,不仅能获得朝廷的赏赐,还能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若是表现优异,还能直接被授予官职,进入仕途。书院决定,选派十名最优秀的学生参加这次大赛,希望大家能好好准备,为书院争光,也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学生们听了,都兴奋不已,纷纷表示要报名参加。林羽心中也十分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是能在全国性的儒士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名气和实力,还能为自己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立刻报名参加了书院的选拔。在选拔过程中,林羽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诗词文章创作能力和深刻的儒家义理见解,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入选,成为了青云书院选派参加全国儒士大赛的十名学生之一。
选拔结束后,书院专门为这十名学生组织了一场集训,邀请了书院最优秀的老师为他们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实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全国儒士大赛。
林羽深知这次大赛的重要性,在集训期间,他更加刻苦地学习,每天除了参加老师的辅导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的古籍,学习各种高深的儒道知识和诗词文章创作技巧。同时,他还与其他九名学生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集训的过程中,林羽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全国儒士大赛的难度极大,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儒家经典、诗词文章,还包括历史、哲学、兵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些知识,即使是在天道图书馆中,也只有一些零散的记载,需要林羽自己不断琢磨和研究,才能理解和掌握。
但林羽并没有退缩,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在集训结束后的模拟考试中,林羽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随着全国儒士大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林羽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他知道,这场大赛将是他儒道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必须全力以赴,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也为青云书院和王夫子争光。
出发前往京城参加大赛的前一天,林羽收到了王夫子的来信。信中,王夫子对林羽寄予了厚望,鼓励他在大赛中不要紧张,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还提醒他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林羽握着信笺,指尖传来纸张的温热,王夫子的字迹遒劲有力,字里行间的关切如暖流般淌过心间。他将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仿佛这封信能为他在即将到来的大赛中增添几分底气。次日清晨,青云书院的十名参赛学子在院长的亲自送行下,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车轮滚滚,一路向北,林羽坐在马车内,望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心中既有对京城的向往,也有对大赛的忐忑。
同行的学子中,有几位与林羽关系不错,其中便有来自江南水乡的苏婉清。苏婉清出身书香门第,文采出众,尤擅婉约词,在书院内也是颇有名气的才女。一路上,两人时常一起探讨诗词,交流学习心得,倒也缓解了不少旅途的枯燥。
“林羽兄,你说这全国儒士大赛,会有多少才子参加?”苏婉清望着窗外,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好奇。
林羽沉思片刻,回答道:“全国各州各县的秀才、举人乃至进士都会参赛,保守估计,至少也有数千人。想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不过,我们只要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便无怨无悔。”
苏婉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你说得对,尽力就好。我父亲曾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众人终于抵达了京城。京城果然不愧是大景王朝的都城,街道宽阔平坦,两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处处都彰显着繁华与气派。参赛学子们被安排在专门的驿馆住宿,驿馆内早已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学子,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交流学习,或讨论大赛,气氛十分热烈。
安顿下来后,林羽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几名同窗前往国子监附近的书坊。国子监是朝廷最高学府,附近的书坊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珍贵典籍,是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林羽此行,一是想购买一些在青云书院难以见到的古籍,二是想感受一下京城浓厚的文化氛围。
走进一家名为“文渊阁”的书坊,林羽立刻被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吸引住了。这里的书籍种类繁多,既有儒家经典的孤本善本,也有各种杂学着作,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兵法、天文地理的稀有书籍。林羽在书架间穿梭,不时停下来翻看几页,遇到心仪的书籍,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就在林羽挑选书籍时,一阵争吵声突然从书坊的角落传来。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锦袍的公子正对着一个老书童大声呵斥,而老书童手中捧着的几本书籍散落在地上,显然是被那公子推倒的。
“你这没用的东西!连几本书都拿不稳,要是把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孤本弄坏了,看我不打断你的腿!”锦袍公子怒气冲冲地说道,脸上满是不屑。
老书童吓得瑟瑟发抖,连忙跪在地上,一边捡拾地上的书籍,一边不停地道歉:“公子饶命,公子饶命,小的不是故意的……”
周围的人纷纷围了过来,却没人敢上前劝阻。林羽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有些气愤。他走上前,对着锦袍公子拱手行礼,说道:“这位公子,依我看,此事也不能全怪这位书童。书籍乃圣贤之物,当以爱惜为重,你这样对待书童,恐怕有失读书人的风度吧?”
锦袍公子闻言,转过头,上下打量了林羽一番,见林羽衣着朴素,便不屑地说道:“哪里来的野小子,也敢管本公子的闲事?我教训我的书童,与你何干?”
林羽不卑不亢地回答:“读书之人,当以礼待人,以仁存心。你如此蛮横无理,欺压弱小,即便饱读诗书,也难成大器。”
“你敢骂我?”锦袍公子勃然大怒,伸手就要去推林羽。林羽早有防备,轻轻一侧身,便躲开了锦袍公子的推搡。锦袍公子扑了个空,更加愤怒,就要招呼随从动手。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文渊阁动手伤人,成何体统?”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这男子面容儒雅,气质不凡,腰间佩戴着一块玉佩,一看便知身份不一般。锦袍公子见到这男子,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连忙收敛了气焰,躬身行礼:“见过李大人。”
林羽心中一动,他认出这男子正是当朝翰林院学士李修远。李修远是闻名全国的大儒,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他。
李修远看了锦袍公子一眼,语气严肃地说道:“你身为读书人,却如此蛮横霸道,欺压弱小,若是传出去,岂不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还不快向这位公子和书童道歉?”
锦袍公子不敢违抗,只好不情愿地向林羽和老书童道歉。李修远又对老书童说:“你也起来吧,以后做事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