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那天,京城的榜单前挤满了人。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时,不少寒门学子激动得泪流满面。那个曾改良水车的书坊老板的侄子,也顺利考中了举人,他握着榜单,哽咽着说:“若不是赵大人的科举改革,我这辈子都只能在乡下种地,哪能有今天?”
科举改革的成功,不仅为朝廷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也让百姓看到了朝廷改革的决心。然而,赵家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他知道,要让这些新选拔出来的官员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考核。
为此,赵家麟建议皇帝设立“官员培训学堂”,对新科进士和基层官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政务处理、民生实务、法律规章等。同时,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将百姓满意度、民生改善情况、实务政绩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考核优秀的官员予以提拔,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员进行罢免或降级。
这些措施的推行,让朝廷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深入基层,了解百姓需求,积极为百姓办实事。在江南,新上任的官员带领百姓修建了更多的水利工程,有效防止了水患;在北方,官员们推广耐旱作物,指导百姓改良种植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在西北,官员们加强与匈奴部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边境的经济发展和安宁。
这天,赵家麟正在内阁处理政务,突然接到了一份来自西南的奏折。奏折中说,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百姓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原因是部分汉族商人在与少数民族百姓的贸易中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少数民族百姓不满。
赵家麟心中一紧,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他立刻召集官员商议对策,决定亲自前往西南,解决民族矛盾,维护民族团结。
抵达西南后,赵家麟首先召见了当地的官员,了解具体情况。当地官员告诉他,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汉族商人来到西南与少数民族百姓进行贸易。然而,部分汉族商人见少数民族百姓淳朴老实,便趁机抬高物价、以次充好,甚至用假币欺骗他们。时间一长,少数民族百姓怨声载道,与汉族百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赵家麟听后,十分气愤:“这些商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民族情谊,简直是胡闹!若不尽快解决,恐会引发更大的矛盾,影响西南的稳定。”
他当即下令,成立专门的贸易监管机构,加强对西南地区贸易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欺诈行为。同时,他还亲自前往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少数民族首领和百姓进行交流。
在一个苗族村寨,赵家麟看到不少苗族百姓正在为被商人欺骗的事而发愁。一位苗族老人握着赵家麟的手,哽咽着说:“赵大人,我们苗族百姓老实本分,只想好好做生意,过上好日子。可那些汉族商人太黑心了,用劣质的布匹换我们的药材,还用假银子骗我们的钱。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和他们起了冲突。”
赵家麟心中一痛,连忙说:“老人家,对不起,是朝廷监管不力,让你们受委屈了。我已经下令成立贸易监管机构,一定会严惩那些欺诈你们的商人,还你们一个公道。同时,朝廷还会在西南地区设立‘公平贸易市场’,安排官员负责监督,确保你们在贸易中不会再受到欺骗。”
苗族百姓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感激地说:“多谢赵大人!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赵家麟扶起百姓们,笑着说:“大家快起来!汉族和苗族本就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后若是再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及时向朝廷反映,朝廷一定会为你们做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家麟在西南地区设立了多个“公平贸易市场”,安排专人负责监管,确保贸易的公平公正。同时,他还组织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汉族和少数民族百姓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在贸易市场上,汉族商人诚信经营,少数民族百姓放心交易,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
离开西南前,苗族首领木阿特意为赵家麟举行了送别仪式。木阿握着赵家麟的手,真诚地说:“赵大人,谢谢您为我们苗族百姓做的一切。现在,我们苗族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与汉族百姓也相处得越来越融洽。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永远拥护朝廷,维护西南的稳定和团结。”
赵家麟笑着说:“木阿首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本就是一家人,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后,朝廷还会继续关注西南地区的发展,为百姓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返回京城后,赵家麟向皇帝禀报了西南之行的情况。皇帝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笑着说:“赵家麟,你不仅解决了西南的民族矛盾,还促进了民族团结,真是立了大功!有你这样的臣子,朕甚是欣慰。”
赵家麟躬身道:“陛下过奖了。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是臣的本分。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长治久安,臣就算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心甘情愿。”
皇帝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如今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全国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官员队伍中的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你去一一解决。朕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够办好。”
赵家麟心中一凛,他知道,皇帝的信任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东南沿海的倭寇、贫富差距、官员腐败,每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幸福,解决起来都并非易事。
他郑重地躬身行礼:“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离开御书房后,赵家麟站在皇宫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的天空。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京城的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知道,自己的儒道之路还有很长,前方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也相信,只要自己始终坚守初心,以百姓为重,以国家为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大景王朝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幸福安宁的生活。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下台阶,脚步坚定地朝着内阁的方向走去。那里,还有堆积如山的公文等着他处理,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完成。他的奋斗,从未停止;他的儒道之路,仍在继续。
赵家麟回到内阁时,暮色已漫进窗棂,案头的烛火被晚风拂得微微晃动。他刚坐下,户部侍郎便捧着一叠账册进来,神色凝重:“大人,这是东南沿海各省上报的税银缺口。倭寇侵扰导致商船不敢出海,沿海商户倒闭了近三成,关税收入比去年少了四成,百姓流离失所的也越来越多。”
赵家麟接过账册,指尖划过“倭寇”二字,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想起之前看过的奏报,倭寇多是日本浪人与沿海奸商勾结,不仅劫掠商船,还时常登陆骚扰村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东南沿海是大景的富庶之地,若是任由倭寇肆虐,不仅会影响国家财政,还可能引发民变。
“立刻召集兵部、刑部、沿海各省巡抚的文书,我要详细了解倭寇的动向和沿海防务情况。”赵家麟站起身,语气坚定,“另外,传我命令,让沿海各省加强海防,组织百姓修建防御工事,同时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他们提供粮食和住所。”
户部侍郎领命而去,赵家麟则留在内阁,连夜翻阅关于倭寇的资料。直到天快亮时,他才梳理出大致情况:倭寇主要活跃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其中以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倭寇首领山本一郎最为猖獗,手下有近三千人,配备了精良的武器和船只,多次击败朝廷的水师。而朝廷的沿海水师,由于多年未经历战事,战船陈旧,士兵战斗力低下,根本不是倭寇的对手。
“看来,要解决倭寇问题,必须先整顿水师,组建一支精锐的海军。”赵家麟喃喃自语,心中有了初步计划。
次日早朝,赵家麟向皇帝禀报了东南沿海的情况,并提出了整顿水师、组建海军的建议。“陛下,倭寇之所以能横行无忌,一是因为水师战斗力低下,二是因为沿海奸商与倭寇勾结,为他们提供情报和物资。臣建议,第一,从全国水师中选拔精锐士兵,同时招募沿海熟悉水性的百姓,组建一支一支人的海军,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第二,严厉打击沿海奸商,切断倭寇的情报和物资来源;第三,加强沿海防御工事建设,组织百姓成立团练,协助海军抵御倭寇。”
皇帝点了点头,赞同道:“你的建议很周全。朕任命你为东南海防总督,全权负责抵御倭寇事宜,所需兵马、粮草、银两,朝廷都会全力支持。”
“臣遵旨!”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深知,这又是一场硬仗。
离开皇宫后,赵家麟立刻着手组建海军。他首先从北方水师中调来了经验丰富的将领戚继光,戚继光曾在北方抵御过蒙古部落,作战勇猛,且善于训练士兵。随后,他又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招募了两千多名熟悉水性的百姓,与从全国水师中选拔的三千名精锐士兵一起,组成了一支一支人的海军。
戚继光来到军营后,立刻开始训练士兵。他根据沿海的地形和倭寇的作战特点,创造了“鸳鸯阵”,还改良了战船和武器,增加了战船的机动性和攻击力。赵家麟则忙着整顿沿海防务,打击奸商。他下令关闭了沿海所有与倭寇有勾结的商铺,逮捕了近百名奸商,缴获了大量的粮食、武器和船只,切断了倭寇的情报和物资来源。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海军的战斗力有了显着提高。赵家麟决定主动出击,讨伐盘踞在舟山群岛的山本一郎。他与戚继光商议后,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由戚继光率领主力战船,从正面进攻舟山群岛;同时,派遣两支小分队,分别从左右两翼包抄,切断倭寇的退路。
出发那天,东南沿海的百姓纷纷来到海边,为海军送行。他们挥舞着旗帜,高声呐喊:“打败倭寇!保卫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