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613章 麟趾呈祥168(第2页)

第2613章 麟趾呈祥168(第2页)

兵马调派完毕后,赵家麟心中依旧不安。他深知匈奴骑兵的战斗力,西北的五万兵马虽然不少,但要击退三万匈奴骑兵,恐怕并非易事。他想起了在西北认识的将领李虎,李虎熟悉西北地形,作战勇猛,若能让他率领兵马抵御匈奴,定能事半功倍。

想到这里,赵家麟立刻上书皇帝,请求任命李虎为西北兵马副总管,协助西北总兵抵御匈奴。皇帝同意了赵家麟的请求,下旨任命李虎为西北兵马副总管,即刻前往西北支援。

李虎接到圣旨后,不敢耽搁,立刻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前往西北。抵达凉州城后,李虎与西北总兵商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利用西北的地形优势,在匈奴骑兵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同时派出少量兵马引诱匈奴骑兵进入埋伏圈。

匈奴骑兵果然中计,进入埋伏圈后,李虎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弓箭如雨般落下。匈奴骑兵大乱,四处逃窜。李虎率领精锐骑兵趁机追击,大败匈奴骑兵,斩杀匈奴士兵一万余人,俘虏匈奴将领数人。匈奴残部仓皇北逃,凉州城之围解除。

西北边境的危机解除后,赵家麟终于松了口气。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平定燕王叛乱的战事中。在他的统筹调度下,前线粮草充足,兵马精良,将领们奋勇杀敌,叛军节节败退。

几个月后,前线传来决定性的消息——李将军、王将军率领兵马,在邯郸城与燕王的叛军展开决战。沈文作为监军,协助两位将军制定作战计划。决战中,李将军率领骑兵从正面进攻,王将军率领步兵从侧翼包抄,沈文则率领精锐部队突袭叛军大营,烧毁叛军粮草。叛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纷纷溃散。燕王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李将军手下的士兵生擒。

燕王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举国欢腾。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将燕王押解回京,依法处置。同时,皇帝还下旨嘉奖所有参与平叛的将领和士兵,赵家麟因统筹调度有功,被晋升为内阁大学士,沈文、李将军、王将军等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赏赐。

然而,赵家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燕王叛乱虽然被平定,但藩王势力依旧存在,他们对皇权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同时,匈奴部落虽然被击退,但他们并未受到重创,日后很可能再次南下侵扰。

这天,赵家麟正在内阁处理政务,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他心中疑惑,连忙整理好官服,前往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看着一份奏折。看到赵家麟进来,皇帝放下奏折,笑着说:“赵家麟,你来得正好。朕找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

赵家麟躬身行礼:“臣遵旨,请陛下吩咐。”

皇帝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燕王叛乱虽然被平定,但藩王势力依旧是国家的隐患。朕打算削藩,收回藩王的兵权和属地,将权力集中到朝廷手中。你认为此事可行吗?”

赵家麟心中一震,削藩乃是大事,稍有不慎,很可能引发新的叛乱。他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削藩之事关乎国家稳定,不可操之过急。藩王们经营属地多年,势力庞大,若强行削藩,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再次引发叛乱。臣认为,应先采取温和的手段,逐步削弱藩王的势力,比如限制藩王的兵权、收回藩王属地内的赋税征收权等。待藩王势力逐渐削弱后,再进行全面削藩,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稳定。”

皇帝点了点头,赞同道:“你说得有道理。朕也是担心强行削藩会引发叛乱,所以才找你商议。就按你的建议,先采取温和的手段,逐步削弱藩王的势力。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你可要多加用心。”

“臣遵旨!”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深知,削藩之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必须全力以赴。

离开御书房后,赵家麟回到内阁,开始制定削藩的具体计划。他深知,藩王们不会轻易放弃权力,削藩过程中定会遇到重重阻力。但他也相信,只要自己秉持着儒家的仁爱之道,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百姓安危为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削藩大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削藩,将是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挑战。

赵家麟回到内阁时,窗外已飘起细密的雨丝,打在窗棂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他将皇帝关于削藩的旨意仔细叠好,放在案头,随后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开始梳理削藩的具体思路。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如何在不引发叛乱的前提下,收回藩王的兵权——这是削藩的核心,也是最容易激化矛盾的环节。

“大人,兵部送来的藩王兵权清单已经到了。”随从将一叠厚厚的卷宗放在桌上,“上面详细记录了各藩王的兵力数量、驻地以及将领名单。”

赵家麟放下笔,拿起卷宗翻阅。大景共有七位藩王,除了被擒的燕王,其余六位藩王中,宁王、晋王的兵力最强,各有三万余人,且驻地靠近中原腹地,对京城威胁最大;代王、肃王驻守北方边境,兵力虽只有两万左右,却掌握着边境的部分防务,不可轻易调动;岷王、谷王驻守南方,兵力较弱,且与朝廷联系相对紧密,态度较为温和。

“看来削藩要分步骤进行。”赵家麟喃喃自语,在宣纸上写下“先弱后强,先南后北”八个字。南方的岷王、谷王兵力弱、态度温和,可作为削藩的突破口;北方的代王、肃王负责边境防务,可暂时维持现状,待中原藩王问题解决后再作处理;而宁王、晋王则是削藩的重点难点,需谨慎应对。

次日一早,赵家麟便带着削藩计划前往皇宫,向皇帝禀报。皇帝看后,连连点头:“你的计划周全可行,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岷王、谷王虽然态度温和,但也未必愿意轻易交出兵权,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臣打算亲自前往南方,面见岷王、谷王。”赵家麟躬身道,“臣会向他们说明削藩的必要性,以及朝廷对他们的优待政策——只要他们交出兵权,朝廷会保留他们的藩王爵位,给予丰厚的俸禄,还会为他们的子弟安排官职,确保他们日后的生活无忧。”

皇帝点了点头:“好!你亲自前往,朕放心。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

“臣只需陛下赐予一道圣旨,表明朝廷削藩的决心和优待政策即可。”赵家麟说道,“另外,臣请求让沈文协助处理内阁事务,确保在臣离开期间,朝廷的日常政务能够正常运转。”

“准奏!”皇帝立刻下旨,任命沈文为内阁次辅,协助处理内阁事务,同时赐予赵家麟一道圣旨,授权他全权处理南方藩王的削藩事宜。

几天后,赵家麟带着圣旨和几名随从,踏上了前往南方的行程。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们首先抵达了岷王的属地——长沙府。

岷王得知赵家麟前来,亲自率领官员在城门口迎接。岷王约莫四十岁,性格温和,平日里喜好诗文,对政事并不热衷。他见到赵家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赵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本王已经备好了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

赵家麟笑着回礼:“多谢岷王殿下。不过,臣此次前来,是为了削藩之事,宴席就不必了,我们还是先商议正事吧。”

岷王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去王府议事。”

来到王府的议事厅,双方落座后,赵家麟便取出皇帝的圣旨,宣读起来。圣旨中详细说明了削藩的必要性,以及朝廷对藩王的优待政策——交出兵权后,保留藩王爵位,每年赐予俸禄五千两白银,藩王子弟可入朝为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