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两人一起出发,继续前往京城。路上,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关系越来越亲密。
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城。京城比青州府更加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高大的城墙巍峨壮观,彰显着大景王朝的威严。
赵家麟和沈文先去了礼部报到,领取了会试的准考证,然后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开始为会试做最后的准备。
会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会试分为三场,每场考三天,分别考经义、策论和诗赋。考试的地点在京城的贡院,贡院里有很多小隔间,每个举子一个隔间,在里面考试、吃饭、睡觉,直到三场考试全部结束。
第一场考经义,题目是“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赵家麟看到题目,心中一动,立刻开始构思。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对儒家典籍的理解,从“立志”“修身”“治国”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第二场考策论,题目是“论如何加强海防,抵御倭寇侵扰”。倭寇侵扰是大景王朝当下的一个严重问题,经常骚扰沿海地区,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赵家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海防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建立水师、加固海防、团结沿海百姓”三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第三场考诗赋,题目是“京城怀古”。赵家麟站在贡院的窗前,看着远处的皇宫,心中感慨万千。他挥笔写下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京城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三场考试结束后,赵家麟走出贡院,感觉浑身轻松。沈文也正好走出来,看到赵家麟,笑着说:“赵兄,感觉怎么样?我觉得这次考得还不错。”
“我也觉得还行。”赵家麟笑着说,“接下来,就等着放榜了。”
放榜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天,赵家麟和沈文一起来到礼部门口,只见公告栏前已经围满了人,大家都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赵家麟挤进去,目光快速地在榜单上扫过。很快,他就在榜单的前几名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考中了会试第十五名,成为了一名贡士!
沈文也在榜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考中了第三十二名,也顺利成为了贡士。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庆祝彼此的成功。
接下来,就是殿试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的太和殿举行,主要考察贡士们的应变能力和对国家大事的见解。
殿试当天,赵家麟和其他贡士一起,穿着整齐的服饰,来到太和殿。太和殿巍峨壮观,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神色威严。殿内两旁,站着文武百官,气氛十分庄重。
皇帝亲自出题,题目是“论如何实现天下大同”。这个题目很大,需要结合儒家典籍和当下的社会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
赵家麟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从容地走上前,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实现天下大同,首先要重视教育,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明白道理;其次要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最后要任人唯贤,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官员,为百姓服务。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观点新颖,既符合儒家的思想,又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现状,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殿试结束后,皇帝很快就公布了名次。赵家麟考中了二甲第七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沈文考中了二甲第二十一名,被授予“吏部主事”的官职。
得知结果后,赵家麟激动不已。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一名朝廷官员,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做事。
几天后,赵家麟穿着崭新的官服,来到翰林院报到。翰林院是朝廷储备人才的地方,在这里任职的官员,大多是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朝廷的重臣。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赵家麟工作十分勤奋,不仅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利用空闲时间,研读更多的儒家典籍和治国方略。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赏识,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这天,赵家麟正在翰林院整理典籍,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他心里有些疑惑,不知道皇帝找他有什么事,但还是立刻整理好衣着,前往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看着一份奏折。看到赵家麟进来,皇帝放下奏折,笑着说:“赵家麟,朕找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赵家麟躬身行礼:“臣遵旨,请陛下吩咐。”
皇帝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最近,江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灾情十分危急。朕想派你去江南,负责赈灾事宜。你可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赵家麟心中一凛,赈灾是一件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他没有犹豫,立刻说道:“臣有信心!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赈灾工作,帮助江南百姓渡过难关。”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你明天就可以出发,朕已经让户部给你准备了赈灾物资和银两,你可以随时调用。”
“谢陛下!”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这次去江南赈灾,是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能辜负皇帝的信任,更不能辜负江南百姓的期望。
第二天一早,赵家麟告别了翰林院的同事们,带着赈灾物资和银两,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他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圆满完成这次赈灾任务,帮助江南百姓重建家园,让他们能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马车一路向南,很快就离开了京城。赵家麟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也很多,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所学,一定能克服困难,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这次江南赈灾,将会是他人生中又一段重要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