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258章 凤翔于天3(第7页)

第2258章 凤翔于天3(第7页)

白凤翎打开锦囊,里面是一片干枯的姜维花——那是当年他在汉中种下的花,花开如血,象征着永不熄灭的信念。他将花瓣放在掌心,真气流转间,花瓣竟渐渐舒展,重新绽放出鲜艳的红色。

「伯约的执念,终于可以放下了。」白凤翎轻声道。

廖化合十行礼:「是啊,都过去了。」

夜幕降临,白凤翎离开会稽山,继续向南而行。他知道,西晋的太平不会太久,八王之乱的阴云已在洛阳聚集,五胡乱华的烽火终将燃起。但他不再忧虑,因为他见过最黑暗的乱世,也见过最坚韧的生命;他听过最悲壮的誓言,也听过最平凡的欢笑。

他的脚步停在一处渡口,岸边的石碑上刻着「采石矶」三个字。江风吹拂着他的长衫,带来远方的渔歌。一个孩童提着灯笼跑过,灯笼上画着三国的英雄:关羽横刀立马,张飞怒目圆睁,诸葛亮羽扇纶巾,曹操指点江山……

白凤翎笑了笑,踏上了渡江的渡船。船行至江心,他回望北岸,只见月色如霜,洒满大地,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而他的历劫之路,还在继续,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里,在每一次潮起潮落中,在每一个百姓的笑容与泪水中,缓缓延伸向无尽的远方。

渡船行至江心,月色铺在水面,像一匹延展不尽的银绸。白凤翎凭栏而立,指尖轻叩船舷,节奏竟与当年讨董卓时的军鼓暗合。船家是个憨厚的汉子,见他望着北岸出神,便笑道:"客官是第一次来江南?这金陵城的秦淮河,可比洛阳的洛水热闹多了!"

"多年前曾路过,那时还叫建业。"白凤翎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是孙权当年为防备曹魏修建的,如今只剩残垣,却仍在夜色中勾勒出倔强的轮廓。

船到渡口,刚踏上码头,就见一群官差正围殴一个书生。那书生抱着几卷竹简,死死护在怀里,口中喊道:"《春秋左氏传》乃圣人之学,你们怎能当柴烧!"

"少废话!"为首的官差一脚踹在他胸口,"皇上下令,凡民间私藏的史书,一律烧毁!再敢阻拦,就把你扔进江里喂鱼!"

白凤翎上前一步,真气暗运,官差的脚刚到书生身前,就像踢在棉花上,软绵绵落不下去。"官爷,焚书之事,怕是不妥吧?"

官差怒目圆睁:"你是什么人?敢管朝廷的事?"

"一介书生,略通文墨。"白凤翎指了指地上散落的竹简,"这些书里记载的,有先贤的智慧,有前朝的兴衰,烧了它们,后人如何知得失、明是非?"

正争执间,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琅琊王司马睿带着谋士王导巡查至此,见有人喧哗,便勒马问道:"何事吵闹?"

官差连忙跪下:"王爷,这刁民阻拦焚书!"

司马睿看向白凤翎,见他气度不凡,便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白凤翎捡起一卷《国语》,朗声道:"史者,镜也。秦焚书而亡,汉藏书而兴,前车之鉴,历历在目。王爷若想成就大业,当广纳诗书,而非焚之。"

王导在一旁抚须点头:"先生所言极是。王爷,焚书只会失民心,不如将这些书收集起来,建一座藏书楼,供学子研读。"

司马睿本就对朝廷的荒唐政令不满,闻言便道:"准了。这些书由王府接管,官差们都退下吧!"

官差们不敢违抗,悻悻离去。那书生对着司马睿和白凤翎连连作揖:"多谢王爷!多谢先生!"

司马睿笑道:"先生高论,令本王茅塞顿开。不知先生可否随我回府一叙?"

白凤翎婉拒:"王爷有王导先生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在下还有要事,先行告辞。"说罢,转身融入夜色。

王导望着他的背影,对司马睿道:"此人谈吐不凡,似有经天纬地之才,王爷何不留下他?"

司马睿摇头:"如此隐士,岂是功名能留得住的?随缘吧。"

数日后,白凤翎在会稽山深处找到了葛洪。这位名医正带着弟子们在炼丹,见白凤翎到来,连忙迎上前:"白先生,您怎么来了?"

"特来送一味药引。"白凤翎取出一个玉盒,里面是一株千年雪莲,"你研制的痘疹药方虽好,却对重症者无效,此药可解。"

葛洪打开玉盒,雪莲遇空气而不化,寒气中带着异香,不禁惊叹:"真是神药!有了它,不知能救多少人!"

"药能治病,却治不了乱世。"白凤翎望着山下的炊烟,"我听闻北方已乱,八王兵戈相向,百姓流离失所,怕是要南迁了。"

葛洪神色凝重:"我已让弟子们多制痘药,准备分发到南迁路上。只是。。。。。。"他叹了口气,"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药石有时而穷啊。"

白凤翎取出一张地图,在上面标出几处山泉:"这些泉水经真气淬炼,可解百毒。你让南迁的百姓沿着这些水源走,或许能少些伤亡。"

葛洪接过地图,只见上面不仅有水源,还有山脉走向、密林分布,甚至标注了哪些地方有猛兽、哪些地方有可食用的野菜,不禁动容:"先生为苍生思虑至此,真乃神人!"

"我只是做了能做的事。"白凤翎转身向外走去,"我要去北方看看。"

葛洪大惊:"北方已是人间炼狱,先生何必去冒险?"

白凤翎回头一笑:"炼狱之中,或许更能看清人心。"

离开会稽山,白凤翎一路北上。刚过淮河,就见路边尸横遍野,饿殍满地。几个胡人骑兵正追逐一群难民,弯刀起落间,鲜血染红了雪地。

"住手!"白凤翎怒喝一声,身形如电,挡在难民身前。

胡人骑兵见他一身布衣,不以为意,挥刀便砍。白凤翎侧身避开,指尖点出,骑兵手中的弯刀纷纷落地。他不欲杀生,只是将他们的马惊走,断了他们的追击之路。

"多谢恩公!"难民们跪地磕头,其中一个老者抬起头,白凤翎认出他正是当年洛阳卖菜的老妇,只是如今头发全白,脸上布满皱纹。

"老丈,您怎么到了这里?"白凤翎扶起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