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带着疑惑到前院里,卫弘派来的奴仆将今日西苑议事的结果告知贾环:
宋溥在御前告状,说闻道书院诋毁天子,心怀怨怼!并拿出闻道书院内部发行的报纸,教材。
这里面确实有阐述孟子思想的文章: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还有其他的文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放在当前的语境下,就显得颇为刺眼!
证据确凿。
雍治天子龙颜大怒,下令查封书院,拘捕其首脑。问罪于闻道书院的创办者张安博!天子的原话是:其心可诛!其罪当斩!满朝重臣噤声!
突然,何其的突然!之气的情况,明明好转的!贾环站在客厅里,半天没有说话,二十分钟后,才稍稍回过神,满嘴苦涩的道:“哦,好的,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卫家的奴仆叹口气,离开。
贾环站在北园前院的花厅里,定定的不动!脚步仿佛灌了铅一般,重逾千斤。脑中一片空白。他如何不知道雍治天子是什么意思?天子要杀山长!
宋溥偷袭。现在的结果,不仅仅是山长要被杀,书院还要被查封。这样的结果,他怎么给大师兄交代?他给大师兄说:山长不会有事!他怎么给张承剑交代?怎么给书院的同学们交代?
他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杨皇后那儿他已经拜托。吴王、独孤贵人,他都请求。锦衣卫指挥使邢佑他都打点到。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阻止雍治天子的杀意!都不足以…
疲倦、重压、痛苦、悲愤,这些猛烈的情绪,在贾环心中喷涌、袭来。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春天的阳光清冷的照射着他挺立站着的身影!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水顿做倾盆雨!
第九百二十二章 他能如何?
雍治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的西苑议事后,结果传出,整个朝堂、京城一片哗然!
天子杀张安博的理由难以服众!国朝太祖可没有搞《孟子节文》,全版的《孟子》,读书人都在学习。而在书院里,进行研习、讲读、辩证,即便言论有出格之处,这不是很正常吗?何以与“诋毁天子,心怀怨怼”的罪名牵扯在一起?
但,不服归不服!天子作出决定就意味着对此事下了定论。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处理闻道书院和清洗张安博的朋友们。
这两日,真理报上的舆论住在被压制状态。京中大小二十多家报纸,无一家为闻道书院喊冤!这个时候,不值得把自己搭进去。没见锦衣卫的缇骑已经去京西抓人、查封?
二十三日下午,翰林侍讲、雍治十四年的状元费敏政至西苑求见天子未果,到华墨府上见华墨,力陈不要扩大化的意见。费状元一身正气!华墨当面答应!
国朝六帝,到雍治朝,天下公认的正人君子,是雍治十三年恩科、雍治十四年丙辰科的两位状元:翁宗道、费敏政。
二十四日沐修。上午时分,左庶子、日讲官蔡宜到武英殿大学士宋溥家中拜访。
蔡宜,南直隶扬州府人。表字伯宗,时年四十七岁,累迁翰林检讨、编修、侍讲、侍讲学士。年少时,与林如海、汤奇等为友。曾被王子腾举荐为日讲官。得谢旋、何朔两任领班军机大臣看重!
蔡学士的位置,再往上走便是六部侍郎,尚书,军机大学士。属于储备的高级干部。若是在明朝,这是妥妥的储相!将来必定入阁的人物!
这样的官员来访,宋溥不得不见。宋溥本来正和几名心腹商议,听到奴仆来报后,中断议事,在书房里见蔡宜。
书房的陈设一如士大夫的审美,书橱、书桌,文玩,带着浓浓的文雅气息。
宋溥年近七十,但身体康健。背微驼,带着眼镜。他当年在前朝下狱十年,在狱中读书,视力受损。迈过门槛,笑着道:“蔡伯宗今日何事来老夫府上?”
每一个官员都是有故事的人。不经历磨难,哪里能登临顶峰?
跟随着宋溥进来的长随倒茶,然后退出去。
蔡宜作揖行礼,道:“下官见过宋相!下官为闻道书院的事来。”他说的非常的明白。
宋溥微笑着点头,做手势请蔡宜落座、喝茶。心中不以为然。他业已经决定,要将贾环牵扯到闻道书院的案子中。他早看出来,天子对贾环不爽!
当年,他在贾环手上吃的亏他怎么能忘!折损他好几个学生、心腹。
蔡宜坐下来,平静的道:“满朝以为宋相即将清洗张安博一系的官员,下官以为宋相不取,过犹不及!何太师、华相处,宋相当考虑。”
宋溥奉命承办张安博、闻道书院案。这是一个箩筐,可以把想要清洗的官员都装进去!但是,对于正在巩固地盘的华墨而言,他会怎么想呢?
如果说华墨还可以沟通一二。分果子嘛,可以谈。国朝的前首辅何太师哪里呢?
张安博宦海多年,他与何太师交好,与南京右副都御史、苏松巡抚沙胜,翰林侍讲学士、左中允魏原质为友。若是这些人都被清洗掉,何太师必定会有话说的。
宋溥看了蔡宜一眼,微微沉吟着:过犹不及,这四个字敲在他心头!他以前就吃过这样的亏!
…
蔡宜自宋溥府中出来,心里松口气。当日贾环为他引荐,他得何太师赏识,才得以担任《仁宗实录》的副总裁官。步入官场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