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主角在天龙八部中带走王语嫣的 > 第163章 聚义殿议新政 贤才路启宏图(第2页)

第163章 聚义殿议新政 贤才路启宏图(第2页)

凤舒云轻轻颔首:

“广南路多山地,蛮族与汉民杂居,常有冲突。若应试者能提出分田而治,互通商路之策,便是有治民之才。若只知剿杀立威,纵有满腹经纶,亦是祸根。”

折可适抚掌道:

“好一个廉耻心!老夫在军中,见多了靠裙带关系上位的纨绔,打战时缩在后方,分赏时冲在最前。若早有此科,何愁军无良将?”

“但选才之后,如何安置?”

银钩祖婆仍有顾虑,“南方诸路现有官吏中,教众占了七成,若大批寒门士子涌入,恐生内斗。”

李枫早有打算,抬手示意侍从展开一幅新的舆图,图上用朱砂圈出了数十个州县:

“两浙路富庶,可先设试政县,让新选之才与教众官吏共同治理,半年为期,以民生改善程度定优劣。优者擢升,劣者罢免——教众若有怨言,便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为圣教办事的人。”

乔峰忽然想起一事:

“昨日收到密报,宋廷在江南东路重启恩荫制,凡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直接入仕。此风若长,百姓只会更恨宋廷,倒是我教招揽人心的良机。”

“正是如此。”

李枫目光扫过众人,“宋廷用恩荫养蛀虫,我便用贤才科育栋梁。”

传我圣令:

其一,命苏轼牵头,联合南方诸路的寒门隐士,制定贤才科考题,务求精简务实,杜绝空谈。

其二,乔峰将军从黑风军中抽调百余名识字的老兵,充任试政县的“监考官”,只记政绩,不涉政务。

其三,银钩祖婆与云儿共同拟定《廉耻律》,凡贪墨超过十贯者,不论身份,立斩不赦。

其四,折老将军负责筛选军中识字将士,送入临安书院进修,待贤才科开考后,亦可参与选拔——文武本就同源,能治军者,未必不能治民。

众人起身领命,声音整齐划一,震得殿外铜铃轻响。

散会后,折可适特意留下,看着李枫笑道:“你这法子,比当年王安石变法更彻底。只是……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

李枫望着殿外初升的朝阳,笑道:

“若怕触动利益,又何必揭竿而起?岳父当年在西北,为了推行军屯,不也斩过克扣粮草的旧部?”

折可适朗声大笑:

“好小子!老夫没看错人。需用兵时,只管开口。”

待众人离去,李枫独自站在舆图前,指尖划过江南的水乡、岭南的山地、夔州的险滩。他知道,这贤才科不仅是选官,更是在为这个即将诞生的新王朝,埋下一颗“以民为本”的种子。

忽然,殿外传来轻叩声,欧阳婵捧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见他望着舆图出神,轻声道:

“义父说,当年父亲离开朝堂,便是因反对恩荫制。若他泉下有知,定会支持你的新政。”

李枫接过茶碗,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口。

他看着欧阳婵眼中的坚定,忽然想起在扬州灵堂前,她挡在自己身前的模样。

“等贤才科开考时,你也去试试。”

李枫笑道,“我记得你说过,你能算账,懂民生。”

欧阳婵脸颊微红,却用力点头:“好。”

茶香袅袅,缠绕着两人的身影。

殿外的朝阳越升越高,将聚义殿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路上有刀光剑影,有风雨兼程,却也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正望着这即将到来的新政,望着这或许能改变天下命运的贤才之路。

而远方的汴京,宋哲宗正对着奏折上“白莲教在南方选才”的消息冷笑:

“一群草寇,也想学朝廷选官?真是贻笑大方。”

他不知道,此刻在临安的聚义殿里,那碗尚温的热茶旁,已埋下了动摇大宋根基的震天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