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朝廷不如他们家族高贵。
半个时辰后,张文彦终于得以进去,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表现得唯唯诺诺。
张氏在清河郡里,名望势力都比不过崔氏,再加上,他要与刑部尚书打好关系。
“宋尚书,叨扰了。”
宋真放下儿子,他邀请对方在院子的凉亭坐下。
“有结果了吗?”
“有,在三月内,贝州一共有九百七十五户出殡,其中,家底丰厚的有三百六十八户。”张文彦递过厚厚一叠资料。
“???”这么多的吗?宋真皱眉,“有没有人失踪?”
“失踪?”张文彦摇摇头说道,“通常亲人们出殡后,会选择立即返乡。”
注意,这是返乡,而不是回家。民间有个风俗,出丧后不要立即回家。
但是,古代车马慢,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亲戚们,都是请假告老还乡的,他们回家也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假期有点短,很赶时间的,万一不能在规定日期赶回怎么办?
除了子女们要守孝之外,一般关系的亲戚,只是来走过场。
现在问题来了,死者的身份到底是子女还是亲戚?
如果是子女的话,还可以通过搜查失踪人口来寻找,但是,万一是亲戚在回乡的路上被噶了。。。。。。
宋真顿感一阵头大,由于古代没有摄像头,这给破案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茫茫人海,到底要往哪里寻找?
张文彦一直在察言观色,他看见对方宋真紧皱,也清楚此案要想破案,几乎等于不可能。
于是,他弱弱的问道:“宋尚书,要不,就当作无头案来处理吧?”
宋真叹了口气,无奈道:“再看看吧。”
送走张文彦之后,他抱着小儿子,在清河崔氏府邸里随便逛逛。
当走到一处院落的时候,发现里面挂着白幔,院门口挂倒头纸,就是一串串小纸束挂。他好奇的走进去。
“你好,宋尚书。”
宋真下意识问道:“请问,这是。。。。。。有哪位,老了吗?”
河北通常忌讳说死了人,都说老了人了,或者是谁谁谁没了,宋真这是入乡习俗。
他还发现灵堂正中间,上下各放着小纸束挂,他大概数了数,一共只有三十张?
回复他的人名叫崔正平,他叹了口气,表情十分哀伤:“不是老了,而是年仅二八就走了。”
宋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所以,那些小纸束挂是多挂两串吗?
“是崔正经走了。”
“走多久了?”
“有半月了吧?我们正准备把灵堂撤下来。”
半月?这时间未免也太巧了吧?宋真不得不联想到那件案子。
“请问,当时出殡的人,都回来了吗?”
崔正平愣了愣,他不解的问道:“宋尚书,何出此言?”
“没事,只是随口一问。”
崔正平没想太多:“子女们都回来了。”
“这样啊?那就好。”
“除了四娘,她出殡后,就动身去冀州上学堂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冀州的教育风气特别浓,是当时唐朝为数不多的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