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低碳阴谋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美国人的铺张浪费。

只要我们回忆一下国民政府的金圆券,就知道如果美国大规模地,无休止地印刷绿纸,肯定是不行的,不能超过世界商品流通的需要。印太多了,这些钱最终只能在美国国内能用,世界上所有藏在箱底的钱都会冒出来,争相涌回美国,那美国只有接受超级通货膨胀的结果。

因此美国人民只能向全世界借钱,大规模地发国债,这样才能使美国的贸易正常开展。

美国向世界人民借的钱一部分是不用还的,它在为推动世界贸易做贡献呢,美元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大家普遍接受,在国际上进行流动。

欠债对美国人民来说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美国对外借的钱越来越多,美国人民的胃口越来越大。

美国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其实不然,我们还需要再细看一下美国的贸易结构,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到美国开征“碳关税”的原始动机。

就国家间贸易而言,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货物贸易,一部分是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具体到一架波音飞机,一个DVD,一件衬衫。而服务贸易则看不见摸不着了,比如美国好莱坞的大片卖到中国,微软的软件等。

美国的货物贸易长期是亏损的,但服务贸易却在国际上赚得盆盈钵满。

图表:美国货物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EA)

图表:美国服务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BEA)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在货物贸易中是吃亏的,2005—2009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一直维持在8000亿美元的水平。

而1993—2006年,美国服务贸易的顺差一直在600—800美元的区间浮动,但在2007、2008两年,美国服务贸易的顺差迅速上涨到1296亿美元和1443亿美元。

美国输给全世界的是好莱坞电影、微软的windows系统等,这些都是低碳产品,都不太需要消耗多少石油、煤炭等化石原料,而美国从中国等国进口的是衬衣、电视机、汽车轮胎等,都是高碳产品,其生产过程无不包含着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生物化石。

通过比较后,我们应该比较清晰地认清美国的如意算盘吧。开征“碳关税”那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油水,美国人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美国对反倾销、反补贴、“201条款”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又要听证,又要调查,另有一定的风险,美国也不能保证每一宗官司都打赢,败诉了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0 011这三招也不能经常用,如果用过火了,会引起连锁反应,又是联合国吵架、又是国际仲裁,说不定还会引起世界范围的贸易大战,美国人也不愿意把精力全耗在这个上面。

挟“碳”以令天下

征收“碳关税”的目的显然不可能单一,对于一项政策而言,一石多鸟当然最好不过了。

减少进口,可以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这对饱受次贷危机的美国可是一剂最好的补药,“碳关税”对增加就业大有裨益。

美国失业率最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12月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万人,是2007年12月以来最好的就业表现。11月份美国失业率为10%,比10月份下降了个百分点。

目前,全美有约1510万人口处于失业状态,其中约800万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增失业人口,成为考验奥巴马政府能力的一大挑战。

奥巴马在花费7000亿美元挽救身陷水火的华尔街枭雄之后,又推出5000亿到7000亿美元的实体经济刺激计划,用于修路建桥,改善学校设施,开发替代能源等,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创造或保留250万个就业岗位。

要彻底解决美国就业问题,那要让美国出多少血啊,至少要数万亿美元,对于手头已经紧巴巴的美国政府而言,可是比登月还难。

在次贷危机可能继续深化的关头,“碳关税”自然成为一个可能的选项。

图表:2008年以来美国就业形势

数据来源:BLS

欧盟第一个提出了“碳关税”,虽然没有第一个开征,但在美国的鼓舞下,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