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前后、高低、明暗、直射、侧射、斜射、倒打、交叉、短兵火力等多层火网。在敌人可能进攻的地段和道路上,还预设了雷区。一旦敌人向这里进攻,就可利用拉雷、踏雷、滚雷、吊雷、绊雷等设置大量的地雷组、地雷群和地雷网。

到1940年9月,整个黄崖洞兵工厂防御工事全部竣工。10月,百团大战进入了反“扫荡”阶段。特务团除留一两个连队警卫八路军总部外,其他连队都被调去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去了,留下担任保卫兵工厂的兵力被分成三个班,分别部署在南口、左会垭口和工厂区,其人数加起来还不足一个排。10月下旬,日军在探得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兵力薄弱这一情况后,从辽县、武乡、黎城分三路出击,欲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夹攻黄崖洞兵工厂。左权、彭德怀立即命令第一二九师部队、总部特务团及当地民兵互相配合,分别对其进行阻击。然而,有一股日军还是直奔兵工厂西北的左会垭口而来。

担任黄崖洞兵工厂保卫任务的特务团小分队得知大批日军向兵工厂进犯,焦急万分,连忙向总部首长请求增援。左权接到报告后,指示兵工厂要转移、掩埋好机器、工具和材料,大部分工人撤到山顶,留下由部分工人组织起来的自卫队和特务团小分队同敌人周旋,守住山口。考虑到工人自卫队不善初战,左权随后又特地赶到兵工厂进行动员和检查。他对工人自卫队说,黄崖洞的每块石头都是武器,崩下去不砸破敌人的脑袋才怪!他还借用彭德怀常说的一句话来鼓励大家:敌人不拿路条来,休想进山!接着,左权又具体指导工人自卫队完成了战前的准备工作。工人自卫队按照左权的指示,在左会垭口两边的山头上、崖头上,架起了机枪;部队送来检修的迫击炮已经修好,此时也派上了用场。左权还指导地雷班的同志,沿山边埋了几组大拉雷,压上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敌人一碰就会来个“天女散花”。厂领导担心守卫兵工厂的特务团小分队和工人自卫队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电话请示左权,让特务团派部队支援黄崖洞。左权在电话里信心十足对他说:“让工人们练练胆,大山口没那么容易突破,突破了也找不到东西,那时你们再关门打狗!”

日军的进攻开始了,几百名日军逼近了左会山垭口,在其大部队的前面有一支约四五十人的先头部队。此时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人们已埋好了机器、工具和材料,大部分工人都转移到了山顶上,留下地雷班、突击班和警卫班同特务团小分队一起应付敌人。当时特务团小分队和工人自卫队曾制定了统一的战斗信号,可是,没打过仗的工人自卫队紧张地忘了这一规定。拉雷小组一见敌人进了雷区,就急不可待地拉响了地雷。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漫天石头从天而降,狠狠地向敌人的队伍砸去。日军先头部队一见这阵势,嗷嗷乱叫,掉头便往回跑。

地雷一响,满山都热闹起来。持枪的放枪,操炮的打炮,地雷“轰隆轰隆”不停地爆炸。就连已经撤到山顶上的工人们也都“热烈配合”,在山上放起枪来。石块、子弹、碎土到处飞扬,这声势就似山上伏有重兵,不可匹敌。打出去的几发炮弹,正好落在日军的人堆里爆炸;几挺机枪,也打倒了一些敌人。日军听得胆战心惊,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弄不清我方到底有多少部队。其指挥官以为这里有骁勇善战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守卫,不敢造次,拿着指挥刀比划半天,这股敌人便夹着尾巴调头逃跑了。

此次战斗,工人自卫队和特务团小分队无一伤亡。为此,总部军工部在报纸上特地表扬了工人自卫队的战斗精神。对此,左权也热情地鼓励工人自卫队说:“行!试枪试炮试炸地雷,就吓退了鬼子,这就是不小的胜利!”高兴的同时,左权也为兵工厂的暴露深感忧虑。而且左权认为,日军此次从左会垭口进攻黄崖洞无功而返,绝不会就此罢休,“让工人练练胆”毕竟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仅仅依靠工人完全守住这个兵工厂是没有把握的。因此,左权向彭德怀建议,将特务团第一营调回黄崖洞,担负守卫兵工厂的任务。彭德怀同意左权提出的意见,要左权亲自给第一营布置任务,并强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保卫好这个兵工厂。左权将彭德怀的话向特务团第一营作了传达,并作了战前动员。随后,特务团第一营开进了黄崖洞,做好了再次迎击日军的战斗准备。

5.血战黄崖洞(1)

“黄崖洞保卫战创造了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

黄崖洞的建设,凝聚了左权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全体指战员和广大工人的智慧和心血。而建成后的黄崖洞兵工厂的安全生产问题,既是八路军迅速扩编发展的需要,也是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形势的需要。只有使兵工厂安全正常地生产,华北我军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的补给,才能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才能推动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厂安全迅速的生产,左权与朱德、彭德怀商量,决定由总部特务团担负保卫任务。左权对特务团的指战员说,对黄崖洞兵工厂的保卫任务,不是一般的作战任务,而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任务。

为使特务团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左权又代表总部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一是要特务团以黄崖洞为中心构筑环形防御阵地,集中主要兵力重点设防,控制山区制高点、山垭口和要道,纵深、梯次地配置兵力,将来能够独立作战,顽强防御;二是要求特务团各级指挥员在未来的防御作战中能积极主动、冷静沉着地指挥,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正确使用部队,攻必猛,守必稳;三是要特务团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敢于打恶仗、硬仗,敢于同日本侵略者拼杀,把敌人消灭在我阵地前或阵地内;四是要特务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严密设防,积极防御,凭险据守,达到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大量杀伤优势装备之敌,保存自己的目的。

在特务团上下普遍增强保卫兵工厂、保卫战斗力的认识后,左权又指示特务团从最艰苦、最困难、最残酷的实战需要出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务团各营、连防御地域以地堡、坚固工事、自然山洞为主,结合堑壕、交通壕、投弹所等野战工事,辅以各种障碍物,沿山势组成前哨警戒阵地和前沿第一线阵地、纵深第二线阵地。各阵地之间均有兵力、火力、工事及交通沟衔接联系,以便在战斗中互相支援。各营、连都拟订了作战方案,并根据装备的火器的性能、地形特点和敌人可能的行动,在前沿和纵深内,把各班的步枪、手榴弹火力、地雷,各排配备的轻机枪,各连装备的掷弹筒,各营配发的重机枪,以及各团配发的迫击炮,统一组成低、中、高,远、中、近相结合的严密的火力网,并有射击预案。

防御工事完工后,左权要求特务团各守备区部队根据自己守备区防卫任务,进行实兵演练和埋雷、投弹、射击、刺杀、防毒等技术训练。

当时,由于黄崖洞防区大,特务团兵力不足,武器比较落后,又要独立作战,一些人担心一个团守不住。有的认为,虽然此处地形险要,但比较孤立,且四周都是敌人,担心会被敌人包围在里边出不去;有的认为,凭手中现有武器,只能打游击战、运动战,不能打阵地战。针对特务团指战员思想上存在的上述顾虑,左权并没有板起面孔进行批评,也没有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以事实来教育大家。他说,特务团有些同志总想打出去,不愿守阵地,认为敌人的炮弹可以摧毁我们的碉堡。其实,我们的工事胸墙有两米厚,而日本山炮弹的侵彻力只有30厘米,这是经过科学计算的。敌人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才能穿米的深度,但是要将6发炮弹打在同一个弹着点上,世界上是没有这样的炮手的。他又说,还有少数同志怕敌人四面包围出不去。而实际上黄崖洞除地形险要、工事坚固外,还有充足的准备,还有外围兄弟部队的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特务团绝不是孤立的。左权最后说:“胜利信心的树立,关键在于转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觉悟。否则,再有险要的地形,再有坚固的工事,也是无法挡住敌人进攻的。”

5.血战黄崖洞(2)

7月,特务团根据左权的要求,统一组织各营、连部队进行实地训练演习。首先进行的是单兵技术训练,然后进行了单兵、小组和班、排的战术演习,使大家熟悉战斗动作,明确个人职责,学会组织协同与支援,使班、排都能形成独立作战的集体。另外,特务团还进行了战时政治工作、战场防毒救护和供给保障的演练,使大家进一步熟悉整个作战方案。

8月,左权又几次到黄崖洞兵工厂亲自组织并观看特务团的战术演习,向特务团解释有关的战术要领和阵地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彭德怀等其他总部首长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了特务团的战术演习。彭德怀还以其自身丰富的战斗经验言传身教,对部队进行了具体指导。彭德怀在观看演习时指出,特务团保卫黄崖洞兵工厂,任务既光荣又艰巨;保卫战与运动战、游击战不同,它是积极防御作战,依托工事坚守阵地,以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保卫兵工厂的有利条件很多,有险要的地形,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抗日根据地政府、人民群众、民兵的配合;要继续学习技术,熟练战术。最后彭德怀强调,总的原则是积极防御,独立作战,以守为攻,以静制动,敌变我变,克敌制胜。他还特别强调了战场纪律,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准擅自脱离阵地。

特务团指战员在总部首长的关怀与动员鼓舞下,情绪高昂,纷纷递交请战书、决心书,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兵工厂。特务团领导还根据左权、彭德怀等总部首长的有关指示,向部队进一步讲明了阵地保卫战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这就是:积极防御,独立作战;重点设防,坚守阵地;积极主动,沉着迎敌;勇敢战斗,互相协同;以守为攻,因地制宜,克敌制胜。

到8月底,特务团在完成所有实兵演习和战斗准备工作后下山,进一步进行军、政、文、体各方面的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正在这时,日军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数万之众对晋察冀边区开始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持续“扫荡”,号称“百万大战”,以示对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报复。随后日军又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扫荡”。与此同时,冈村宁次还发动了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以配合其“扫荡”。1941年3月,其前任多田骏曾进行了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所谓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实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体化的“总力战”。在政治上强化###欺骗宣传,挑拨国共摩擦,加强伪组织和伪政权,推行保甲制度等;在军事上则以“清乡”、“蚕食”、“扫荡”相配合。其目的是要强化对华北的占领,使华北变成其巩固的殖民地。

日军此次秋季“扫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特别注意寻找并破坏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这引起了左权的高度重视。10月下旬,他在太岳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的经验中指出:“凡我供给、卫生及工厂等住过的地方,(日军)均派出大部队坐搜三五天之久,翻箱倒柜地反复搜挖。”左权将有关情况通报给各抗日根据地,要求各部队做好防范工作。。 最好的txt下载网

5.血战黄崖洞(3)

在组织指挥八路军有关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的同时,左权、彭德怀抽空视察了黄崖洞兵工厂,鼓励工人们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左权、彭德怀还对特务团进行了战斗动员。他们要特务团做好战斗准备,储备充足的粮食、饮水等生活用品及武器弹药,敌人若敢来犯,要给予坚决打击;必须守住阵地,没有命令不能撤退;阵地失守后,要利用敌人疲劳和死伤等消耗,抓紧有利战机进行阵地前反突击,夺回阵地;广大指战员要机智勇敢,顽强作战,完成保卫兵工厂的光荣任务。

特务团根据左权、彭德怀的指示,立即进行了战前教育和相应的准备工作。当左权得知特务团在筹粮方面遇到了困难时,马上指示总部后勤机关专门拨给特务团一部分现金,购买粮食。特务团用这笔钱很快就购进了充足的粮食,完成了储粮任务。此外,左权还要求总部后勤机关给特务团发三至五天的白面饼干,作为战备粮。在左权的亲切关怀下,特务团较好地完成了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时,黄崖洞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些抗日民歌,充分体现了兵工厂那种火热的战斗生活:

工人军人山里人,现在都是一家人。为了打击小东洋,血肉相连亲又亲。鬼子来了我出山岗,鬼子溜了我回工厂。挖出机器造枪炮,狠狠打击小东洋。

大地雷,小地雷,交通要道全布齐。不管鬼子从哪来,踏上都坐土飞机。

掷弹筒,威力大,鬼子躲,汉奸怕。轰隆一声就开花,炸得强盗回老家。咱们兵工要多造它。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曾夺得少量的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枪、五〇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丝毫不比其手中的同种武器差。这就进一步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黄崖洞兵工厂的注意和恐惧。日军通过各种手段加紧搜集有关情报,并认为黄崖洞兵工厂拥有工人3000人,有留洋学生和先进设备,是一个现代化的兵工厂,从而把黄崖洞兵工厂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叫嚷着一定要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为了彻底破坏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或从根本上瘫痪兵工厂,日寇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对其周围的上、下赤峪和槐树坪、南山、北山等村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1941年春夏,日军又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由于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严密防守,敌人只好草草收兵,其破坏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1941年11月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宣布在华北开始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而在此前的一天,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已奉冈村宁次之令,在飞机的掩护之下,出动7000余人分南北两路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捕捉奇袭”的“扫荡”,妄图捕歼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机关,彻底捣毁黄崖洞兵工厂。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5.血战黄崖洞(4)

11月3日傍晚,从黎城出动了2000余日军进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下南会村。根据得到的情报,彭德怀、左权判断,日军的意图在于合击总部机关,破坏黄崖洞兵工厂。于是彭德怀、左权下令,要总部特务团大部出山迎敌,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敌人,不让其进攻势头的高峰推到总部机关和兵工厂的门口。

最后,左权又解释了一下总部的作战意图:既然日军总想进攻黄崖洞,此次外围部队干脆让一条路放其进来,然后特务团在黄崖洞防区里吃上一顿“老虎食”,狠狠地教训它一顿,从中提高我部队的防御作战能力,检验一下我长期经营的防御工事和工程设施。由于此次战斗敌众我寡,敌明我暗,所以左权特别强调部队在作战中要拿捏一个“稳”字,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