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需要。

1941年初,华北百团大战的硝烟未尽,左权便忙着起草文电、写材料,总结有关的作战经验教训,并与彭德怀一起研究部署新的一年各根据地、各部队的作战任务。左权在与彭德怀讨论本年度的军工生产计划时,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步枪3300支,五〇炮(即掷弹筒)3500门,步枪子弹100万发,五〇炮弹20万发,手榴弹70万枚。随后,彭德怀将此计划向毛泽东作了报告,并说,只要各处兵工厂不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这个数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经过本年的努力,就可增加40个团的装备。而要完成这样一个生产目标,最主要的就是靠黄崖洞兵工厂。

在左权和彭德怀的关心与支持下,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除了生产八一式步枪外,彭德怀、左权还指示工厂生产了自行研制的五〇炮及其炮弹并获得了成功。彭德怀、左权随即下令将其投入生产。五〇炮是一种适应山地作战的轻型简易火炮,全炮重仅2.7公斤,炮管口径50毫米,炮长413毫米,有效射程500米,最大射程700米。从1月到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生产五〇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当年,黄崖洞兵工厂的最高月产量为步枪400多支,五〇炮50门,炮弹2000多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

据统计,在整个抗战期间,军工部所属各厂共修枪数万支,造枪9758支,生产掷弹筒2500具,迫击炮改平射炮数十门,复装和新制子弹223万余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弹万余发、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弹万发。八路军自己生产的武器装备已经成为与日军作战的基本火力。

历史将永远铭记,对于太行山上的军事工业,左权从筹划、建设、生产以及后来的保卫工作都费尽了心血,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最大的热情,可谓呕心沥血,功不可没。刘伯承后来曾无限感慨地写道: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各军在敌后抗战,主要是靠夺取敌人的武器以武装自己,为了解决我军的武器装备问题,左权同志曾艰苦经营太行山制造兵器的设施,起了相当的作用。”

4.呕心黄崖洞防御(1)

“为免遭日军破坏,

必须在黄崖洞构筑防御工事。”

百团大战后期,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的同时,又对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最大的武器弹药生产基地——黄崖洞兵工厂发动了进攻,欲将这个被朱德总司令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的兵工厂破坏掉。对于日军的破坏企图,朱德、彭德怀、左权早有预料。因此,在黄崖洞兵工厂动工兴建的同时,朱德、彭德怀就指示左权,要注意兵工厂的安全问题,防止日军对兵工厂进行破坏。

黄崖洞具备着山地防御阵地十分有利的条件。黄崖洞有两个主要进出口:一是东南方的南口,通向黎城。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东面的赤峪沟进入南口,两侧都是悬崖峭壁,敌人进攻时根本无法进行迂回;一是西北方的左会垭口,通向武乡的左会村。相对于南口来说,这里山坡较缓,易于进攻,但也有利于己方撤退部队,且因为地形复杂,敌人追击比较困难。另外,黄崖洞正面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虽然地形有利,但这也只是客观的自然条件。而要保住这个兵工厂,使其免遭日军的侵犯和破坏,还必须对黄崖洞的地形进行改造,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为此,左权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1939年夏,左权曾指示负责构筑防御工事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兵工厂的周围以及其他重要隘口修筑了一些工事,但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看,这些工事都无法满足保卫兵工厂安全的需要。

对此,根据黄崖洞兵工厂的设置和地形的特点,左权设计了一个兵工厂防御工事的整体构筑方案。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左会垭口,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来构筑整个防御工事。其数目大约在300个左右。与此同时,左权还考虑了火力配置问题。在关键的地方,交叉火力的密度要达到每平方米七八发子弹。他还要求工事一定要修得坚固,让日军的炮火打不透,烧不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左权把整个黄崖山上上下下、沟沟岭岭都实地勘察了一遍。在认真分析研究日军可能采取的进犯行动的基础上,对防御工事又进一步加以完善,凡是需要构筑防御工事的地方,左权都在图纸上标了出来。根据地形的特点和作战的需要,哪里应构筑暗堡,哪里应明堡、暗堡、交通壕相结合,哪里能利用天然洞加以改造,哪里构筑投弹所,各点的火力如何配置,就连各个射击视线前有什么障碍物,左权也都将其在图上标得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哪里应配以地雷组,哪里应设置地雷区,图上也都作了说明。

对于整个防御阵地的分布情况,左权专门向朱德、彭德怀作了汇报,他们原则上同意了这一方案。此外,他们要左权将黄崖洞的地形再仔细勘察一番,拿出一个更加详细可靠的方案。他们还提议,工事数目可适当减少些,但一定要修得坚固,让日军的炮火打不透,烧不坏。

4.呕心黄崖洞防御(2)

根据朱德、彭德怀的指示,左权马上展开工事构筑前的地形勘察工作。此时正值1939年的隆冬,天气非常寒冷。可是左权的工作热情却一点不减。一有空,他就在黄崖洞周围的山顶上爬来爬去,逐个地段加以勘察,制图作业。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冷水。警卫员担心这样下去左权的身体会承受不住,多次建议下山吃顿热饭后再继续来勘察地形。左权总是说,下山上山来回太耽误时间,而且经过事实证明,自己的身体也没出什么毛病。对此,警卫员也只能摇头感叹。

爬山是比较费鞋的。尽管左权穿着一双布鞋,还带着一双备用的草鞋,但没过几天,两双鞋就都磨破了。警卫员劝左权买一双鞋,可是左权不同意。他将已磨烂的布鞋的鞋帮撕了下来,又让警卫员找来一根粗针、一条麻线,然后一个人在灯光下,将布鞋的鞋帮钉在补好的草鞋底上。次日,左权穿上自己亲手做成的“新鞋”继续爬山。

总部特务团的人见左权这么辛苦,实在过意不去,便建议他多带上几个参谋,和守备部队一起分段勘察,分段制图标图,然后再由他来综合。可左权笑了笑说:“谁叫我当参谋长!当参谋长对一个战区心中没个立体总图,指挥起来会误事!再说,我不先拿出个草图,下一步修改你们能提出意见来?”左权还对他们说,作战中,地形好的阵地,能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妨碍敌军通行,使敌人不可能向这个阵地前进,或者迟缓其行军速度;一个是能隐蔽我军的配置。这样的阵地就是敌人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用最有效的火力加以控制,就可以打乱敌人的正面,小部队在这样的阵地上便具有强大的力量。左权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把适合防守的工事标到地图上去,并编上序号。

1940年初,左权又带上总部的参谋人员和特务团的军事干部、作战参谋及施工负责人,到山上现场办公,倾听大家对其所设计的防御工事构筑方案的修改意见,以便使其进一步完善。每到一处,左权都拿出自己绘制的方案图,逐一说明自己的设想,反复征求大家的意见。对于左权亲自勘察、设计的整个防御工事体系和如此精细的制图,除了个别地方外,大家一时都提不出什么意见。左权便要大家回去后再仔细推敲推敲,并说,就是在施工中发现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还可以随时提出修改意见。

为确保工事质量,左权决定,凡是重要工事都要由钢筋混凝土来构筑,具体施工由第一二九师的三个工兵连负责,其他工事可用石头来构筑,由特务团自己动手修建。

朱德、彭德怀对左权设计的这个防御工事的构筑方案和拟定的施工方法比较满意。他们要左权抓紧时间进行动员和部署,以便在山上解冻后即能开始施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呕心黄崖洞防御(3)

此后不久,第一二九师的第三八五、第三八六及新四旅的工兵连先后奉命赶到黎城桐峪地区;总部特务团第一营及总部炮兵团的三个连也做好了进山施工的准备。根据左权的建议,八路军总部决定由总部炮兵团团长武亭统一指挥施工队伍。左权还抽时间对施工队伍进行了动员教育,要其充分认识到修建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在防御工事动工修建之前,左权还必须解决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这就是如何筹集修建重要工事所需的钢筋建材。由于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匮乏,加上日军封锁,短时间内很难筹到这么多钢材。对此,左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韩庄修械所刚成立时,曾用道轨代替钢材,制造出了几支步枪,由此使左权想到:道轨也可以用来代替钢筋修筑防御工事,离黄崖洞百余里之遥就是日军控制的正太和白晋铁路。而扒道轨不仅能解决建筑工事用料,况且还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可谓一举两得。拿定主意后,左权便向朱德、彭德怀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两位老总听后非常高兴,完全同意左权的意见。

于是,左权便组织当地军民进行破路夺轨。连续几次行动,夺回了大量的道轨,不但解决了修工事的急需,还为兵工厂制造武器提供了必需的原料。

三四月间,山上已开始解冻,施工部队陆续开工。战士们情绪高昂,工地上热火朝天。可是没过多久,施工部队的衣、食、住等方面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也包含着“地弊”。一是地瘠。加上连年大旱、日寇的“三光政策”,当地老百姓生活很苦,施工部队筹粮十分困难,常空手而归。有的施工连队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的甚至出现断炊的情况,战士们只能喝点野菜汤,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重体力劳动如何受得了。战士们抬东西上山时,腿肚子都直打颤。二是地潮。这里山高沟深,通风光照条件较差,洞里窑里湿度很大,人长时间住在里面很容易得病。另外,战士们的穿衣也成了一大难题。战士们刚上山时,穿的是棉衣。天气暖和了,战士们把棉衣里的棉絮抽出去,就成了单衣。由于每天和石头打交道,一身衣服穿不了几天就磨破了。而当时战士们一年才发一套衣服。没办法,大家只好补丁贴补丁。战士们穿的鞋子也破得不成样子,有的连补都没法补,战士们干脆光着脚干活。

施工展开之初,特务团的领导还瞒着左权,自己想了一些解决口粮的办法。衣服、鞋子等穿的方面,团里无法解决,只好暂时先搁下。

当左权了解到施工部队所遇到的困难后,马上找来了特务团团长欧致富,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赞扬了特务团领导主动解决问题的主人翁精神。接着以责备的口吻对欧致富说,不该这样对他封锁消息,战士光着脚丫抬东西,吃着野菜埋头施工,谁见了不心痛!再怎么说,现在总不是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那时谁倒下就很难扶起来了。现在绝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保障工作,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让战士倒下。。 最好的txt下载网

4.呕心黄崖洞防御(4)

经过集思广益,左权归纳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条措施:一是待夏粮下来了,特务团种的100多亩地的粮食、蔬菜,给施工部队多分一些;二是战士住地条件要改善,办法是每孔窑洞,烧一盆炭,搁上几担石灰,驱走湿气;三是与后勤部门联系,给施工连队战士多拨一点旧衣服,每人多发一双鞋子、一条毛巾。

后勤机关的同志原以为施工部队的战士们会叫苦连天,一听就提了这么点要求,都很受感动。他们回去后没几天就打来电话,通知施工部队,每人每天的口粮供应从一斤半小米增加到二斤;把现在的棉衣作为工作服,冬天另发一套新的;同时拨一定数量的布给部队做补丁用;增发一双鞋子、一条毛巾。结果冬天还没到,施工部队就领到了冬装。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发给大家的是一件皮袄。左权考虑到山上太冷,穿皮袄更合适,所以就专门让后勤部门为施工部队特制了皮袄。

在左权的努力筹措和支持下,山上施工部队的吃、穿、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广大指战员的劲头倍增,经常挑灯夜战。这样一来,施工用料一时又供应不上,有些窝工。左权知道后,就动员总部的辎重营、后勤的运输队,一起协作,调来几百匹骡马和部分大车,突击运料,保障供应。有一次,兵工厂在附近买了一批等着急用的原料,可厂里的几辆马车都出远门了,大伙急得团团转。左权知道此事后,马上指示把备用马车和他的马一起借给工人用。工人们一听,吃了一惊,心想怎么好用参谋长的马呢?于是,大家推辞说回去再另想办法。左权说工厂的事要紧,不能耽误,并让马车队赶紧把马拉出来用。

兵工厂的建设和防御工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彭德怀来到了兵工厂视察。在了解了工厂的生产情况后,他又询问了工厂的安全保障问题。他问左权,日军要是来个万人“扫荡”,我守备部队能顶多久?机器能否来得及转移?守备部队还有没有力量进行反击?

左权介绍说,工厂外围各个口,都构置了两层防线、三道雷区,我们不让路,敌人几天以内是很难攻到厂区的。厂区里,挖有秘密坑道,实在吃紧的时候,机器可以搬进洞里,再从上边通道转移到山上分散掩藏。真正到了那一步,工厂区又可以变成大雷区。黄崖洞主峰下面又部署了三层火力,可以控制整个厂区。彭德怀听了介绍后,不住地点头称赞。

左权不仅抓施工的进度,而且还认真检查工事的质量。一次,特务团的战士们把从同蒲路上扒来的小铁轨用来做碉堡支架。左权看到后,赶紧制止。他告诉战士们说,阎锡山的土铁路与平汉路、正太路的铁路不一样,同蒲路上那些小铁轨是铁不是钢,铁脆易断,用来建工事是要误事的。战士们听了后恍然大悟:幸亏参谋长发现得及时,否则,打起仗来就要吃亏了。左权让战士们把这些小铁轨送到工厂里,供工人们铸地雷壳用。还有一次,由于施工连队不懂地质,埋设秘密电话线路时,通过了一些风化石地段。左权检查后马上指出,电话线不能埋在风化石里,风吹、雨打、日晒,不出半年,石头风化了,电话线就会暴露出来。另外还要考虑到炮弹炸断,石头压断等因素。说完之后,他指导施工连队将这一地段的电话线重新进行埋设。大家对左权丰富的知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由衷地感到敬佩。 。。

4.呕心黄崖洞防御(5)

为了适应坚守阵地的需要,左权还要求在主要工事内囤积能坚持7-10天的干粮、水和足够的武器弹药。由于山上缺水,左权就和战士们一起到处寻找水源。左权的警卫员郭树保回忆道:“为了保护这个兵工厂,加修些工事,左参谋长每天在这2000多公尺高,满布尖嶙嶙的青石的山顶上,冒着雨雪,爬来爬去地选择地形,配备火力,检查掩体,还把每个工事都编了号。”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左权带领战士们在黄崖洞兵工厂各要点构筑了以地堡为主的坚固的明暗火力点、简易投弹所、断续堑壕等防御工事,形成前后、高低、明暗、直射、侧射、斜射、倒打、交叉、短兵火力等多层火网。在敌人可能进攻的地段和道路上,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