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后宫系列:大清帝国 > 第45部分(第1页)

第45部分(第1页)

不过在此之前,方怀并不打算激怒俄国,他的眼睛现在正紧盯着中国西南那个翡翠的国度,缅甸。缅甸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是中国的属国,但历史上在1886年,也就是明年,英国发动了第三次缅甸战争,将缅甸变为了英国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这样的事情方怀决不容许再次发生,更何况缅甸还牵系着方怀进入印度洋的梦想。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24)

马汉在《海权论》中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向7个海洋的要冲,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其实他的话在20世纪就应验了。海湾地区埋藏着占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通往那里的航道被视为一个国家的生命线。而中国要想参与世界最大的一块殖民地非洲的博弈,也必须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

中国现在的港口都位于太平洋延岸,要进入印度洋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而英国人在1819年与荷兰交换殖民地后,就占领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于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也就是说,一旦中国与英国发生冲突,英国可以随时关闭中国通往印度洋的大门。

历史已经改变了,现在连方怀自己也预料不到世界最终将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所以方怀只能尽力去为中国争取最好的态势。如果让英国吞并缅甸,英国将构筑起一道北起帕米尔高原南至马来半岛的厚势,而中国的西南三省将完全暴露在英国人的眼皮之下。历史上,即便有几千米高的喜马拉雅山阻隔,英国人依然割去了西藏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没有蚕食中国的西南是因为这里被法国划为了势力范围,两个国家的势力在这里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而现在这种平衡被方怀亲手打破了,法国在中南半岛上的势力已经被他全部驱逐了,英国占领缅甸后将可以毫无顾忌地进入中国西南地区。所以不论在缅甸战与不战,中国都将对上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战则战火燃烧于国门之外,不战则迟早进行一场西南保卫战。

与其坐而等死,不如拼死一搏。

第一百零二章 同仁堂

相比之前的中法之战,这场战争才是真正的国运之战。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起,英国历经3个世纪的海外殖民扩张,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19世纪中叶,国力终于达到鼎盛。到1860年,其工业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45%,单独占有世界商业额的1/5和世界制成品贸易额的40%,全世界1/3以上的商船顶桅上飘扬着米字旗……一个空前庞大的殖民帝国,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北美和俄国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和西亚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原野有我们的牛群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长期占有美国南方的棉田,现在正把它推广到地球上所有温暖地区……”

但中国却必须击败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从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英国在中国扼取了最广泛的特权,其中包括方怀最痛恨的鸦片贸易合法化。鸦片的毒害自不用说,他动摇的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东西。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25)

另外,英国还借屡次赔款之机控制了中国的关税。

很难想象一个关税还控制在别国手里的国家怎么发展强大,且不说那样大一笔财政收入,那样低的关税又谈何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即便只是为了关税,中英也必须一战。

不过在此之前,中国必须解决俄国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俄国和英国有着很深的矛盾,他们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同时进行着激烈的争夺,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要想击败英国就得联合俄国。

然而俄国就像一条豺狼,要想与他合作就必须先打掉他的狼子野心。方怀一向相信只有你打疼了对手,才能引起对手的重视,在此之前即使你摆上再好的条件,也只会被当作懦弱的表现。只有狼和狼之间才能交流,狼与羊是不存在对话的可能性的。

于是怎么把握冲突的规模,既让俄国认识到中国的实力,又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成了方怀冥思苦想的事情。最后方怀决定把战事控制在中国境内,但这样一来,第三师和第六师不仅要守卫几千公里长的边境线,还不能越过边境追击敌人。方怀也知道这等于绑住了他们的手脚,但没有困难,就没有磨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方怀现在就是在打造两把绝世宝剑。

不过方怀似乎低估了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新疆和漠北恶劣的气候。一般人到那里都很容易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刘永福的第六师由于有不少出身岭南的黑旗军士兵,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了疫疾。

方怀把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要想大规模引进西医根本不可能,那么就只有依靠传统中医,这时方怀想到两个名词,“同仁堂”和“胡庆余堂”。

光绪年间的时候,西医随着外国传教士已经进入了中国,不过人们生病还是习惯看中医,吃中药,京城里的中药店有很多,最有名的是位于大栅栏的同仁堂。

同仁堂的创办人姓乐,是浙江宁波人,祖上早在明永乐年间就来到北京,几代人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业,开设了“乐家老铺”。到了清初,乐家的后代乐尊育进人太医院,当过吏目。他立志提高中药的质量,于是就在前门外打磨厂开办了一家制药作坊,后来又将“乐家老铺”改名“同仁堂”。自雍正元年起,同仁堂就给宫廷供药,至今已有七代。有了皇家的支持,同仁堂也修得格外气派。

青石库门,青砖角叠的门楼,上嵌“同仁堂”三个金字。一踏进门楼,便见立着一块“进内交易”牌,四个镏金字,远看凸出,近视凹进。

过了门庭向左拐弯,便是一条长廊,廊壁上悬挂一长溜黑底金字的丸药牌。这牌全用银杏木精制,上书药名,下注各种丸药的主治功能,最显眼的是治疗脑疾(乙型脑炎)的安宫牛黄丸,治疗半身不遂的再造丸,治疗筋骨麻木的大活络丹,治疗关节炎的虎骨酒,治疗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的苏合香丸,治疗高烧不退的紫雪散,治疗痰火内发的牛黄清心丸,治疗妇女不孕症的女金丹,治疗神志昏迷的局方至宝丹,治疗精神不济(神经衰弱)的参茸卫生丸,它们被称为同仁堂的十大王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26)

第一百零三章 同行相嫉

今天的同仁堂依旧人进人出,掌柜胡有庆像平时一样在前后张望着,时不时和相熟的客人打着招呼。

这时胡有庆正盯着门楼的时候,就看见在宫中太医院供职的大少爷乐孟繁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三个人。要说现在老夫人还健在,家里还没分家,大少爷即便在宫里当差也经常回来坐坐,带几个客人也没什么奇怪的,但胡有庆奇怪的是大少爷态度。

大少爷几乎是走三步就要回头像身后的人作一个“请”的姿势,还弯着腰,满脸堆笑的样子,而大少爷身后的人是微微点头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四下张望着。要知道同仁堂等于是宫廷御药房,人食五谷杂粮,哪能没有三病六痛,所以即便是官居一品、贵及王公的人见了大少爷也是客客气气的,那有这幅颐指气使的样子。

而更奇怪的是素来傲气的大少爷竟然能受这份闲气,当真是咄咄怪事。胡有庆坐了几十年堂,从一个小堂倌做到总店的掌柜,自问这一双招子,即便是没见过的人,他也能猜出三分。在大少爷身后的三个人,一个低着头,规规矩矩落后前面的人一步,一看就是个做下人的,另一个面容清奇,身上穿着看似普通,但胡有庆一眼看出是江南宝蓝斋的四锦缎,能穿得起这样衣服的人是非富即贵,而此人眉宇间透着一股商人的精明,显然是个富商。不过胡有庆又不十分肯定,因为此人脸上总是挂着淡然的笑容,商人有这样的神态,胡有庆只有在老主人身上看到过。

如果说后面两人,胡有庆还能大致猜得出身份,那走在二人前面的翩翩少年,胡有庆就一点眉目也没有了。既有商人的精明、又有读书人的儒雅,还有王公的贵气和做官的人的那种威严,但他的年纪又……

胡掌柜正打量着,乐孟繁这时看见了他,连忙走上去,低声道:“快去家里叫我娘,就说有贵客,要她老人家赶紧来。”胡有庆听了一低头,他现在已经肯定了大少爷身后的人来头不小,赶紧答应一声,跑了出去。

乐孟繁这时回过头,对身后的少年道:“爷,要不您先到后堂坐坐,前面人多眼杂,扰了您的清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