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后宫系列:大清帝国 > 第44部分(第1页)

第44部分(第1页)

后都已归政,皇上对朝廷的控制无人能及,再加上巴士海峡与岘港,一海一陆,两战定乾坤,西人再不敢轻易东望,内外皆定,正是我中华休养生息,革除弊病的时候。此时若不一举荡清寰宇,还待何时?”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19)

说着他放缓语调,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道:“我知道有些人现在怕这怕那,怕那些官员与朝廷对抗,怕学子到处闹事,怕那些王爷起兵造反,怕列强再次出兵干预。但革命哪有不流血的,纵观英、法、美列强,那个不是打得血流成河,连佛家都讲究破而后立,怕打碎了家里的坛坛罐罐,还变什么法、革什么命。反正我是不怕的,过些天,皇上大诏一下,我就请调外放,去污除垢,打造一个新中华正是我辈之责任。”康有为一说完,顿时掌声一片,坐着的人几乎都站了起来,康有为这一番话确实说出了他们心中的骄傲。康有为微微而笑,颇有几分得意地招手让大家坐下。

此时,在一旁还有一个样貌好不起眼地年轻人没有随声附和,低着头沉吟不语。他就是从朝鲜回来后被方怀招入报社的张謇。他仿佛没有被康有为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所打动。

坐在张謇对面的严复发现了他异于常人,开口道:“季直,你可是有不同的看法?”

张謇看了看在座的众人,淡淡一笑道:“不过是些杞人忧天的想法,说出来平白坏了大家的兴致,还是不说的好。”

康有为一听,微微瞟了一眼张謇,道:“这里不过是酒桌上的絮谈罢了,季直有话但说无妨。”

这时众人也都相劝,张謇只好道:“在下以为,我等把这变法看得太简单了。中国毕竟不是外国,我们有我们的国情。皇上一道旨意固然能使千万人头落地,但变法的事情终要有人去做。但现在的官场是什么样子,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就算如今取消了议罪银,却依旧有官官相护,一旦有了事情,却是你推我推,实在推不过去了,就草草了结。而朝廷中更是党派倾轧,相互攻歼,不论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都不会支持彻底的变法。这样皇上的诏书被执行的能有几成?反倒是会让那些官员借变法之名,行害民之事。到时百姓不明真相,官员群起攻之,我等难免落得个王介甫那样的下常”

“说得好。”众人听了张謇的话正沉默无语的时候,外面猛地响起一个声音。然后厢房的门一下被推开了,伴随着吹进来的冷风,两个身影走了进来。其中一个白面无须,眼神灵动,微微坠着前面那个人一步。从神态上众人已认出是皇上身边的贴身小太监德公公。

在他前面,方怀一身宝蓝缎子的布褂,元宝顶的帽子,此时微微而笑。众人一见,连忙上来见礼,对于方怀经常出没于报馆,大家已经习惯了,反正知道外面站着最少几十个便衣的侍卫,对方怀的安全也不担心。

方怀这时示意大家不要多礼,然后走到郑观应让开的位子上坐下道:“本想着到你们这里来蹭一顿饭吃,没想到一来就听到广厦和季直的一番高论,结果都不记得拍门了。先让我填填肚子。”说着夹起锅里烫过的菜放入嘴中,方怀这番毫不做作的表现,看得众人心里暖洋洋的。不管方怀是什么目的,以他身份能折节下交,已是他们天大的荣幸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20)

方怀看众人都还站着,便让他们都坐下:“你们接着说,不要顾忌我。”

郑观应、严复对望了一眼,郑观应道:“我等刚才都在想季直说的话,却理不出个头绪来,所以想听听皇上的看法。”

方怀看了一眼张謇,这个历史上高举“实业救国”旗帜的人物,曾经他也是力主变法的人物。但或许当初他也意识到了官场的腐败,自上而下的改良不可能实行,所以无奈地选择了投身工商业

“其实季直说的很对,以现在朝廷的官员来进行变法只会是越变越乱,要么就像洋务派那样修修补补几十年,却依然四处漏风。所以现在变法是不行的,要想变法只有先改变这种官场风气,不是放几个人进去就了事了,而是要大批大批任用年轻的、有知识的新官员,所以朕才会办大学、改科举、向外国派遣学生,他们才是变法的人才。”

众人仿佛拨云见月,顿时恍然大悟。方怀道:“朕还打算办一个强学会,专门吸纳有志报国的青年,你们出去讲学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变法终究靠的是人,所谓因人而成事,得人才者得天下。我大清要想富强也需得人。”

厢房里的众人点了点头。

第一百章 大学生

随着中国开放工商业禁令,各种各样采用新式机器的工厂发展起来,后来受到中法战争的刺激,这种风潮就更加扩大。

随之而来,对懂得西洋技术的人才也越发渴求。但这个时候中国懂得西洋技术的人又有几个,工厂主们只能从外国花重金聘请外国技师,却往往所托非人。因而,当第一批大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几乎一个个都成为了那些工厂老板眼里的金娃娃。三顾茅庐、礼贤下士都不足以体现他们的热忱,在那些老板看来,这些中国学子的薪水再贵也不可能比得上那些拿着天价的外国技师,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自己人,总比洋鬼子靠得祝

不得不说中国第一批大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尽管他们只接受了两年的速成教育。这些学子很快把他们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转化成为了实际的生产力,而那些外国技师则发现他们自己失业了。

但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毕竟只有那么几千人,面对整个中国越来越多的工厂,这些学子不过是扔进沙漠的一粒沙子。

商品的生产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人才也是一样。到了全国各所大学再次招生的时候,原本都招不满人的各所大学招了个爆满,到最后不得不进行扩招,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大学一间宿舍要塞十几个人。到今年第三次招生完毕,全国建十几所大学,共有在校的大学生数万人。

他们就是方怀所要依靠的改革力量,这些年轻的学子,有先进的知识、有蓬勃的朝气、有爱国的理想,这三点是最重要的。有先进的知识,他们才有能力去改造这个国家,把这个国家带向正确的道路;有蓬勃的朝气,他们才敢闯敢干,而不是食素餐位,哪怕他们干错了事情也比碌碌无为要强,起码他们得到了经验;而有了爱国的理想,他们才能真正无所畏惧,去和那些旧势力作斗争,方怀需要的就是他们的热血。

后宫系列:大清帝国(221)

冬去春来,过了年全国各所大学有开始招人了。

康伯带着儿子走了两天路,总算进了杭州府。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在海边打了一辈子鱼,倒也养活了一家四口,可是大字却一个不识。为了不让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在渔村待一辈子,康伯送了自己儿子去读私塾,想着将来即便不能考取个功名,也能识得写写算算在城里谋个差使。

却没想到儿子在城里读了六年私塾,到最后竟然不愿去靠功名,反倒要去读什么大学,气得康伯狠狠抽了儿子一顿。不过一向孝顺的儿子却倔的很,跪在地上一个劲给自己磕头,磕得头皮都破了。

天下哪个父母不心疼儿女,康伯只能喊了一声“冤孽”,便带着儿子和家里最后一点积蓄往杭州府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