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移居台湾的九大师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最后还是“幽默”在中国生了根。

“幽默”不仅加入中文的形容词家族,而且在中国语言里继续繁衍。现代人说“你刚才幽了他一默”,将“幽”与“默”变成动词与名词,已远超出英文humour的用法,这可是林语堂始料未及的。

译了“幽默”一词,其后主持《论语》半月刊时以撰写幽默文学闻名。成为大师级人物后的林语堂,每回亮相手里老端着烟斗,仍是想说就说、想笑就笑,使得外人对林语堂的印象总离不开“幽默”二字。夫人廖翠凤曾说自己原是很严肃的,但夫妻日久相互影响下,也越来越能接受幽默。

林语堂说过,“凡做什么事,我一生都不愿居第一的”。有趣的是,中学和大学毕业,他的成绩都是第二名。他说向来喜欢自由看书,对功课不耐烦,也不肯认真;他的兴趣广泛,迷机械,好代数和几何,对自然科学和地理学有兴趣,但讨厌积分;当物理老师或英文老师都曾是他的志愿,不过如愿当英文教师后,他又投入中国古典文学,且着手改革汉字索引的方法,并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汉字索引制说明》,获得蔡元培与钱玄同的声援。

为实现抱负,林语堂曾主张为整理汉字应彻底废除部首编排,因此二十三岁发起部首改变运动,自三十岁发表“汉字号码索引法”开始,又陆续研究出五种检字或拼音法,包括知名的简易输入法,但终究未能全面普及于华人世界。

至于林语堂所编的《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英文文法》,更在20世纪30年代起风行全中国,成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教材。只是此间仍有评论家指出,若论编纂英汉字典的功力,梁实秋依旧略胜一筹,林语堂所编的《当代英汉辞典》普及率还是比不上梁实秋所编的《远东英汉辞典》。

细观林语堂的艺术性格,不难发现他的情痴与文人特质,不难想象他为《浮生六记》中的陈芸、《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流泪的真情,他甚至肯定《浮生六记》是真正的旷世巨作。

在浪漫之外,现实中,林语堂是极少数成功将中华文化介绍至西方的中国学人。早在青年时代,林语堂即将萧伯纳的《卖花女》译成中文;又由于林语堂学贯中西,不仅能以英文创作,还以英文形式将中国古典名著介绍给西方读者,他曾被西方社会誉为除孔夫子外,另一位最广为西方人认识的中国文人。

论林语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应如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他逝世消息时所述:“林博士以渊博的西方知识,导引他的国家和人民旧有观念现代化。”又如日本《每日新闻》所形容:林语堂“对于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超越十名大使的价值”。更有人称许他最擅长“向西方人讲中国文化、向中国人讲西方文化”。

“酒店关门时,我就走”,林语堂生前十分欣赏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句话。他认为,人生在世好比在小酒店独酌,但是酒店总要关门。他曾说,“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享受人生”;人“终必一死,终于会像烛火般熄灭”,不过更重要的是,人“虽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决心明智地、诚实地生活”。这就是林语堂式的豁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