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漂泊的人生 > 第25部分(第1页)

第25部分(第1页)

他又说:“教儿童画的老师,为了讨好,常会教孩子画王子、公主、卡通人物。那些外行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学画没几天,就能画得这么好,常得意得要死,到处‘秀’。岂知道这种束缚创造力的教法,反而伤害了孩子!”

同样的道理,山叶音乐教育的方法,是好的!因为他启发了小孩子的潜能、训练了音感。一进入老师家,那教法就往往变质了!

哪个家长在送孩子学琴的时候,不梦想有一天——小家伙端端正正地坐在琴前,弹一曲“少女的祈祷”,赢得满屋宾客的掌声?

于是,哪个钢琴老师能不这个方向努力?填鸭、灌水?

多少孩子明明是天才,就这样给灌死了!

我恨钢琴!

我也差不多。小时候一见到琴,就躲。

我知道,只要一靠近——“唉!听说刘小弟很会弹琴,来!表演一下吧!”

而当我开始弹“给爱丽丝”的时候,大人便大声骂自己的孩子:“你看!人家弹得多好!你再不好好练,就不要吃饭!”

很小,我就发现钢琴是可以害己又害人的。

更可恨的是,多数的大人,虽然要你表演,却没等你弹两下,就自己去聊天,好象把你完全忘记了。

如果他们不尊重音乐,何必要听?又何必要自己小孩去学?

他们的出发点就是炫耀,害许多天生不爱音乐的小孩,失去找自己所爱的机会。

所幸的我老妈并没逼得凶,虽然买了琴,她仍然常常问我:“你还要不要学下去?如果不要,可以把琴卖掉!”

有一次老爸听我弹得太烂,去找铁锤,说要把琴砸烂,我哭着抱住他的腿。

“我发现小鬼是真喜欢音乐的。”老爸事后对老妈说。

我也发现自己不讨厌音乐,但如果说“爱”,应该是许多、许多年以后了!

学琴十七年,最少有十二年,我不爱!

老爸的舞步

十二年间,从台北到纽约,我换了六位老师、四架琴,参加了许多次演奏会,甚至在卡耐基音乐厅担任压轴,我却不曾深爱过音乐。

直到有一天。

我在楼上弹琴,老爸在楼下教画,学生走了之后,他十分疲倦地上楼,正好我在弹一首萧邦的华尔滋。

突然,老爸抓住身旁的老妈,开始在琴边跟舞,妈妈惊讶得一直咯咯地笑。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演奏给同学听,弹了好几首,他们似乎都不觉得怎样。最后,我开玩笑,弹了一下刚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流行歌曲。

他们的脸突然亮了起来!

“再弹一次!”

我弹了好几遍,他们开始点歌。有人点了“乌鸦的窝”(we…Are…the…world)更多同学拥来,一大群人聚在琴边唱。

我突然好感动,发觉这冷硬的琴键,居然是能牵动人心的。

音乐,由死的艺术,成为了活的艺术。

我开始作即兴曲,或学流行的热门音乐,自弹自唱。

我发觉连老爸,在我弹“回忆(Memories)的时候,也会跑来跟着哼。他甚至出钱,要我去买了一份有歌词的乐谱。

我也渐渐在古典音乐里找到了乐趣。看到贝多芬如何在优美的旋律中,加一个装饰音,就像热门音乐里,在打鼓时突然加个“人的叫声”一样,非常巧妙!非常playful(嬉戏、有趣)!

大家一起玩

中国人说“弹钢琴”,洋人说“玩钢琴(Play…piano)。

许多年来,我都不懂,为什么说“玩”?钢琴有什么好玩呢?

现在,我终于了解,音乐是玩的,如同小孩哼歌、涂鸦。如果艺术不是玩、不带给人快乐,就不可能发展出来。

只是人们愈玩愈高明、愈高深,使许多刚开始玩的人,竟玩不出个道理,反而阻碍了音乐的发展。

我开始玩音乐、玩钢琴,不但自己玩,也教别的小孩玩。我要我的学生由玩而喜欢,愈真欢、愈玩、愈玩、愈精!

我把热门音乐、流行歌曲和基本练习,合在一起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