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果然,北魏在国丧期间,柔然趁机大举南下侵扰,攻陷了北魏故都盛乐。柔然为古东胡苗裔,几乎与北魏同时崛起,疆域东起外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括贝加尔湖、南连朔漠,几乎囊括整个蒙古高原。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北魏北方最主要的劲敌。拓跋焘时年14岁,闻讯大怒,亲率轻骑,疾驰三天两夜,直抵云中(今内蒙锡林格尔),被柔然骑兵重重包围。但拓跋焘神色岿然,指挥若定。魏军将士哀兵出征,同仇敌忾,上下同欲,皆怀必胜之信心,一鼓作气,大败柔然。

在南方,东晋权臣刘裕为收复沦陷的国土,二度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先后灭南燕,平西蜀,破后秦,基本收复了黄河流域,建下盖世功勋。眼看统一中国势成,可刘裕为了一圆自己的帝王梦,便留次子刘义真(12岁)镇长安。致使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建立夏国。

赫连勃勃何许人也?他就是当初为道武帝拓跋珪所灭的刘卫辰唯一漏网的儿子,本姓刘,改姓赫连,意为家族显赫的声威,高与天连。又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匈奴乃夏王朝之苗裔,故国号大夏。赫连勃勃为人凶狠残暴,视人命如草芥,攻破长安后杀人如麻,曾积数万人头为一高台,号为“骷髅台”。搞得“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又命工匠蒸土筑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的白城子),以铁锥验之,扎进一寸,则立杀筑墙匠人。其城坚固,名为“统万”,意思是统一天下万城。其南门号称“朝宋门”,意为使宋国来朝;东门号称“招魏门”,意为招降魏国;西门号称“服凉门”,意为征服西凉;北门号称“平朔门”,意为扫平朔漠。

赫连勃勃的凶残暴虐、狂薄自大由此可知。

拓跋焘在平定柔然后,意气风发,以君临中原之概,决定加速战争机器的运转,但先取何方,统治集团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始光三年(426年),西秦主乞伏炽磐遣使朝魏,请讨夏国。北魏大臣们仍意见不一,或主张继续征伐柔然,或主张先伐北燕。只有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认为:“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拓跋焘仍举棋不定。恰巧在这年9月,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嗣位,政局陷入混乱,拓跋焘遂决定先攻灭夏国。北魏先期伐夏,历史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拓跋焘率轻骑2万征夏,但统万城固若金汤。赫连昌坚守不战,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为诱之出战,佯为示弱退却,诱使夏军脱离坚城,又遣军士诈降慌报说,魏军粮尽。赫连昌信以为真,开城以步骑3万列阵。拓跋焘遂分兵夹击,不顾马倒身伤,指挥若定,夏兵溃败。赫连昌仅率数百骑远遁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拓跋焘率军入统万,掠获牲畜珍宝无数。看着文饰斐然、雕梁画栋的壮丽楼台,抚摸着坚硬如铁、可磨刀斧的统万城墙,不禁叹道:“弹丸小国,劳民伤财如此,不亡何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统一北方(2)

此时北边的柔然不断南下,侵扰严重,威胁北魏边境的安全,干扰北魏统一北方的计划。拓跋焘在攻灭夏国后,腾出手来,决定大规模反击柔然。429年4月,拓跋焘亲率大军,分五路北伐。魏军深入大漠腹地,柔然国主纥升盖落荒而逃。另一归服于柔然的游牧部族高车(又称敕勒),也被击破,获牲畜人口数以百万计。使其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南下牧马。拓跋焘为彻底消除来自北方的边患,在秦赵长城的基础上,又新修长城3000余里,设置六座军事重镇,称为“六镇”。选拔鲜卑贵族担任六镇镇将,挑选拓跋族成员或汉族的豪强子弟充任镇兵。其待遇优厚,地位特殊,号称“国之肺腑”。

在基本上解决了北方边患之后,拓跋焘掉转兵锋,东指北燕。

北燕最初为后燕残余势力所建,割据辽东,政权几经辗转,最后为汉人冯跋所篡。冯跋崇尚儒学,劝课农桑,“省徭薄赋”,社会经济渐有发展。冯跋死后,其弟冯弘夺位,杀冯跋诸子百余人,搞得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其长子冯崇、冯朗等几个儿子劝冯弘停止杀戮,忠而见疑,只得奔亡北魏去了。

延和元年(432年)6月,拓跋焘亲征北燕,冯弘遂急忙遣使求救于南方的刘宋王朝,但刘宋也无力援救,只是赐冯弘燕王封号而已。冯弘无奈,遂举国迁徙到附庸国高丽,北燕灭亡。冯弘逃至高丽后,仍然保持一副太上皇的派头,最终被愤恨不平的高丽王灭族。冯朗奔亡北魏后,受到拓跋焘礼遇,他其中的一个女儿,就是日后北魏王朝大名鼎鼎的文明冯太后。

这时北方的割据政权就剩下北凉了。

北凉建国者沮渠蒙逊,本是后凉国主吕光手下大将,于401年拥立京兆人段业为王,史称北凉。后又杀段业自立。420年,沮渠蒙逊攻入酒泉,灭掉西凉,西域30余国向其称臣纳贡,强盛一时。后被柔然击败,向北魏称臣。沮渠蒙逊死后,其子沮渠牧犍袭位。拓跋焘为笼络北凉,把妹妹武威公主嫁与沮渠牧犍。与牧犍有染的寡嫂李氏不满,暗中往武威公主的食物中下毒,想害死武威公主。拓跋焘得报,急忙派“传车”载御医疾驰救治,才算捡回武威公主一命。拓跋焘盛怒之下,命沮渠牧犍交出李氏,牧犍抗命,反把李氏藏于酒泉。拓跋焘遂以此为借口伐凉。

魏太延五年(439年)5月,拓跋焘亲率大兵分两路伐凉。魏军进展顺利,北凉军望尘退却。穷途末路下,沮渠牧犍率左右文武5000人开城出降。魏军占领姑臧,又分兵追击北凉残余势力于张掖、酒泉等地。北凉灭亡。

至此,中国北方130多年的十六国时代分裂割据的局面宣告终结,我国北方的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人民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北魏统一了北部中国,从而与刘宋政权夹江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被认为是南北朝正式开始的年份,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拓跋焘多次率兵进攻刘宋,450年,北魏骑兵甚至曾一度打到长江北岸,给南朝刘宋政权以极大震动。北魏的声势至此已盖压南朝,当时的西域诸国如龟兹、疏勒、乌孙、鄯善、车师等都遣使进贡,高句丽、波斯也派使修好。其武功之盛、声威之远,于此可见一斑。

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意义重大而且特别耐人寻味的王朝。它起自丛林,在五胡十六国天下大乱之际从东北边陲越过长城,跃马弯弓。神秘地崛起,统一中原,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在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之间的漫长低迷岁月中,北魏一朝,实现了由弱势到强势,由分裂到统一,由胡族到汉化三大关键性转折。游牧民族虽落后于汉族的经济发展,但是相比之下思路开阔,敢于接纳新鲜事物,富于创新意识,隋唐盛世的出现与这种思想的广泛存在是有紧密关系的,许多汉人也从中受到启发,胸襟开阔,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其后冯太后和魏孝文帝元宏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使整个社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也是民族融合的过程。逐渐使北方各族融合进了中华文明之中,人们的民族意识不再是过去的狭窄的观念,而是更加注意兼容并包,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这种进步观念在隋唐时期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进步意义之一。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人龙颜

魏晋以来,讲究门第。杨坚之所以能轻取天下,与他的世族地位关系殊大。杨坚一族,从汉朝以来,就是名门望族。杨坚是西汉太尉、史称关西夫子杨震的14代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12大将军之一。因在宇文泰执政以及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过程中,和独孤信一起,立下殊勋,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周宣帝又聘娶他的长女为皇后。由此可见,杨坚不仅是关陇集团上层强有力的军事统帅,还是皇亲国戚,其受宠程度与政治地位可想而知了。

杨坚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和许多开国帝王的神话传说一样,他出生时也有瑞兆,即产房外有祥云缭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