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帝国崛起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中的代国。

公元376年,前秦大军在石子岭一战中大败代军。身患重病的什翼犍逃到阴山之北,太子寔君在堂兄拓跋斤的挑拨之下,起兵将什翼犍以及自己的继母、六个异母弟弟全部杀死。拓跋部发生内乱,前秦趁势攻下盛乐城,代国灭亡。苻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拓跋寔君弑父之举,深为痛恨。遂把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至长安,处以车裂之刑。为奖赏伐代有功的匈奴族首领,又将代国一分为二:黄河以东归匈奴族独孤部刘库仁统率,黄河以西归匈奴族铁弗部刘卫辰统率。

代国灭亡时,寔君子拓跋珪5岁,随生母贺兰氏逃到了舅家贺兰部,依附拓跋珪的舅舅贺兰讷。不久,贺兰讷的弟弟贺兰染干发现外甥拓跋珪英武多智,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多亏贺兰氏机智保护,才屡屡化险为夷。拓跋珪在战乱流离中,度过了10年寄人篱下的日子。

拓跋珪(371年~409年),出生于参合陂北(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鲜卑族人,北魏开国皇帝。为什翼犍嫡长孙,故幼年生活在皇宫中。虽然早年过着流亡生活,但拓跋珪性格刚强,被拓跋诸部认为是能“光复洪业,光扬祖宗者”。

383年,苻坚兵败淝水,前秦土崩瓦解,北方短暂的统一又为分裂割据所取代。拓跋珪借助贺兰部家族的势力,乘势纠集诸部,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在牛川(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即代王位。迁居盛乐,重建代国。定年号为登国。这是北魏的开始。拓跋珪时年15岁。同年4月,拓跋珪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拓跋珪继代王位时,整个塞上还处于分裂状态。为了稳固地位,统一各部,拓跋珪连年征伐,向四周各部落如高车、柔然、库莫奚、独孤部等不断发动战争,收服了周边许多部族,获得大量牛马和牲口。尤其是对拓跋部世仇刘卫辰父子,拓跋珪更是怀着复仇的决心。394年,在北伐柔然凯旋之后,又一鼓作气回师大破刘卫辰部,刘卫辰父子相继死于乱军之中,拓跋珪犹有余恨,把5000多名俘虏全部投入到黄河激流之中淹死。刘卫辰族诛,只有第三子郝连勃勃逃脱,他就是后来十六国之一大夏国的建立者。

此役拓跋珪缴获良马30多万匹、牛羊400多万头,一跃而为塞北唯一的强大部落,周围各部族无不闻风臣服。

魏道武帝是北魏前期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在他的周围,集结了一大批汉族人才,凡士大夫来谒门求见,不论老少,一概引入谈话,量才录用。才使北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并在参合坡大破强大的后燕,使北魏的势力深入到中原地区。

。 想看书来

死亡之陂

符坚的前秦崩溃后,其手下各将领趁机裂土建国。当时归降苻坚的前燕宗族子弟慕容垂,也趁乱光复燕国,自立为帝,史称后燕。慕容垂立国后,为统一慕容部,全力开动战争机器,先拿自己的亲戚西燕开刀。西燕国主慕容永被困长安,急忙向东晋和北魏求援。北魏当时臣属后燕,因此拓跋珪犹豫不决,汉族谋臣向他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遂坚定了他派兵救援的决心。但军队还在南下的路上,就传来了西燕灭亡的消息。拓跋珪怕慕容垂报复,就派弟弟拓跋觚向后燕进贡,却被扣为人质,勒索代地的良马俊驽。这下惹恼了拓跋珪,两国从此结仇。

但魏国地处塞外苦寒之地,国小力弱,因此不敢正面攻燕,只能派兵扰其后燕边境,慕容垂不堪骚扰。遂在395年,派遣8万精兵大举伐魏。

慕容垂英武绝伦,一世枭雄。当年连苻坚也颇为忌惮,拓跋珪如何不心生胆寒。但他得知燕军统帅是太子慕容宝时,不禁仰天大笑:此天亡后燕也!

拓跋珪自知力量不足以对抗,战争初期,故意示弱于燕,佯败西走,诱使燕军西渡黄河千余里,使燕军前锋孤军深入,首尾不能相顾。燕军一路皆捷,在五原收降魏国别部3万余家,停车造船,准备渡河一举攻灭魏国。拓跋珪则派出轻兵,在燕军后路截获燕国使者,使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然后在燕军中散布不实流言:“慕容垂已死,诸子争位”。当时慕容垂年老有病,慕容宝久不获其父消息,忧恐异常,听到谣言,非常着急。果然,赵王慕容麟的部将慕容嵩,轻信了慕容垂已死的消息,遂企图杀害慕容宝,而奉慕容麟为帝,事败被杀。但慕容宝、慕容麟两兄弟自此反目成仇。这时,已是隆冬10月天气,塞外严寒,燕军兵疲马困,慕容宝归心似箭,决定撤兵。连夜烧船,准备回京继位。由于黄河尚未结冰,慕容宝以为北魏骑兵不能渡河,就没有考虑断后问题。孰料寒流忽至,一夜之间,黄河冰封千里。魏军渡河,如履平地。拓跋珪亲率2万轻骑,追袭燕军。

而燕军还浑然不觉,行动迟缓,兵行参合陂,夜幕降临,慕容宝下令在此安营扎寨。因恃众轻敌,疏于警卫。而魏军昼夜兼程,悄没声息地就将燕军团团围定。燕军尚在梦中,就被魏军纵兵冲杀,仓猝应战,顿时乱作一团,风云失色,愁云惨淡,哭爹喊娘之声震天动地。燕兵惨遭屠戮,光赴水溺死、吓死及自相践踏而死的就多达数万人。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弃众逃脱,5万燕军精锐成为俘虏。拓跋珪挑选了有才的燕臣后,想对5万燕军俘虏派发衣粮送还。中部大人王建提醒道:“燕国强大,现在我们侥幸获胜,好不容易才使燕国虚弱,怎可放虎归山?”拓跋珪醒悟,遂把5万燕兵全部坑杀,其残忍程度山河为之颤栗。这次战役消灭了后燕的主力,是拓跋珪进据中原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噩耗传来,慕容垂老泪纵横。遂整军备战,决心复仇。第二年,他不顾古稀高龄,亲率大军伐魏,连克连捷。北魏举国震惊,拓跋珪意图迁都避难。幸好天不亡魏,燕军兵过参合陂,看到去年被杀的燕军,累累白骨,堆积如山,不禁悲不自胜,纵声大哭,声震山谷,不可断绝。以致伤心过度,死于军中,部众扶灵而退。但北魏君臣,因慕容垂盛名当世,纵死余威犹在,竟无人敢去追击。

慕容垂死后,太子慕容宝即位。

英雄谢幕,拓跋珪顾盼自雄,自此睥睨燕军,于396年正式称帝,改元皇始,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之后大张旗鼓地亲率40万大军伐燕,鼓行而进,屋宇震动,络绎2000余里。幕容宝一触即溃,惶惶如丧家之犬。天兴元年(398年),慕容宝被舅父兰汗诱杀于龙城,后燕灭亡。余部则分裂为辽东的北燕和山东的南燕两个小国,鲜卑慕容氏自此成为了历史的边缘人。

其后数年,北魏纵横黄河南北,旌旗所向,无不献城以降,黄河以北诸州郡尽为魏所有,为结束十六国以来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北中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拓跋珪建立北魏王朝后,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对北魏王朝影响深远。

以夷入夏

进入中原的拓跋部,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由原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发展过程跃进。

在拓跋珪以前,拓跋部基本上是游牧经济。拓跋珪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下令“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大人皆同编户”。对原来游牧的拓跋部和其他少数族打破原有氏族结构,实行定居制度,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使拓跋鲜卑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方面,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耕,奖励农业生产,分配土地给贫民,安置流民。使入居中原的拓跋族和其他各游牧族,迅速由氏族组织转变为地域组织,从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其奴隶主贵族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

而要建立比较完备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就必须得加速拓跋部的汉化进程,如此以来,汉族士人得到大量起用,如张衮、崔玄伯、邓渊、李先、贾闰、崔逞、晃崇等,都成为他的得力谋士和重要的文臣。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