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青山为证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长官说了,他知道兄弟们在这样的天气里还穿着单衣,可是他说日本人才不管这些。我们晚到一天,老百姓就多遭一天罪,我们的国家就多丢失一块土地。兄弟们,”

整个队伍“唰”地一声,抬头挺胸立正。

“我们是川军,我们是打不跨,压不烂的川军,成都的父老乡亲,四川的父老乡亲,全国的老百姓都在看我们。刚才接到战报,我们川军杨森20军,在上海和鬼子干上了,表现非常不错,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他杨森以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打他狗日的日本鬼子!”

“怕个求,谁怕谁还不晓得!”

“老子手里的家伙又不是喝稀饭的!”

。。。。。。

见队伍里七嘴八舌地提着口号,李德明马上把手一举: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士兵们跟着把手举起来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对头,以前外省人说我们川军是‘双枪将,一把破枪,一杆烟枪’,骨子里面就是看不起我们。现在20军的部队在上海血战,我们一样不能丢这个人。我现在命令,全体向右――转,出发。”

队伍开拔了,李德明一边跑一边喊:“喝了姜汤,跑一跑就不冷了。兄弟们,快点。”

一路上,知道这是来支援抗战的四川军队,潼关各地的老百姓纷纷拿着食物喝水在路边欢迎,有的人看见这些援军竟然大部分还穿着单衣,立刻把身上的厚衣服脱下来扔进去,一时间众多的人效仿。

李德明接过一件衣服,交给身边的一个兵,那兵眼里竟含着泪花,边穿边说:“算了,这条命就卖给这里了。”

部队一刻没停,赶到风陵渡的时候,那边早已把船准备好了。

上了船,就听见其他船上的士兵在唱歌:

“斗篷一个草鞋两双,千里迢迢奔远方;长枪一杆榴弹两响,敌机大炮勿须慌。沉着又顽强,消灭鬼子兵;自古大义筑大勇,傲笑沙场有川军。”

李德明学过这首歌,这是122师赵渭滨参谋长为绵阳安县一个兵编的那首《义勇川军》。那个兵叫王建堂。

在成都誓师的时候,那个叫王者成的老人,亲自从安县赶过来,亲手把儿子王建堂送给122师师长王铭章,让王师长带着儿子上前线杀敌报国。

那个老王头还带着一面白布旗帜,上面正中央大大的一个字:“”

“死”!

而左边的几行小子写的是: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李德明记得当时这个场景,把整个誓师活动的气氛推到了最高处。后来122师赵渭滨参谋长就专门写下了这首《义勇川军》,传唱了整个北路出川的川军。

李德明脖子上挂着一块玉佩,这是临走的那天,母亲给自己亲手带上的。母亲说这是她专门从文殊院主持那里开光求来的护身符。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这几乎就是生死离别!

李德明擦了擦眼泪,看着一船的战士都盯着黄河水发呆,可能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黄的河水。他扭头对大家说:

“兄弟们,这条河,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现在日本鬼子就在前面嚣张,我们的目的,就是保卫我们的国土,保卫我们的家,大家有没有信心?”

“嘿嘿,这个明娃子又来鼓劲了。”出乎李德明的意料,船上面没有响起应该有的声音,而是孙和那个破嗓子。

“就是嘛,排长,我们都晓得这些道理,你莫说了,给我们讲个故事三(三――嘛)。”一个叫“胖娃”的绵阳兵笑着跟了一句。满船人哄然大笑。

“几位老总,”这时船头的艄公受到了感染,插话道“我在这个渡口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主动上前线杀敌报国的军队。前一阵子尽是些逃跑的军队。”

“怎么还有逃兵?前方不是打得很厉害嘛?”李德明觉得问题有些严重。

“当然有,成群结队的。”艄公满脸都是无奈:“老总,我看那些逃兵的武器可是比你们还要好,你们。。。。。。”

“求,看不起老子川军索?”孙和一听不乐意了:“老子们走了上千里路,就是专门过来打日本人的,要当逃兵,就不来了。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

“就是,要当逃兵,就不来了。”其他人也跟着表示了对逃兵这个词语的不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