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青山为证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李德明拒绝了孙和的“好意”,掏出纸烟,自己点燃了一根,再把烟交给其他士兵。自从上一回让李德明知道孙和在戏弄它之后,他便再也不上当了

孙和的话顿时让大家有感而发,纷纷议论起来。

“就是!我们刚出发的时候还汗爬水流的,自从开始爬山以后,一天比一天冷。白天爬的时候还好一点,到了晚上,冷求得遭不住。”另一个班长蒋玉说道。

“排长,我听这里的老百姓说,现在还要好一些,等再爬高一点,还能看到终年不化的积雪呢。”

“可不是,老百姓还说过不了好久,这里就要下雪了。妈哟,只怕我还没走拢西安,就要被冻僵了。”

“你虾子又在唰坛子,哪有十月份下雪的道理。只是这段时间是把我们冷安逸了。”说下雪的士兵遭到了同伴们的一致嘲笑。

“嗨,这些本来就是老百姓说的,你们不信自己去问问。”那个士兵有些急了,忽然对李德明说道:“排长,你学问多,你说说看。”

李德明看着火堆边一张张质朴的脸,穿着单衣烤着火还瑟瑟发抖,鼻子一酸,差点没掉下眼泪来。

“锤子,这烧的是啥子东西,秋眼睛得很。”他抹了抹眼睛,借此悄悄掩饰过去了。然后清了清嗓子,才开始解释刚才得问题。

“我们已经走出了四川,现在是在秦岭脚底下。南方人和北方人就是以秦岭为界的。你们看这山好高嘛,就是靠了它,才把冷空气挡住了。等过了秦岭,想看到一棵树都不容易,为啥子喃?就是因为冷。那位兄弟没有说错,过了秦岭,我们搞不好就会碰到下雪。”

一番话让大家脸色大变,隔了好一会,孙和才说道:“明娃子,你说的是不是真的?莫给我们摆玄龙门阵。这要是这样,还大哥求仗,冻都冻死求了。”

“所以说你虾子狗撵摩托不懂科学,莫文化就是莫文化。”李德明趁机嘲笑孙和话,让周围的士兵哄然大笑,这倒让大家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一把。

“好,明娃子,你有文化,你懂科学,你晓得不撵摩托。”孙和毫不客气地转弯骂李德明是“狗”,这让笑声再一次热烈起来。

“你懂个求。”李德明丝毫没有在意孙和的“反扑”:“晓不晓得,翻过秦岭,我们很快就能到宝鸡。到了宝鸡,我们就可以坐火车了。火车你听过吗?你见过吗?坐在里面不用我们走路,只管坐到摆龙门阵、躺着梦周公就可以了。等过两天,火车停下来,把门一开,嘿,西安到了!比千里马又快又稳。”

李德明的话把孙和问哑巴了。绝大部分士兵一辈子没有出过川,从来就没有听过“火车”这个玩意,这个话题引起了无数的好奇。

“排长,我以前听团长说过,那个火车神奇得很,是一些安在铁轮子上的铁洋房子,在两条路上跑,比汽车还快。这一回真要是做上了,就洋盘了。”蒋玉以前当过林修然的勤务兵,所以有些东西比其他人知道得多一些。

“啥子两条路,那个东西叫铁轨。”李德明不客气地纠正着蒋玉的错误。小时候他曾经跟着父亲到南京去过,也亲自做过火车,那时的情景有浮现在眼前。

他一边比划着一边告诉大家什么是火车,它是怎么跑起来的,它能装多少东西,等等,这些话把包括孙和在内的所有人都牢牢地吸引住了。一个“博学多才”的排长,也从此在士兵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心里有了盼头,也不觉得天气有好冷了。部队继续往北,往宝鸡方向前进。

十月中旬,他们终于抵达宝鸡。上头命令,让部队就驻扎在火车站旁边,这样不仅便于行动,还可避免进城扰民。

驻地就在火车站,这一下可方便了这些看稀奇的各个官兵。他们一方下行装,就吆喝着,争先恐后地跑进车站,围着火车看热闹。这让车站管事的急得不得了,还好一整天下来,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见到了实物,大家对李德明更加佩服了。

蒋玉叼着香烟,对李德明说道:“我算了一下,如果都坐在里面,每节车厢大概可以装50来个人,一列火车有20节车厢,二五一十,妈哟,硬是可以装得下一个多团。”

“未必然老子还在哄你索?”李德明笑着骂了他一句,说实话,他以前坐的火车是客车,可不是现在看到的“闷罐车”,对此,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此时,他唯一想想着的,却是什么时候出发去西安换装,换装备。

第二天,他们就坐上了火车,往北开去。一路上士兵们寻找着一切机会看车厢外的风景,飞驰的景观,以及火车巨大的汽笛声让他们激动不已。

过了一个晚上,火车终于停靠在一个大站上了。看过站台边的路牌,李德明知道西安总算是到了,心里面开始盘算给自己找一样什么样的武器,以及带着所有的弟兄们穿上新衣去像馆照一张像。

几十个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部队没有一个人掉队,这让所有的川军得意不已。不过眼看大战在即,全排近三十个同伴,谁也不知道有几个人会活下来。在一起拍个照,也算是自己和他们留下的最后形象吧。

打开车门跳下火车,李德明惊讶地发现其他车厢的门并没有全部打开。而且一个带着值星官标志的跑过来,严厉警告他们不准乱跑,就在这里等候命令。

“怎么回事?不是说在西安换装吗?”李德明惊讶地反问了一句。那个值星官说他不知道换装的事,只是传达命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