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节陌生的对手(4)

炉丹村的这一仗虽然在兵力悬殊的不利形势下进行,张灵甫侥幸没有像他的团长那样遭遇没顶之灾,这场战斗给他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多了一项可资炫耀的“战功”。战后,胡宗南奖赏第3营八百块大洋,张灵甫也因功晋升步兵中校。第2团在作战中自报伤亡官兵一百余员张灵甫营的炉丹村之战,参见杜鼎《八十*》自印(台湾)1988年。

张灵甫与红军在炉丹村的战斗,对他个人而言是因战术得当而幸免于难,但是对国民党军而言并无多大的战略意义。杨虎城的陕军不想参与对红军的激战,以免伤及本钱,这使胡宗南对杨虎城非常不满。杨虎城先是轻易弃失漫川关,接着在胡宗南要求在秦岭汤峪口大峪口一带阻击红四方面军时不加理睬,在渭河北岸坐观红军出大峪口、汤峪口从容西行。炉丹村战斗之后,红四方面军继续向西,由周至翻越秦岭进逼南郑。国民党军在战略上合围红四方面军的计划,再度因本身的派系问题而宣告破产。

炉丹村之战后,第1师仍旧跟在红军后面寻寻觅觅,但是每每扑空,多数时候只是在不断地行军,没有发生真正的战事。炉丹村就在张灵甫的家乡长安东大村西面不远,这期间张灵甫顺道回了一次家,这应该是他离家投军之后几年里有数的一次返家,其实也不算探亲,他的家人只知道他是在追击徐向前红四方面军的途中路过家门,所以只匆匆住了一夜。当时他的父亲张鸿恩在家里开了一个私塾,专门请了一位住家先生给家里几个侄孙教课,也兼收了几个邻居家的小孩。私塾就设在张家马房边的两间小屋内,一间用作教室,另一间则供先生起居之用,张灵甫当晚就临时住在那里过夜。几年来一直在战场上冲冲杀杀,回到家里放下屠刀的张灵甫,在小小教室的平和氛围里感觉到了久违的书香之气,见着私塾先生的笔墨,他手痒起来。

在家人的印象中,张灵甫是个非常安静的人,他沉默寡言,平时多半自顾埋头看书写字,看他一副气定神闲的读书人模样,家人很难想像这个人一上战场会像一头危险的豹子一样极具攻击性。

“他这个人的确有着奇特的双重性格,打仗和不打战的时候判若两人,打起仗来连命都不要了,可是在家里,有时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王玉龄这样评论他的丈夫2003年12月笔者与王玉龄女士的访谈。。

这时,暂时抛开战场血腥的张灵甫,回到家里放下枪杆,又变回了家人所熟悉的儒雅书生,他铺纸提笔,开始奋笔泼墨。

第二天一大早,他的侄子张居正和几个小兄弟蹦蹦跳跳来上早课,一推开虚掩着的教室木门,孩子们惊讶地看见,课桌上到处摊放着他们五叔的书法大字,墙上挂的黑板也满是粉笔书写的狂草,而他们的五叔却已不知去向据张居正先生2004年3月对笔者采访的书面回复。。

第七节川西北的缠斗(1)

在红四方面军翻过秦岭逼近南郑的时候,第1师也越过秦岭,继续紧紧咬住红军不放,于是红四方面军调头向南,转往大巴山区进入了四川境内。

四川省内原本各路军阀各霸一方,刘湘、刘文辉、刘存厚、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州等长年混战不休,但是当胡宗南的部队尾随红军直闯川北大门口时,正关着门自家打得鸡飞狗跳的四川各路军阀们却突然团结了起来。他们担心蒋介石借口追剿红军,实则趁机插足四川,到时候只怕请神容易送神难了,于是联合致电中央反对中央军入川,并且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能够包打红四方面军。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濬权衡利害,电令胡宗南停止追击,在南郑原地待命。

四川军阀的此举,无意中帮了红四方面军的大忙,历史也因此机缘而发生了奇妙的转折。红军趁机甩掉了穷追不舍的中央军,继而在川北轻松打垮川军的防线,结束了历时近三个月的流亡,在川陕边区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从入川时的大约一万五千人逐渐壮大到了八万人,创造了另一个奇迹。而第1师则调往陇南,稳定甘肃局面,也为胡宗南日后成为西北王埋下了伏笔。

第1师调往陇南之前,由于杨虎城有意将甘肃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处处与中央委派的甘肃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为难,邵力子不堪压力,弃职跑回南京,无奈之下,南京政府只好任命西北实力派军人邓宝珊代理省主席。蒋介石不甘心让甘肃成为杨虎城的地盘,命令第1师转向入甘,将原负责甘肃防务的杨虎城部的孙蔚如师调回汉中。1933年二三月间,胡宗南部到达甘肃,主力分别屯扎于兰州天水和碧口。

在甘肃,胡宗南终于有了充裕的时间停下来整顿部队,在南京的授意下,他在积极整训第1师的基础上开始扩编,将第1师扩充到九个团之众。第1师的优秀军官这时都普遍获得了提升,已经成了胡宗南得力干将的张灵甫自然也在继续晋升之列。在进驻甘肃之前,张灵甫已于1932年冬升任独立旅第1团中校团附,1933年,独立旅第1团团长夏季屏调职,张灵甫接着晋升独立旅第1团团长。

在第1师与张灵甫同时期的九名团长中,有三名出身黄埔一埔,四名出身黄埔二期,两名出身黄埔三期,只有张灵甫和另一名也因战场上表现突出而受胡宗南青睐的刘超寰是黄埔四期。在资历观念浓厚的国军中,论资排辈几乎是一个潜规则,资浅的军官很不容易与资深军官竞争而获得越位晋升的机会,由此可以见,胡宗南的确对张灵甫欣赏有加。

张灵甫当时随独立旅驻扎在川陇边界的碧口,看守入甘大门,他升任团长之后就在碧口锐意整军。张灵甫的治军非常严格,训练扎实,他带兵讲究宽严并济,重赏重罚,带出的部队军风在国民党军队中称得上严谨。他个人在操守方面也相当洁身自好,一不嗜烟酒,二不打牌赌博,也不好色,因此麾下的官兵对团长的严厉心悦诚服。张灵甫后来的部下也说:“他对下面的确是很严,可他对自己更严。长官以身作则,大家也没话讲。”第1团在张灵甫的从严训练下,成了胡宗南全师的头牌劲旅。

第1师因为进不了四川而停留在陇南整训,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则在四川境内所向披靡,四川境内排得上名的军阀几乎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川康绥靖总司令刘湘是四川的军事领袖,他本人亲自到嘉陵江前线去督师,信誓旦旦地要将“赤匪”一举剿灭,结果被红四方面军打得丢盔弃甲。

1934年11月,再次达到胜利高峰的红四方面军在清江渡召开会议,领导人张国焘和徐向前等人制定了川陕甘作战计划。在四川取得的一连串胜利,使徐向前对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力深具信心,他打算以川北建立起来的根据地为依托,向西发展新的根据地。雄心勃勃的徐向前剑锋一指,将红四方面军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向陇南重镇,也就是他那位黄埔老同学胡宗南这一年以来新建立的中心根据地——天水。徐向前计划先夺取碧口,再向天水伺机而动。

第七节川西北的缠斗(2)

刘湘的亲征失利,使川中军阀终于向红四方面军彻底认输。眼看着自家后院大火蔓延而不可收拾,曾经集体排斥中央军入川的军阀们,再也顾不得请来的神日后是否还能送得出去,只得再度联名向中央紧急呼吁,要求中央军入川救火,在川北的大军阀邓锡侯甚至谦卑地亲自到天水面见胡宗南,协调出兵定川事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