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金丝鸳鸯坠 > 第35部分(第1页)

第35部分(第1页)

廖展雄等人出了南津关,折向西北,走在通往兴山县的小道上。诸葛犁道:“师弟,你我同喝了凌飞龙那厮的毒酒,何以我即中毒,你却安然无恙?令人非解。”

廖展雄笑道:“其中奥妙小弟也说不甚清楚。记得小弟十二岁时,泛舟于家乡的包河,不料被一条大黄鳝缠住,不知怎的,那时竟咬破了黄鳝的喉咙,而且吸尽了那黄鳝的血。师父说那是一条金丝鳝王,饮了鳝王血,可避百毒。适才小弟所以未曾中毒,想是那鳝王血之功。”

胡宜秋道:“诸葛师兄有所不知,当年法慧禅师老人家还用金丝鳝王骨给雄哥制了一根鳝王鞭,就是在赤壁山力战胖瘦二魔的那根鞭。湖广辰州蜈蚣岭的毒蛊飞天蜈蚣,金蟾阵里的无数毒蟾,见到了金丝鳝王鞭,也要退避数尺呢。”

诸葛犁感叹不已,道:“原来师弟有如此奇遇!”

当晚廖展雄等人在下堡坪驻脚。胡宜秋在路上一直不得其便,一更天后,见廖展雄从诸葛犁居处回房,即跟了进去,情绪再也无法仰制,怨道:“雄哥自幼既已定了亲,何以又要来欺骗于我?”

廖展雄道:“这是从哪里说起?关于这事,我在赤壁山时已讲得清清楚楚,秋妹也在当场,难道没有听见?”

胡宜秋道:“雄哥既不知这门亲事,当时应一口否认才是,为甚却要拖泥带水?”

廖展雄道:“蒯姑娘有恩于我,不远千里奔我而来,况且讲得有根有据,叫我如何一口否认?有关婚姻之事,二叔深受其苦,断不会违我心意而强加与我的。我心中只有秋妹,望秋妹不要多疑。天色不早,明晨还须走路,我来助你疗伤。”

胡宜秋听他说得有理,笑道:“有雄哥这句话,小妹就放心了。”

廖展雄助胡宜秋疗伤毕,胡宜秋转身回房歇息。胡宜秋走后,廖展雄又岂能入睡?对突如其来的亲事如何处置,廖展雄似是胸有成竹,其实心里一直不平静:我与秋妹情有所钟,虽然尚未禀告双方亲长,但这种情愫起于患难之中,又曾相互山盟海誓,自当珍惜而诺守。蒯姑娘自称秉有双方父亲之命,若我父确为我定下这门亲事,岂能赖婚?如是赖婚,将使先父失信于人,为子者孝道安在?这事诚可由二叔作主,向蒯姑娘晓之以理,然她父母双亡,既定之婚遭人拒绝,当何以归宿?另寻夫婿,最是理想;终身不嫁,孤独凄凉;如羞于人言,自思无颜于世,走向极端,又便如何是好?她能临危不惧,舍身救我,可见对我情之深,意之切,我却行违伦理,抛弃于她,于心不忍,于理不容。若尊父命而迎蒯女,同我生死与共的秋妹又怎么办?父亲呀,父亲,你老人家好糊涂也!

廖展雄苦思良久,不得善策,但寄希望于根本没有父命,或二叔有回天之力,不禁轻叹道:“命运呀,命运,我的命运何以如斯多舛?倭寇未平,父兄之仇未能尽报,却又为儿女之情缠绕,是否人生在世注定要经历各种意想不到的烦恼?”

胡宜秋回到房内,思念急转,虽然得到雄哥的允诺,总觉得一时心石不下,忖道:人家是原配之妻呀,我怎能夺人之夫?即是雄哥可有他二叔作主,我父母也断不会应允的!世上到何处去寻像雄哥那样文武兼修、志同道合之人?婚姻乃终身大事,找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夫婿,倒不如一世不嫁来得清静。秉父母之命,媒妁之辞,害了他二叔与我姑姑。不过他们苦尽甘来,将团聚有期,我可怎么办?怎么办?对了,祖父母溺爱我,何不以姑姑、二表叔之例说动祖父母,由祖父母去说父母,岂不变成了父母之命?

想到这儿,胡宜秋一阵兴奋,不禁笑上眉梢,又忖道:适才我想到“媒妁之辞”,蒯姑娘只说秉承父命,却未说到“媒妁之辞”呀,我怎的倒疏忽了?婚姻大事,只有父命而无媒妁,不能成其婚姻。她在婚姻礼数方面找到了一线希望,此刻岂止笑上眉梢,简直是春风满面了。

胡宜秋正欲就寝,突然一种歉疚之感袭上心头:蒯姑娘在赤壁山上舍命救了雄哥,沿途又对我百般照料,确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我得佳婿,她复如何?继而想道:爱之不贰,又有什么法子呢?央我父母替她择一个好人家也就是了。

此时蒯素英也未能入睡,面对摇曳的孤灯,回忆起自己的家境,眼下举无亲,甚感凄楚。她为情思所绕,不禁想道:自打赤壁山初见廖公子之时起,便深深地爱上了他,然而几千里寻夫,却变成了未知之数!也不能怪他,他那时确实不在庐州,况又父遭仇杀,叔走异乡,他怎能知道呢?看情形,他与胡姑娘的关系,已是亲密无间,特别是早晚以内气为胡姑娘疗伤,少年男女,肌肤相接。他虽对我和蔼友善,关心倍至,那是以礼相待,却丝毫谈不上情爱。他们是官宦人家,我却是黎民之女,又怎能高攀得上呢?即便他二叔承认这门亲事,他坚决不依,我又岂能奈何于他?唉,这也许是无情的命运在有意作弄人!想得困了,不觉伏案睡了。

第二天吃罢早饭,廖展雄等人继续赶路,至午,来到兴山县香溪渡口。因一夜未曾安眠,廖、胡、蒯三人一路沉闷不语,此时诸葛犁打开了话匣子,手指对岸道:“渡过香溪,再走一段路,见到一片大森林,那便是神农架地境了。”

果然如诸葛犁所言,时近黄昏,廖展雄等人已走在森林里的小径上。又趱一段路,不觉天色已晚,廖展雄等人露宿森林,择树而眠。

晨曦唤醒了沉睡的森林,也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廖展雄等人踏着从树梢上筛下的阳光,向山上行走。行至半山腰,忽听到右近有嘻笑之声,循声望去,但见有两只灵猴在树上追逐跳跃,纵意戏耍。近视之,见它们身高如常人,眉骨、下颔徽凸,除腰下围着一块短布裙外,五体坦露,全身披着一层稀短的灰白色的毛,似人非人,似猿非猿,其中有一只胸前隆着一对鼓鼓的奶子,显然是一雌一雄。

廖展雄用手指点着,对胡宜秋道:“这大概就是师父说的那两只人猿,如今已经长大了。”

话刚落音,那只雄人猿石火电掣般,飞跃而下,二指直取廖展雄双目,似是为保护自己的情侣,怪他对雌人猿轻薄。

廖展雄未料到它会猝然下手,急切间横飘二尺,堪堪让过,右手疾伸,去叼它的脉门。哪知叼了一个空,雄人猿灵敏之极,已跳至他身后,向背心抓来。廖展雄急挫身形,一个“犀牛望月”,单掌托住它的肚皮。雄人猿一个筋斗翻下,借上身后仰之势,脚已踢向他的下裆。廖展雄单腿斜举,避过一踢,赞道:“好矫捷的身法!”

雄人猿一脚走空,已是头下脚上,向后又翻了一个筋斗,脚一点地,身形前扑,十指箕张,向廖展雄面门抓来,利爪宛若钢钩,十分凶猛。廖展雄已然看出,这雄人猿使的是一套猴拳,并夹以大力金刚指的手法,刚柔并济,武功有相当火候,心道:这对似通人性却又不可理喻的畜生,既是神农子门下,当然不能下重手法伤它,只有将它擒住,再作道理。于是施展小巧擒拿之术,与之周旋,一时倒也奈何不了它。

那边雌人猿见雄人猿给廖展雄围困住,只有招架支绌,急得“吱吱”怪叫,欺身而上,从廖展雄背后袭来。诸葛犁斜刺纵出,挡住雌人猿的去路,也以小擒拿手接战雌人猿。

雌人猿打的是一套意形拳,蹦跳腾挪,轻身旋转,有西施婀娜之姿,有贵妃醉酒之态,或前或后,忽左忽右,灵动之极,诸葛犁看看抓到它,却又被它滑去。

二十招下来,诸葛犁额角冒汗,腹内隐隐作痛,四肢无力,晕眩欲倒,心道:坏事,看来凌飞龙那厮在解药里又做了手脚。难道我一世英雄,今天却要败在这雌人猿手中?稍一分神,更觉无力,雌人猿的利爪已抓向他的咽喉要处。

胡宜秋、蒯素英惊叫道:“不好!”二人站得较远,已是无法施救。

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忽听得有人大声喊道:“无邪住手!”雌人猿硬生生地收回利爪,立于当场。雄人猿闻言,也跳出圈外。

数双眼睛望着发声处,但见密林内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道人,头戴灰色道冠,身穿灰色道袍,面孔清瘦,身材修长。他走至诸葛犁面前,深施一礼道:“诸葛前辈受惊了。”

诸葛犁道:“阁下是……”

那道人道:“怎么诸葛前辈记不起了?小侄是怀谷呀。那一年小侄随师父去洛阳,曾见过诸葛前辈一面。”

诸葛犁笑道:“想起来了,那时你还是个小道童,不想一别十余年,竟长了这样高的个头!你师父在洞府么?”

怀谷道:“在。”又道:“天真、无邪,快过来叩见诸葛前辈!”

两只人猿向诸葛犁作揖施礼毕,怀谷道:“这两只人猿一名天真,一名无邪,能懂人语,但不会说话。师父教它们武功,令它们看守山门,适才多有冒犯,望前辈恕罪。未请教这几位高姓大名?”诸葛犁一一介绍后,廖展雄等人随怀谷上山。

众人行近山顶,见不远处有一块巨石,石上刻着六个斗大的金字:“神农架白猿洞。”

诸葛犁等人随怀谷绕过巨石,进入洞内,到了一个宽敞的大殿。大殿上沿供着三清神像,像前摆一个长香案,案上香炉内插着三炷香,袅袅香烟,使案头的油灯变得有些昏黄。

怀谷将诸葛犁等人让进丹房,命无邪献上香茶,道:“诸位稍坐片刻,家师去前山练功,一时便回。”又对天真道:“你去前山禀告师父,有客人来了。”雄人猿应声去了。

蒯素英呷了一口茶,道:“适才诸葛师兄为无邪所袭,可把我吓坏了。我站得较远,施救已然不及。是否凌飞龙给师兄吃的不是解药?”

诸葛犁道:“解药看来不假,只是在解药内又放了一种慢性毒药,是以一经过招,经络活动,促使药性发作。凌飞龙那厮号称‘毒手水鼬’,倒是名符其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