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亿万到零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就在访华的前几个月,和田一夫接受数家传媒的采访,他一再重申,他母亲和田加津不是“阿信”真人。和田一夫说母亲与阿信,确实是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相似之处。比如母亲的经历没有阿信坎坷,阿信不像他母亲“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田一夫说:一母亲给了我一生两点影响,一是从她身上领悟到作为一个人,生命中是有着无数个可能,充满着机会;二是,母亲传给我一种令我终生受益的宗教思想。“

母亲是母亲,阿信是阿信。在这个问题上,严谨诚实的和田一夫,态度是十分认真的。

如果我们从商业的角度,大可认为和田一夫实在是有几分愚蠢!八佰伴还未涉足中国内地,“阿信”已为八佰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创立了极佳的信誉,“阿信”的儿子来中国开设“阿信商店”,必定会宾客盈门。

与和田一夫同行的野田一夫和管家茂两位先生,与和田一夫开玩笑道:“以后八佰伴来中国开店,不要做广告了。‘阿信’已经做了广告,你母亲的‘明星魅力’,别的商家,就是花1000亿日元做宣传,也达不到呀!”

和田一夫作为一位企业家,当然不会不知道“名人效应”包涵的巨大商业价值。既然这一美丽的误会如此深入人心,和田一夫也就不再作徒劳的解释,坦然地默认了。

1995年10月,和田一夫在日本大阪接受香港《信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便已巧妙地转换了口风。

记者问:“《阿信》这部电视剧在亚洲很有名,听说这是一部以你母亲为原型的电视剧。当然八佰伴的成功与‘阿信’的刻苦耐劳很有关系。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商业成功秘诀?”

和田一夫答道:“正如你所说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重要。吃苦耐劳的意思是:诚心诚意,诚实努力,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源泉,我也是一直这样对我的职员讲。这些都是从被称为‘阿信’的母亲那里学来的。”

换言之,和田一夫已经认可母亲和田加津是“阿信”原型,或说就是“阿信”真人。

1994年10月,被誉为“八佰伴灵魂”的和田加津老人,在老家热海溘然去世,享年86岁。

和田加津是带着坦然的心情,离开儿子孙辈的。她亲眼看到她与丈夫开创的事业,在儿子手中发扬光大,无比欣慰。病榻中的和田加津只是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她对八佰伴的经营已起不了什么实际的作用。她相信儿子的能力,更相信八佰伴的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尤其是在辽阔的中国,八佰伴即将成为百货巨人!

和田一夫几兄弟,当然不会把集团遇到的困难告诉病榻中的母亲。母亲在听取儿子有关八佰伴“辉煌”业绩的汇报后,还是常常把“还是稳点好”挂在嘴边。她也没有意识到集团潜在的巨大危机。在日本,大荣的中内功、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本田摩托的本田宗一郎等,都是在一代人手中建立起庞大的集团的。而八佰伴经过两代人的奋斗!

从这点讲,和田加津没活过90岁是个福气。若这时,八佰伴王国已处于全线崩溃,这对不再有二度青春的古稀老人来说,是十分痛苦的。

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们还是把视线投向1990年10月,和田一夫率团访华的行程中。

在北京王府井饭店的会议厅,应数家官方研究机构的邀请,和田一夫作了“八佰伴的经营战略和中国”的演讲。

会场座无虚席,听众中,有国务院商业部、北京市商业局等官方的要人;有研究日本经济和世界经济,以及流通经营学方面的权威;有国营或民营企业的厂长经理、零售业的管理行家及新闻记者。

和田一夫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的预言,日本的八佰伴不仅仅是世界的八佰伴,更是中国的八佰伴!在演讲过程中,听众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讲1个小时,之后听众热烈地提问。和田一夫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听众对八佰伴很熟悉,他们甚至能说出八佰伴在香港开设的所有分店。

这使得和田一夫大受鼓舞,更坚定他立足中国发展的信念。

和田一夫在中国的投资行动,正如他在演讲中所作的诗意比喻:“要让八佰伴的朵朵红花开遍中国的广阔大地!”

第十八章 赛特铩羽 八佰伴泪洒京城

和田一夫的战略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沿海城市建立1000家以上的超级市场,3000家以上的汉堡快餐店。八佰伴与赛特合作经营赛特购物中心,八佰伴光卖商号就卖了1200万。然而中日合作双方频频发生摩擦,八佰伴于1994年败退赛特,亦全线撤离京城。

和田一夫如是说

对我来说,工作并非一件苦差,我把它当作一种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如能赚取大笔的钱财,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无论是作曲家,还是诗人、画家,他们决不会一边创作,一边在心里计算能赚多少钱吧。一心要创作出更出色的作品,正是凭着这种冲动,便诞生了艺术。

谁都希望超越前人,比以前更进步。商人、艺术家、体育运动员等各界人士都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提出挑战。如相扑原横纲千代富士并未因为成了横纲而感到满足,又向连胜纪录发出了挑战。

我们商人也在不断挑战,从这个意义来说,和艺术、体育是相同的。

和田一夫的生活极有规律。

他每天清晨4时正起床,“神想观”坐禅3O分钟,然后阅读半小时的“生长之家”教祖谷口雅春先生撰写的教义《生命之真谛》,他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

5时正开始记“光明日记”,读者从这个名称,不难想象所记的内容。他每天不须耗太长的时间,通常只须10—15分钟,用他的话说,“美好的事物随着词句如泉水从心里流出”。

接着,他与日本及海外各地的八佰伴分支机构通电话,即时作出指示。通话时间一般只要35分钟。接下来是阅读日文和英文报纸,一直到7时正。7时30分,他准时离开寓所,8时正召开八佰伴集团高层会议。

他几十年如一日,可见他是一个生活严谨,有着坚定毅力的人。

和田一夫回香港后,有段时间,他每天都在“光明日记”中记述“2000年”的断想。

他在“天比高”寓所,读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书名叫作《2000年》,作者是美国未来学教授约翰·奈斯匹兹。这本书是邱永汉向和田一夫推荐的,财神对这本书推崇备至。

奈斯匹兹站在80年代,对2000年的世界前景作预测。奈斯匹兹的观点是:90年代世界经济充满活力,特别是亚洲各国的经济将取得惊人的发展。90年代的亚洲人,成为世界消费的主流之一。

奈斯匹兹指出:已经成为经济强国的日本,正从出口为主型的经济,转向消费为主型的经济,其他亚洲国家也将沿着日本过去高速发展的足迹前进。

奈斯匹兹对90年代,乃至2000年后的中国持乐观态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