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亿万到零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其浴、日本浴等,但没有一家日本浴用的是真正代表古老日本特色的木质浴池。

这就是能吸引好奇的美国人的剩余空间。和田一夫说:即使你行动晚,也是可以出奇致胜的。若八佰伴温泉旅馆建起,八佰伴或许不是纽约日资酒店最大最豪华的一间,但却是唯一拥有木质水池的一间。这又是一项“第一”。

和田一夫是个热衷争创第一的人,正如他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所说:“我一向的目标是要成为最好的……梦想成为第一。我的信念已成真!”但作为一个商人,最根本的恐怕还是利润,其次的才是市场占有率及总资产等。和田一夫所创下的第一,有的确实没多大的商业价值,给人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之感。

到1991年,八佰伴在芝加哥的购物中心正在筹建中,三藩市附近多伦斯的商店业已开张。

1992年,八佰伴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商店开幕。

八佰伴在伦敦的地皮是1989年买下的。和田一夫曾把刊登这一消息的《泰晤士报》赠送给会见他的港督卫奕信。

1992年,伦敦八佰伴开幕。这标志着八佰伴的版图已突破太平洋地区,正向全球挺进。

八佰伴全盛时,海外业务除中国内地外,共有分店34间。其中:香港9间、澳门1间、台湾2间、新加坡5间、马来西亚4间、泰国2间、文莱1间、印尼1间、智利1间、哥斯达黎加1间、美国7间(分别在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三藩市)、加拿大1间、英国l间。

在日本和中国以外的海外地产投资令人刮目。已经拥有或筹建中的物业总楼面279万平方英尺(约折27万平方米),它们分布在:新加坡88万平方英尺(以下均同)、纽约17万尺、芝加哥35万尺、温哥华22万尺、吉隆坡71万尺、伦敦46万尺。这些以商厦为主的物业,约有一半与当地财团合资。

和田一夫常说:自建或自购物业,成本虽大,却可一劳永逸,不但自己毋须承担高昂的租金,多余的楼面还可出租。

凭心而论,和田一夫这一决策具有充分的道理。他在进行跨国投资的具体操作上,不乏精明与灵活,也每每奏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正是这些耀眼的成就,掩盖了巨大的隐患。他患了“欲速则不达”的大忌,历史上不乏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比如80年代欧洲快餐业的暴发户雅克·博雷尔,是一个出色的快餐店管理行家,他于1980年开办第一间博雷尔快餐店,6年就控制了欧洲的1000家快餐店和40家旅馆,他建立庞大的博雷尔集团,他也赢得“博雷尔大帝”的称号。可到1986年底,巨星坠地,于1987年5月4日两手空空回到巴黎旧屋。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时速是100(公里)就不会出事,可我开了300!”

和田一夫在商场滚了几十年,不会不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是他过于乐观,过于相信“神想观”中的美好幻觉。

事实越来越证明,投资项目并不全是按他想象的那样产生回报。像李嘉诚、郑裕彤等地产老手高手,80年代中后期到海外大举投资地产,回报不理想,又打道回府,仍把投资重心放在香港。另外,香港地产商海外投资铩羽而归者,不乏其人。

且不论财力,从经营上看,地产绝不是八佰伴的强项。

笔者问了好些在纽约长期呆过的留学生和移民,他们都不知道纽约还有一个可洗日本浴的“小东京”,这倒也是,纽约的著名建筑实在是多如牛毛,八佰伴的商厦和旅馆,就如小矮人,淹没在摩天大厦的森林里。

和田一夫曾预言:“Yaohan(八佰伴英文译名)将是纽约最吸引人的地方。”

那些本该成为八佰伴拥趸的人,作出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太令人失望且扫兴?

纽约荟萃了各国文化的精华,纽约人什么没见识过?虽然八佰伴温泉旅馆在水池用料上别出心裁,凭这个就能在纽约致胜?

和田一夫在曼谷的店首先推出会员卡,凭这个也会令八佰伴在日资百货中独占鳌头?就算这一绝招令曼谷的其他日资百货溃不成军,那么,和田一夫的另一项“首创”,真正令日本同行们恨之入骨。

八佰伴在曼谷分店率先实施周休三日制,引起其他日资百货店泰籍员工情绪的剧烈波动,也引起泰国报纸批评周休二日制的日资百货公司。结果,那些在国内根基比八佰伴雄厚的大百货公司,常在国内的银行家面前,诉说八佰伴的不是,尤其是说八佰伴经营不理想,令日本银行对八佰伴紧缩贷款。

和田一夫常常与同行对立,并非在于他是个难处之人。而是在于他过多地为雇员作想,他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企业家。

他正是带着这种理想色彩,去中国内地投资。

第十七章 访问中国 阿信情结逐浪高

受中国官方的邀请,和田一夫一行访问北京,受到国宾级的待遇。电视剧《阿信》在中国家喻户晓,阿信的“原型”、和田一夫的母亲和田加津也随团访问中国,再度掀起中国的阿信热。阿信已为八佰伴进入中国市场创下巨大的影响,和田一夫要使八佰伴之花开遍华夏大地!

80年代,日本的电视连续剧《阿信》在日本国内及亚洲各国播映,引起很大的轰动。最风靡的恐怕要数中国内地,当时内地的电视连续剧还在起步阶段,进口的剧目又不多。阿信坎坷的经历曾使千千万万个中国观众落泪;阿信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中国的观众倍受感动。

笔者至今仍未核实,究竟是那一家传媒最先宣称:和田一夫的母亲,就是阿信的原型;八佰伴集团的前身,就是阿信创立的家庭小菜店。

1989年下半年,和田一夫向外界透露,八佰伴集团将把总部迁往香港。香港传媒随即轰轰烈烈炒这则新闻,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活着的“阿信”和“阿信”之子。

和田一夫曾多次予以否认。

尽管如此,并没有减退传媒的猜测和兴趣,传媒多以“据说”之类的词,传播这件事情。如1990年的《经贸纵横》:“有人说日本电视剧《阿信的故事》的创作灵感便是源于和田夫人一生事迹。电视剧里的女主角阿信,一生艰苦经营小生意至发展为大规模的零售集团,并把子女养育成才,真是和田夫人之写照。”

和田加津是亲眼看着她与丈夫创立的家庭小店,在儿子手中发展成跨国企业集团的。她过了花甲之年,也不在家休闲,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飞赴国外,做儿子做不圆满的事情。

1974年,八佰伴在新加坡开设第1间分店。和田加津也赶去了,具体负责的董事左纳明劝老太太多休息,去观观风景,和田加津总担忧新加坡的新员工接受不了八佰伴精神。一天,左纳明在会议上说:“今天不要讲‘生长之家’与八佰伴精神啦。”

原来,新员工中有73名回教徒,他们拒绝接受八佰伴的“传教”,可能辞职不干。按和田一夫的主张,不接受“生长之家”教义和八佰伴精神,宁可不要。母亲认为不这么简单,决定与回教徒员工见面。

回教徒员工说:我们只相信真主,不信日本的神。如要我们背叛真主,我们就辞职。

和田加津想:“生长之家”的原则是,不强迫他人做自己不愿意的事,强迫人家改信“生长之家”,人家即使答应,内心是不情愿的。新加坡缺乏劳工,不像巴西有大量的失业者,人家会为饭碗面改信新的宗教。

和田加津作出重大让步,她说:“我不是传教者,八佰伴也不是宗教团体。八佰伴的精神,只是以幸福享受作为职员和顾客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才特定一个‘生长之家’作为企业精神,并不强迫职员的信仰,也不会批评其他宗教。”

一场宗教纠纷,化成企业成员间的和睦。

还有一次是在巴西,1977年八佰伴陷入危机。虽有银行资助,情况继续恶化,最后银行也放弃了八佰伴。而八佰伴的1300位供应商,向八佰伴逼债。和田加津赶到圣保罗,和田一夫正与债主代表谈判破裂,债主向法庭起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