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清三杰 > 第90部分(第1页)

第90部分(第1页)

,不才不下评判。

弟前次发信后,旋即查检官书,嗣于左文襄奏疏,及本浙记略详加参考,始知克复宁绍,止有洋将,并非洋兵。

其洋将系外国领事,呈明总理衙门,权授中国武职,募勇代为训练,奉旨归督抚节制者。时左文襄远在上游,故由前任宁绍台道张公景渠就近调遣。张公前因宁波失陷,退守定海,奉旨追问查抄,其急于立功自赎,已可概见。宁波既复,以次及于绍兴,理势然也。洋将既已投效中国,受职练兵,所练乃系中国之人,食中国之饷,果能克复职地,朝廷自有懋赏,亦何得绅士私许酬劳。然则著之论者,竟谓洋兵由陈眉卿请来,视为申包胥秦庭之哭,误矣误矣。来示谓克复由道府主持,其十万之费,乃专为克城之日,禁勿掳掠,以为抵挡之品。洵为能得其实,盖弟昔年所闻,虽误传十万为酬之费,然款之所出,全希望于城中贼遗财物,则众口皆同。绍城素称繁庶,贼踞以后,又括取乡间金钱,旁观揣测,以为何止千万。而不知兵临城下,玉石俱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陈氏以此取祸,诚为失算之甚者也。虽然,笑陈氏之迂愚则可,而竟以为图利则不可。天下原有假公济私之人,然亦必假公以为名。陈氏本系敦品之人,既倡议与洋人立约,使十万之款偿足洋人,此外尚有盈余,必以办地方善后为先,断不致公然入放己囊。无如书生不谙兵事,部下既无将卒。入城之日,安能保存遗物。则不达事势,不揣权力,陈氏诚有不能辞咎者。而以成败论人者,遂不复原其心迹,亦可悲已。示以陈氏立约,何以不令道府列名为疑,则弟可以意见解之。夫带兵之官,止能禁止掳掠,断不能纵容掳掠。咸丰军兴以后,鲍春霆一军,最称善战,而最无纪律。他军纪律较严,然克城之日,赋中遗物,亦任听取携,盖非此不能得将士之死力也。

但此例虽成习惯,却不能形诸笔墨。若谓掳掠应行禁止,又何能再给以十万,此官话所说不出者。而况洋将既受中国之职,听道府之调遣,岂有长官与统将立约之理,此道府所以决不与闻也。洋人性直,初到中国,不识情形,贸然立约,两边皆属冒昧。道府未必不知,特不肯担任耳。据章秋泉云:眉卿先已保奖同知,令叔亦云复城之后,陈氏翎项辉煌,扬扬自得。窃谓道府既欲规复绍兴,而适有绅士为之向导,自必欢迎。洋将之来,纵不能归功于陈氏,亦未始无赞成之人,以致使蒋果敏为之赔补。①当时帑藏甚绌,左文襄之恨之也,亦宜。然竟致死非正命,则亦未免太过,要当原其心而哀其遇也。现闻陈伯棠尚有遗文刊入大亭山房丛书内。现正物色此书,不知其中有记及复城之事否?弟一面仍函询友人,如有知其事者,当兼听并观,以期折中至当。以便先抒所见,上质高明,再前询相笙世兄,谓陈眉卿系清水闸入,正与来示相符。弟查乙亥北榜同年陈冠生,后得癸未大魁者,亦清水闸入,顺以附陈。再大亭山馆丛书,现已借到。其书乃阳湖杨葆彝所刻,内伯棠剩稿三卷,杨君为作序云:余与伯棠订交在其罹祸之时,始末知之最审。沈子昌宇,汪子学瀚,皆为撰述其事,自足微信。余不文无容多赘。惜杨君未将沈汪二君所作附刊集内。然玩其口气,陈氏之受屈可知。今惟有访求沈君昌宇,汪君学翰文集,当可得其详也。刻书人杨葆彝号佩瑗,未知与前署绍府之杨公叔怿是否族属也。尚祈指示为幸。绍兴既克,没有多久,浙江全省即已肃清。

当时李秀成、李世贤、黄文金等之几个天国的要人,急又回蹿江苏。谁知忽得天皇洪秀全的噩耗。三人顿时大惊失色,李世贤和黄文金两个,忙问李秀成道:“我们的天皇大哥既崩,官兵又是如此厉害,我们三人,若不趁早想法,后顾茫茫,如何是了。”

李秀成便毅然决然答道:“二位快快不可如此存心。天皇大哥虽已驾崩,还有太子可以拥戴。此其一也。我们反抗清廷已经长久,清廷对于我们几个首领,岂有还不恨入骨髓之理。若去投诚,万万不能办到。此其二也。即使清廷网开一面,准许我们投诚,他们的条件,我此刻可以预料:第一样必须我们献出太子,将功赎罪。第二样必定责成我们收拾残敌,莫说现在一盘散沙,我们的兵力,也难对付一班老弟兄们。即使能够对付,试问于心安否?此其三也。所以我的意见,只有仍保太子,拼命做去。诸葛武侯的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句。便是你我几个的归宿。”

黄文金先接口道:“既是如此,我们只有再干下的了。”李世贤也说道:“事既如此,让我再统大军,去援徽宁,以便牵制攻打天京的官兵。”

李秀成听了大喜道:“此计甚是,贤弟快快前去,我同黄大哥二人,且看事机行事。”

李世贤听说,即率大军十万,复到徽宁去了。

李秀成一等李世贤走后,他的意思,便想再攻苏州。倘若苏州未得,南京总觉危险。

这末天皇洪秀全究是甚么病症死的呢?照不才所知,直可谓之贪色亡身。

原来洪秀全因见各省的将官,常常去报坏信。眼睛前头,又见那个曾国荃同了李臣典、萧孚泗两员大将,统率三十多万官兵,竟把南京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兼之南京城外各处的要隘,已经失守不少。看看大势已去。自己的年纪,又已到把。他便索性以那醇酒妇人之策,打算做个风流之鬼,了此余生而已。洪秀全主意既定,从此日日夜夜的和那徐后、陈小鹃、吉妃等等,裸逐宫中。甚至各位王爷进宫奏事,有时也不避忌。那知他的精力究竟不济,只好用些春药,帮助身体。这样一来,人家所谓的双斧伐枯树,已是寻死政策。何况他是十斧百斧,当然不能支持。

有一天,自知不起。便将徐后、陈小鹃、吉妃,以及一班心爱的妃子,统统叫到身边,说是要开一个无遮大会。那班后妃本已放浪惯的,自然一笑遵旨。不料这位洪秀全天皇,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瞑目归天去了。正是:

漫言真作风流鬼

要有如斯旖旎文

不知天皇洪秀全一死,这等后妃怎么办法。且阅下文。

第六十回 招凉珠能保尸体 热心吏为述案情

天皇洪秀全在那未死之前,忽觉满身的精力,反而旺壮起来。其时徐后、陈小鹃后妃等等,都已徐娘年华,平时又是淘洒空的。当然不是天皇对手,大家正拟败阵而逃的当口。陡见天皇突然满头大汗,双颊忽尔红晕,徐后一见天皇这般神色,很高兴的笑问道:“万岁今天怎么如此饶勇,妾等委实有些难以支持。”天皇正待答话,不知怎么一来,喉管突起痰声,跟着双目一闭,砰訇一声,倒过地上去了。那时徐后等人,还不知道天皇已经脱阳而死,只当偶尔失足,大家赶忙围了拢去一看,只见天皇的身子早已绷绷硬了。

大家至此,这一吓还当了得,顿时狂哭大叫,闹得不知可否。可巧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两个,因为军情大事,要与天皇当面取决,好容易的想了法子,方能越过曾国荃的大营,进了南京。所以一到宫中,那里还等得及由人通报,及至走到内宫门口,忽又听得里面陡起一片哭声,李陈二人,此时还未知道天皇有了不幸,只当天皇又在处置那些不能遵奉谕旨的嫔妃,所以不待传报,二人就一脚奔了进去。

等得进去,一眼瞧见天皇一丝不挂,直挺挺的躺在地上。所有一房间的后妃,个个也是赤身露体,形状真教恶劣,正想连连退出,就见徐妃已在和他们两个哭着说道:“忠王爷,英王爷,你们二位快看我们万岁,是否已经驾崩。”

李陈二人一听此话,早已吓得心胆俱碎,浑身发抖,如飞的奔到天皇面前,仔细一看任何关系的纯粹存在。它完全被自己所充盈,是不透明、未,更是连话也不及答覆徐后,急急一同扑的一声,跪至地上,抱着天皇的龙体,放声大哭道:“陛下,皇兄,你老人家怎么一句遗嘱都没有,就此丢下臣弟等等的归天去了。”

李陈二人一面哭着,一面忙又问徐后道:“万岁如此形状,究是甚么病症?”

徐后见问,只好红了脸的掩面答道:“万岁吩咐要开无遮大会,我们怎敢不遵,谁知陡然气绝,连我等还当万岁没有驾崩呢。”

英王陈玉成的性子最躁,他就突出翻眼珠子,厉声的责问徐后,陈吉二妃道:“这样说来,万岁的驾崩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也没有脱离时间的物质运,你们都有大罪。”陈玉成的罪字刚刚离嘴,忽向左右一望,复又大声的喝道:“快把众人拿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