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艾森豪威尔就这样聪明地处理了突发事件和令人头疼的部属,为粉碎德军的阿登反扑奠定了基础。

战后,艾森豪威尔接替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后来退役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恢复军职,担任北约盟军首任总司令。1953年,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1956年连任成功。1961年离开白宫。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终年79岁。他最后的遗言是:“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

艾森豪威尔去了。作为军人,他尽到了战胜对手的职责;作为政治家,他的名字和冷战政策连在了一起。他的功过是非,民众心中自有看法,但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员名将,他的功勋是有目共睹的。

艾森豪威尔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指挥艺术有多么高超(在这方面,他前面可以排列一批赫赫有名的将军),而是因为他个人的品质。德国大文豪哥德说得好:“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公正为最好。”艾森豪威尔的成功说明:提升个人的品质是领导者成功的一把钥匙。

狮子一样凶猛狐狸一般狡猾

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曾有一句名言:一个君主应该具有双重性格——狮子一样的凶猛,狐狸一般的狡猾;而聪明的君主则知道什么时候当狮子,什么时候当狐狸!曾经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个知道什么时候当狮子,什么时候当狐狸的政治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娴熟地驾驭自己的双重性格,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还奠定了美国的霸权。

1950年,哈佛大学把罗斯福、林肯、华盛顿一起评价为美国历史最杰出的三位总统。然而,这位曾经创造美国政治史奇迹的荷兰裔的政治家,少年时代却不具备成为优秀政治家的一切条件。然而,他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却激发了他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在这种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在两个人的引领下,他走上了政治道路……

。。

因渴望尊重走上政治之路(1)

罗斯福出身于富有的企业家家庭。其父母在给予富兰克林优越生活的同时,也在富兰克林的周围建立起一道厚厚的屏障,透明而坚硬。不喜欢政治的父母一直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远离政治的真正的绅士。少年时代的富兰克林可以说不具备成为优秀政治家的一切条件。

从家庭环境上看,他的父母让其远离政治。母亲萨拉为了尽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儿子留在身边,竟然不让孩子受公立教育,而是一直请家庭教师教育童年时的富兰克林。

从社会条件上讲,富兰克林也不具备成为政治家的条件。他不像小他7岁的希特勒那样,15岁就成为孤儿,无人管束,不久就沦为流浪汉;他不像比他大3岁的斯大林那样,生活在一个透风漏雨的棚屋里,在一个充满民族仇恨与种族仇恨的国度里长大;他也不像小他一岁的墨索里尼那样,是生活在一个以政治###著称的国家,并且11岁就被学校开除的坏孩子。他生活在一个以民主著称,社会相对稳定,家庭环境十分优越的国家里,不必每天为生活而焦虑不安,不必到处漂泊,朝不保夕。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家庭不和、什么是物质匮乏、什么是白眼相待……社会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处于动荡与不安、贫穷与饥饿中时,最容易产生对权力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对权力的追逐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然而,富兰克林从来没有这些经历。

然而,渴望“被尊重”使得他最终走上了政治道路。

少年时代的富兰克林有两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心理渴望:急切地渴望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热衷于赢得社会名流的尊重。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富兰克林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团体。然而,当时有些团体不是你要参加,而是应邀参加。换言之,只有赢得同学尊重的人,应邀参加团体的概率才最大。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富兰克林必须积极参加或热心于公共事务。而这一点正是他后来参与政治活动的土壤和种子。

最先促发富兰克林政治兴趣的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和西奥多同是尼古拉斯·罗斯福的后裔。尼古拉斯是从荷兰来到美洲的移民。他到美洲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约翰尼斯,西奥多是他的五世孙;次子叫雅各布斯,富兰克林是他的六世孙。所以,西奥多是富兰克林的远房堂叔。西奥多比富兰克林大24岁,在政治生活中遥遥领先于富兰克林。可以说,富兰克林是听着西奥多政治生涯的传奇故事成长起来的。富兰克林在格罗顿学校读书时,西奥多是纽约州警察局长、纽约州州长。在美西战争中,西奥多率领一支志愿骑兵团在波多黎各与西班牙军队作战,赢得广泛赞誉,回国后,顺利竞选纽约州州长成功。这对于渴望赢得社会尊重的富兰克林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西奥多曾对富兰克林说:“一个人只做到行为端正是不够的,他必须机智与勇敢才能赢得社会尊重。”这句话一直是富兰克林的座右铭。

或许是由于青年时代的富兰克林把西奥多作为心目中的英雄,引出了第二个影响富兰克林走上政治道路的人,这个人就是西奥多总统的亲侄女埃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是在1902年上大三时在火车上认识的埃莉诺。尽管当时富兰克林可能还不知道埃莉诺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的侄女,但是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位身材修长的姑娘。不过富兰克林的母亲萨拉却对儿子的婚事非常犹豫,因为她最希望儿子能经常陪伴她。1903年元旦,当埃莉诺的姑妈拜伊夫人看出她最钟爱的侄女爱上了富兰克林后,邀请富兰克林和侄女一起到白宫喝茶。在这里,富兰克林又一次见到了西奥多。这时他才知道埃莉诺是西奥多总统的亲侄女。于是,他更坚定地要娶这个姑娘为妻子。1905年3月17日,他们举行了婚礼。刚刚连任总统的西奥多亲自赶来参加了侄女的婚礼。

埃莉诺与富兰克林不同,她的童年动荡不安,充满了忧伤。她8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又失去了最崇拜的父亲。可以说,她是一个孤儿。或许是由于童年不幸的经历,埃莉诺性格坚强,并且极富同情心,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后来,美国人称她为“穷人的保姆”,她获得了非常高的声誉。1962年11月7日她去世时,美国前任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现任总统肯尼迪均参加了她的葬礼,为美国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

因渴望尊重走上政治之路(2)

埃莉诺积极鼓励丈夫参加政治活动。她认为,只有直接参与政治,才能更多地服务于民众。而这种思想与富兰克林渴望赢得公众与社会尊重的心理不谋而合。

在这两个人的影响下,年轻的富兰克林开始不再按照父母规定的道路发展,而是开始参与政治,一步一步地向其一生最辉煌的顶点登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历史新疑点:珍珠港事件是苦肉计?(1)

自从1814年美英战争结束后,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得美国享有天然的安全。这种安全感使得美国人可以舒服地躺在孤立主义的温床上享受繁荣与优越。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个温床受到了纳粹德国的挑战。作为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摆脱传统孤立主义的束缚,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罗斯福的狐狸性格表现得是那样突出与优秀。他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等待着猎物掉进来。

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演说竞选成功,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他推行的新政受到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使其得以连任。然而,在其第二任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美国一开始并没有参战。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的飞机突然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国才对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宣战。

这样,就导出一个谜一般的问题: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究竟是美国人的对日本的野心估计不足所致,还是富兰克林所施的苦肉计?

传统的观点认为,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袭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奉行以“绥靖主义”为实质的中立政策。当时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仅有10%的美国人主张立即参战。美国政府想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再次坐山观虎斗,以逸待劳,待时机成熟后再参与角逐。结果导致对日本的侵略野心估计不足,以致战端一开便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