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案的。”这些人乖乖地交上罚款,把钢盔戴上了。巴顿的副手,也是美军名将的奥马尔·布雷德利说:“每当第2军的官兵戴上沉重的钢盔,扎上绑腿时,他们就不得不想起现在指挥他们这个军的是巴顿!”尽管有人对巴顿这种琐碎的做法有非议,但经过仅仅一周的时间,第2军官兵的精神状态就焕然一新了。3月15日,当艾森豪威尔来这个军视察时,简直认不出这支部队了。他对巴顿说:“有人向我告你的状,但我不信他们,只相信你!”

他要求部属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他说,时间对于军人最为重要。没有时间观念的军队,打不蠃战争。巴顿是信主的,而且非常虔诚,每天晚上他都坚持祷告。然而,他却坚决要求牧师布道不许超过10分钟。

当时,美军牧师每天布道一般都要30分钟。巴顿认为这太浪费时间,他找来军队中的牧师说:“对上帝的崇敬,我不亚于任何人,可是,你们这些该死的布道既枯燥无味,又浪费时间……我告诉你们,以后谁布道超过10分钟,我就把你们的职务解除。我相信你们会在10分钟内把要说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第二个星期天,巴顿昂首来到教堂,皮靴上的马刺咔咔作响,屁股后面一边一把左轮手枪。他坐在第一排面对着牧师。布道一开始,巴顿就看表,当牧师布道8分钟时,他朝牧师看了一眼,两分钟后,牧师准时结束了布道。从此在巴顿的部队里,牧师布道一直是10分钟。当时,一些教会的人对巴顿这个做法非常反对,但是巴顿仍然坚持自己的规定。后来,还是神学院妥协了。神学院告诉学生:“布道超过20分钟,就不再有灵魂的解救了。”

巴顿就是这样把他的部队锻造成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两个差异巨大的人为什么能彼此欣赏?

二战爆发时,巴顿在美军中还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名气,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那么,巴顿的伯乐是谁呢?正是乔治·马歇尔。

马歇尔和巴顿相识还要追溯到一战时期。1917年,马歇尔正在美军第1集团军担任作战处长,巴顿在该集团军当的装甲旅旅长。那时,二个人并没有什么深交,只是在一个部队任职,见面点点头而已。在圣米耶尔战役中,巴顿因那次鲁莽的行动受到上司罗肯巴克将军的申斥,这件事情在集团军机关工作的马歇尔自然知道。马歇尔非常欣赏巴顿的行为。马歇尔为什么欣赏巴顿?因为他们性格相合?不是!绝对不是!两人性格差异极大,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马歇尔文静、安祥、含蓄,始终如一,是一个固守原则的人;而巴顿则急躁、喧嚣,行动敏捷,是一个见机行事的人。然而,他们在思想上却有共鸣。这种共鸣远远超过了性格之间的鸿沟。他们都不愿意接受军事教条,不相信那些现成的条条框框;都怀有追求完整准确知识的渴望;都热爱军事事业;都对虚浮不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抱有怀疑态度。因此,马歇尔很快从巴顿那种古怪的性格和极强的表现欲之下,发现了巴顿这些外表背后的东西,认为巴顿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军事天才。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3)

两个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1939年9月,美国总统任命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并晋升其为四星上将。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马歇尔敏锐地感觉到美国将受到战争的侵袭,必须加快军备,他向罗斯福总统力陈自己的军事发展计划,并很快获得国会的批准。在这项计划中,就有组建装甲部队的内容。那么,由谁来担任新组建的装甲部队的军官呢?马歇尔想到了巴顿。当时,由于性格孤傲,巴顿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处理得非常不好,他早已被排挤出装甲部队,到第5骑兵团任上校团长。有人听说马歇尔要重新起用巴顿,曾提醒道:“巴顿是一匹没有缰绳的马,小心让他把你踢了。”

然而,马歇尔不为所动,仍然在给总统的报告中写道:“巴顿是陆军中第一个真正的坦克手,他一直以旺盛不衰的精力与精湛的技术训练他的士兵,他是美国理想的军官,一个优秀的军队组织者、训练者和指挥官。在美军,乃至世界各国任何军队中,像巴顿这样的军官都是不可多得的。”

于是,巴顿担任了装甲旅旅长,然而,当他来到本宁堡装甲旅驻地时,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副令人沮丧的情景:坦克几乎全部是开不动的旧坦克,士兵是一群刚刚走进军营的新兵,有的士兵的衣服上还沾有女人的泪痕。

巴顿开始了他新的创业。

当时,美军坦克的大部分零件是从一家叫西尔斯和罗巴克的公司订购的,然而,由于陆军部的文牍主义和缺少经费,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订到坦克零件。巴顿竟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一大笔资金,自己去西尔斯和罗巴克公司订货,将全旅325辆坦克全部修缮一新。巴顿到底自己掏了多少腰包,他至死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对于士兵,他召开全旅大会训话。他说:“打仗靠的是勇敢,而不是女人的眼泪。你要想让关心自己的女人少流眼泪,就应该勇敢地战胜敌人。否则,你的女人眼泪就是流成河,也救不了你的命。你们不要怕,打仗也没有什么。以后,看我这个老头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从此,他的士兵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老头”。

看过电影《巴顿将军》的人都知道,巴顿的语言确实是既诙谐又爽朗的,他的不可思议的蛊惑能力确实让官兵们为之倾倒。

但巴顿绝不是那种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的空谈家,他的部下,无一不畏惧巴顿的严格态度。

就这样,一支最有战斗力的装甲部队,在巴顿的手里被锻造出来了。他率领这支装甲部队开始向他一生军事生涯的巅峰攀登。从北非打到西西里岛,从法国打到了德国和奥地利,使得几乎所有的美军军官,包括对巴顿抱有成见的人都承认巴顿是位真正的骁将。巴顿的传记作者法拉戈曾指出:“巴顿辉煌的战功使其他所有美国将军的将星都黯然失色!”

“鲁莽”将军伤亡率最低(1)

巴顿是马歇尔发现的美军历史上最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那么,巴顿为什么如此能打仗呢?巴顿的指挥艺术究竟来自哪里呢?战后,许多人都在研究巴顿,研究巴顿的指挥艺术,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一位名叫小埃德加·普里尔的巴顿传记作家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普里尔说:“巴顿作为统帅人物,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他本人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用自己的个性成功地影响了整个部队。尽管部属们有时恨他,但仍然能够仿效他的言行,像他那样思索和战斗。巴顿的才智就在于他能够率领全体官兵去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巴顿!这就是巴顿指挥艺术的奥秘。用巴顿自己的话说:“没有对军事领域的追求,就不会产生作战的动力。军官最重要的是用你自己的行动,影响你手下的士兵,让他们和你一样,对战争充满热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