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北线所做的所有隐蔽,在南线都公开出来:在北线,他将油料隐藏起来,而在南线,他公开建立加油站、油库,铺设输油管线;在北线,他把火炮和坦克藏起来,而在南线,他让几十辆大卡车后面拖带着树枝,每天在沙漠地带里转来转去,卷起冲天黄沙,摆出一幅兵力不停地向这里调动的样子。为了做到天衣无缝(即使隆美尔相信了英军将在南线发起进攻,也不让他知道进攻可能的时间段),蒙哥马利还命令“卖破绽”的部队,恰到好处地放慢“卖破绽”工程的速度,让隆美尔感到:英军在南线的进攻作战部署,不会在11月以前完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变戏法”与“卖破绽”的故事(2)

但是,蒙哥马利真正发动进攻的日子,恰恰是11月份以前!

这就是谋略!这就是战争艺术!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这把被隆美尔这一磨刀石磨出的锐利之刀,终于挥出。这一天,他向集团军所有官兵发表文告,命令他们像大英帝国的雄狮一样,勇猛地扑向敌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德国人,就立即打死他。阿拉曼战役,就这样在蒙哥马利的这份文告中开始了。

历时12天的阿拉曼战役,书写了新的历史。一度纵横北非大漠的隆美尔军团,从此一蹶不振。由此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系列转折。同时,蒙哥马利也开始进入其军事生涯的辉煌阶段。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大英帝国的救星。丘吉尔闻知阿拉曼战役胜利的喜讯后,声音有些颤抖地对蒙哥马利说:“蒙蒂,大英帝国的全体臣民感谢你和你英勇的军队。”后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战无不胜。”

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参加指挥了英美军队几乎所有的欧洲战役,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投降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此后,他又先后担任过英军总参谋长、北约盟军副总司令等职。1958年,因年龄原因退役。

他最后退出公共生活是在1968年。那年的一天,蒙哥马利参加英国国会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开幕仪式。他要求手持国剑参加开幕式。国剑是英国女王授予功勋卓著的军官的一种荣誉,很长,分量很重。即使是一个年富力强的军人,要手持这种国剑也很困难,更别说已是80岁高龄的蒙哥马利了。然而,倔强的蒙哥马利坚持手持国剑到会。女王讲话时,他实在挺不住了,身体摇晃一下,差点倒下去,幸亏他人上前扶了他一把,搀他坐到椅子上。几分钟后,蒙哥马利慢慢地站起身,悄悄地走出了上议院,也走出了公共生活。从此,他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

1976年3月25日,蒙哥马利在伦敦病逝,终年89岁。

综合蒙哥马利成功的秘诀,很突出的一点就是他把意志力作为身体的统帅,用他的话讲,“意志力是人肉体的君主”。他把意志力作为血肉之躯的主人,把正确的意志力作为敏锐思想的主人,把完美的意志力作为判断能力的主人。

。。

性情中人

这是一位性情中人,爱憎分明,优点与缺点都突出;这是一位一生都追求完美的人,无论何时都有着浓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荣誉感;这是一位典型的军人,勇敢与机智深深浸入他的血液中……他就是美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

乔治·巴顿生于1885年11月11日。他的家族是个军人世家,老巴顿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巴顿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在夏威夷和本土担任过几十个不同的职务,并被送到骑兵学校、陆军参谋学院和陆军大学学习。这期间,他形成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坦克突击优势的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参加了卡萨布兰卡登陆作战。1943年,他任第7集团军司令,和英国名将蒙哥马利一起参加了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登陆战役。1944年,他任第3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和阿登战役。1945年,他率部长驱渡过莱茵河,进抵德国。欧洲战事结束后,他由于反对肃清纳粹残余而引起轩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到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任司令。1945年12月9日,正当他要退役回国时,突然在一次车祸中受伤,12月22日因伤重去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美军装甲部队之父(1)

坦克出现在战场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交战双方陷入僵局,各国军事家都迫切要求制造一种既能进攻,又能防守,还能运动的武器,以突破对方的防御阵地。当时,英国军官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建议制造一种能够自动推进的机器,类似美国的履带拖拉机那样,能在一条连续的带子上前进。陆军大臣基切纳表示反对。可是海军大臣丘吉尔却积极支持。1915年2月,他组建了一个“创建陆上巡洋舰委员会”进行研制试验。为对德国人保密,还给这个新机器起了一个“水柜”(Tank)的名字,坦克就是它的音译。1916年9月15日,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第一次出现,并初战告捷。

初战告捷后,坦克名声大振。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英国制造坦克。法国军队在艾斯丁尼将军的力主下,于1917年生产出了坦克。1918年,德国军队也生产出了坦克。

当时,巴顿正在美国著名将军潘兴上将手下任副官。副官相当于现在的首长秘书,一切行动要围着首长转。巴顿是一个不愿受羁束的人,他喜欢到作战部队去指挥打仗。整天在潘兴屁股后面转,对他来说简直是种折磨。于是,巴顿找潘兴要求调到作战部队去。

潘兴和巴顿非常熟,也很欣赏眼前这个年轻军官。潘兴有一个特点,他要求部下军容整齐,特别是不允许军官的皮鞋上有灰尘。有一次,还是在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中,当部队急行军到达目的地后,军官们很累,顾不上擦皮鞋了。潘兴非常生气,批评了值日军官,命令大家立即起来擦皮鞋。他看到巴顿的皮鞋还是那样铮明瓦亮,就告诉大家:“就照他的样子做!”

这时,潘兴正思考在美军中建立一支坦克部队的问题,他听完巴顿的请求,点了点头说:“好吧,你要离开这里,我没有意见。我提出两个职位供你选择:一是去指挥一个步兵营;二是去组建一支坦克部队!”

巴顿听后,心里不免一紧。为什么呢?因为巴顿不愿意当步兵,他觉得当步兵不过瘾,他最想当的是骑兵。巴顿的马术非常好。可以说,他对马术和剑术到了痴迷的地步。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