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好。但是关于他的领导才能,我却不能恭维。后来他对我丈夫太残酷了,简直不能原谅……他使对他无比真诚的朋友垮了下来……他毁了我丈夫的军事生涯,伤透了他的心,而且把他的少将军衔也取消了。”她丈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判断错误,马歇尔并没有因他是自己的好友而有所偏袒,立马把他从将官降为上校。这位倒霉将军的太太的信,正是对马歇尔的好得不能再好的赞誉。

“美军杰出将领的人梯”(2)

对于那些不伸手要官的人,只要马歇尔认为有能力,即便与自己争吵过,他也会提拔使用。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一天兵也没有带过的参谋,却一跃成为美国指挥军队最多的统帅。这颗新星的升起,完全得助于马歇尔。

马歇尔是在1941年夏天认识艾森豪威尔的。当时,艾森豪威尔担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马歇尔在观摩这个部队演习时,发现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而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一个大难题。马歇尔看后认为,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协调得如此之好,得益于事先计划的周密。当他知道艾森豪威尔是这次演习计划的制定者时,立刻记住了这个名字。不久,他就把艾森豪威尔调到陆军参谋部工作。后来,艾森豪威尔做的许多事情马歇尔都非常满意。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间发生了一次争吵。

这件事就发生在上面提到的艾森豪威尔到马歇尔办公室,看到他的上司因为一位将军向他要官而怒气冲天的那天。或许是由于马歇尔心情不好,他责骂过那位倒霉的跑官要官的将军后,突然转身对艾森豪威尔说:“你也一样。我偶尔得知乔依斯将军想让你到他那里担任师长,克罗伊格将军也告诉我,他随时都乐意给你一个军。唉,这实在是太糟了。你是一个准将,而且你还将是一个准将,怎么可能担任这样高级的职务呢?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艾森豪威尔听后,或许认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因为他不是这样的人,便毫不客气地回答道:“将军,你弄错了,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提升和你提升我的权力。是你把我调到这里工作的,我并没有对你说过我是不是喜欢这个工作,我只是努力尽我的职责。”说着,艾森豪威尔转身就向门口走去,他一分钟也不想多呆下去。可是不知为什么,走到门口,他又掉过头看了一眼,竟然发现马歇尔坐在硕大的写字台后面,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艾森豪威尔似乎觉得自己有些过火,于是也礼貌地报以一笑。

更让艾森豪威尔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以后,马歇尔便开始着力提拔他,甚至亲自给参议院写报告,请求把艾森豪威尔提升为少将。马歇尔说,艾森豪威尔最合适的工作不是在陆军部当参谋,而是当一个率兵打仗的指挥官。不久,马歇尔就决定把艾森豪威尔派到英国,担任盟军统帅。临行时,他晋升艾森豪威尔为中将。一年后,又晋升他为上将。

后来,马歇尔在解释为什么提拔一个没有指挥经验的艾森豪威尔指挥那么多的军队时说:“无私。正是他的无私,使得我最终选定了他。我没有想到我这里竟有一个努力工作、不考虑自己提升的人。当然,艾森豪威尔的协调能力与战略素质使得他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一名卓越的军事决策者在用人问题上大都具备善于用人之长的能力。马歇尔对巴顿的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乔治·巴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个性的一名将领,被誉为“血胆将军”。然而,他的缺点几乎与他的优点一样突出:行为粗鲁,喜欢骂人,口无遮拦,西部牛仔风格浓烈,爱出风头,不愿受羁束。正因为如此,巴顿长期得不到重用。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歇尔就认识巴顿,非常欣赏巴顿的指挥风格与性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开始扩军,军队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像巴顿这样的装甲兵指挥人才。马歇尔想用巴顿,这时有人提醒他:“你敢用巴顿?他的行为很快就会证明,你用他是错误的。”他们还举出巴顿在圣米耶尔战役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不能用巴顿的理由——1918年,巴顿率领坦克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进攻德军兴登堡防线,他的这次行动暴露了美军有坦克部队的秘密,立即引来德军强大炮兵火力的打击,他因此遭到上司塞缪尔·罗肯巴克准将的严厉责备。

可是,马歇尔却不以为然,他说:“用巴顿可能是个错误,但是不用他,则是个绝对的错误!在圣米耶尔战役中,巴顿的行动无可厚非,如果是我,我也会那样做,因为当时的条件非常适合连续进攻。如果接到命令再干,恐怕就来不及了。”

“美军杰出将领的人梯”(3)

马歇尔有一个随身带着的黑皮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对美军高级将领的评语。在巴顿的名字下面,马歇尔是这样写的: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套住他的脖子;一有装甲部队,就交给他指挥。这些评语真是入木三分!

正因为马歇尔的强烈举荐,已经55岁的巴顿,在1940年7月被任命为装甲旅旅长。

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人,正确的用人之道,是充分发挥一个人的长处,避开一个人的短处。用人的目的不是成就一个完人。马歇尔用人不求全责备,而是用人所长,结果使美军多了一员虎将。德军最有名望的元帅龙德施塔特经常对他的部下说:“盯住巴顿,巴顿在哪,美军的主攻方面就可能在哪!”

“陆军军官都是很聪明的,给他们树干,让他们去添枝加叶吧。”马歇尔这句话至今还有积极意义。

令下级战战兢兢的完美主义者

“几乎每个人从他那里离开时,都诚恳地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一点,以使将军满意。”这是美国传记作家小埃德加·普里尔对马歇尔进行研究后所做的评语。马歇尔是一个对部下要求极严的人。一位曾在马歇尔手下当过参谋的军官评价他的顶头上司说:“在他面前,千万不要抱着勉强过关的思想,而是要尽善尽美;他不要书面上的概念,而是要具体的行动;他不要婆婆妈妈、拖泥带水,而要立竿见影。换句话说,他所追求的要么是‘白’,要么是‘黑’,而不是‘灰’……他期望他的部下不要犯错,即便你可能正确许多次,但一旦后来犯了错误,那么,在他面前你可能就完蛋了。”

马歇尔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不过他的完美主义具有特别意义。他懂得完美,亲身追求完美;他默默地督促部下达到完美的程度,这样才感到满意。比如,他要求部属必须讲诚信,不能谎报或隐瞒事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师长之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无论殡仪馆的真实情况多么令人不快,也不能对马歇尔隐瞒。”

当时,美军要求各师师长们在他们指挥的师完成了国内训练后,必须向陆军参谋长汇报一次情况,才能率领部队去欧洲或远东作战。一位美军师长在参加完这个汇报会后记述道:“我猜想他可能会按他的战备状态的标准给我们提一些忠告和建议,出乎我的意料,他把全部时间用来严厉指责那些对上司报喜不报忧的军官。由于别的原因,他的情绪很坏。他给我们出席会议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认识到,一位军官要有向上级首长报告真实情况的勇气,这是很重要的。”

1944年,马歇尔到欧洲战区巡视,他在荷兰的海尔伦停留了一下。当时海尔伦是美军第30师师部所在地,师长是查尔斯·科利特少将。当时,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师有的已做好了准备,有的还没有做好准备。困扰各个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兵员补充。马歇尔对此也很担忧。他在视察时就问科利特,如果把从美国派到欧洲的补充兵员以团为单位编入正在作战的各师中,是否对战斗有所帮助。科利特将军立即答道:“是的。”马歇尔马上就以严厉的目光看着他说:“科利特,你是因为我是参谋长才这样回答我的吧?”

马歇尔最讨厌部下对他提出的重大问题脱口而出。在他看来,这种人投机的成分非常大。

科利特听后,心里非常不舒服,他认为马歇尔的话是暗示他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便马上争辩起来:“将军,我说的是实情,如果您有怀疑,请您到其他部队了解,那时会证明我的肯定是正确的。”马歇尔这才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