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石油大博弈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第三十章 “以生存作赌注”

(原稿138页中间段) 在美国,能源不足直接动摇了美国资源用之不竭的信念。这种观念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特性和经验,直到1973年10月,大部分公众甚至不知道美国进口原油。但开车人在几个月时间里,莫名其妙而又无可奈何地看着汽油零售价上涨40%……

第三十一章 欧佩克对石油的统治地位

(原稿151页第二段) 不管出于政治和经济上何种考虑,沙特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欧佩克会议上有目的地和坚决有力地贯彻他们反对继续提高石油价格的政策。他们坚定不移的立场曾一度迫使欧佩克接受两个不同的价格:一个为沙特及其盟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制订的低价和一个为另外11个成员国订的高价。当别的石油出口国寻找提价理由时,沙特相反却提高产量,试图削弱市场。但这样一来,他们困窘地发现,他们的生产能力并不如预先设想的那么高……

第三十二章 各国石油政策的调整

(原稿159页最后一段) 日本国内发生了争夺能源决策权的激烈斗争。尽管如此,日本仍从各方面大幅度调整其能源方面的立场。这一立场是以60年代初以来一直能取得廉价和可靠的中东石油为基础的。现在中东石油再也谈不上廉价可靠了……

第三十三章 第二波震荡:大恐慌

(原稿177页第四段) 接下来便是真正的石油短缺。伊朗毕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但若以全球需求量为5 000万桶计算,短缺量也不过4%一5%,为什么4%—5%的供给短缺会使价格上涨150%呢……

第三十四章 “我们命在旦夕”

(原稿188页第一段从而史威夫特开始) 而史威夫特仍以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职业口吻向美国一端震惊的听众继续叙述着眼前所发生的情况。“我们命在旦夕,”是她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一个衬衫上别着霍梅尼画像的伊朗年轻人就从她手中抢走了话筒。美国人都被蒙住眼,被带走并关押起来……

第三十五章 石油成了极端重要的商品

(原稿204页第三段) 当然,早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当石油还处于它商业时代的初期,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油价大起大落时,石油就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了。而且,人们也认为石油不同于其他商品。经过第二次石油冲击的风波之后,国际原油交易的一半以上是在现货市场或以现货市场定价出售的……

第三十六章 让人冷汗直流:石油价格会下跌到什么程度?

(原稿220页第三段) 石油世界的普遍反应是震惊。欧佩克发生了痛苦的分裂。伊朗、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希望欧佩克采纳新的更低的定额以把价格恢复到每桶29美元。高产的国家,主要是沙特和科威特,坚持恢复市场份额的立场。同时,欧佩克的两个主要成员国,伊朗和伊拉克,已陷入一场殊死搏斗之中,而且伊朗对阿拉伯石油出口国的敌意也丝毫没有减少……

尾声

(原稿232页第一段) 1990年8月2日凌晨2点,幻影破灭了。10万伊拉克部队发动了对科威特的入侵。伊拉克的坦克沿着六车道高速公路向科威特城驶去。于是,冷战后的第一场危机以地缘政治性的石油危机形式出现了……

致谢

大事年表

译后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我们的计划”:约翰?洛克菲勒和美国石油联合体(1)

1865年2月的一天,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发生了一场奇特的拍卖活动。该城最为成功的一家炼油厂的两个高级合伙人又一次为扩展的速度发生了争吵。更为谨慎的一方,莫里斯?克拉克以散伙相要挟,而作为合伙另一方的约翰?洛克菲勒出乎意料地表示同意。接着两个人同意举行一次私下拍卖,出价最高的一方取得公司。

报价从500美元开始,但很快上升。莫里斯?克拉克很快出到万美元。洛克菲勒不动声色地提到5万美元。克拉克举起双手,说道:“约翰,我不加了。这买卖归你了。”洛克菲勒提出当场开出支票,克拉克说不必着急,于是两人握手告别。

那次握手标志着现代石油业的开始,并使宾夕法尼亚近乎疯狂的繁荣所造成的混乱状况出现了秩序。这种秩序的代表形式即美孚石油公司。在力图完全支配和控制世界石油贸易的过程中,这家公司发展成复杂的全球性企业,将便宜的照明用油送到世界最边远的角落。它按照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无情冷酷理论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的行为标准行事,然而,它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因为它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和最大的跨国公司。

石油天才洛克菲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