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恭亲王还发电报给李鸿章,要李鸿章承认载涛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纲。是自立为总统或皇帝,还是重新做一个维新的满清大臣?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李鸿章的面前。

宋骁飞也开始琢磨着这风云突变的时局,他原本以为解决了慈禧太后,李鸿章就能顺利当上大总统,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病休了**年的恭亲王,而且看恭亲王办事雷厉风行,毫不含糊,还是宝刀未老,宋骁飞派家仆去送信,约徐世昌、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半夜到府上商议对策。

家仆前脚刚出门,府邸管家阮忠枢就领着一人前来拜访,来人身穿青衣,笑吟吟地上前抱拳行礼,此人正是张佩纶,他此时满面春风,—八字胡,体态偏肥,常见的官员颟顸模样,完全跟刚戍边回天津时胡子邋遢,脸上脏兮兮,目光呆滞的穷酸书生判若两人。

原来,张佩纶入李鸿章的幕僚后,协办李鸿章的文书,掌握机要文件,当了个心腹师爷。入幕半个月后,张佩纶在李家后院的槐树下审读自己流亡戍边时的著作,摇头晃脑,悼念妻亡,泪流满面,全然没有主意到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站了身后。俗话说,“文章憎命达”,戍边时张佩纶生活凄苦,妻子也病亡,所以他的文章文采飞扬,饱含深情,打动大家闺秀的才女李菊耦。李菊耦漂亮温婉,此时二十二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女了,还没有寻觅到配得上自己的夫婿,于是主动上前攀谈。张佩纶时年过四十岁,两人相差十九岁,李菊耦这个“大叔控”对张佩纶遭遇十分同情,后来请李鸿章聘张佩纶做了自己家庭教师,一来二去,日渐生情。李鸿章也很大度地把女儿许给了张佩纶,成全了一对佳偶。 ;李小姐不只拿出私房钱,给张佩纶买了一座旧宅,平时还和他读书吟诗,收集善本古书,怡然自得,张佩纶此时自然春风得意,完全没了亡妻之痛。

宋骁飞抱拳回礼,道:“幼樵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张佩纶道:“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宋骁飞于是请他到客厅上座,张佩纶说明了来意,主要是想来说服宋骁飞支持李鸿章称帝,他说:“共和政体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宋骁飞此时不知道张佩纶是代表他自己还是代表李鸿章来做自己的说客,道:“我肯定站在恩师的一边,不管是共和还是立宪,或者当皇帝,只要他作了最后的决定,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不瞒幼樵兄, ;我也认为共和政体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但是,还真找不出第二种政体来满足现在的需要。你也知道,各省督抚没有几个再真心愿意向同僚称臣。中国现在最不能够的事,就是内战。”

张佩纶道:“那也总不能就此承认西安的满清皇帝吧?”

宋骁飞道:“这个自然,如若此时恩师再向满清皇帝称臣,那么肯定会遭到恭亲王的报复,说不定他们一回北京,就会让恩师告老还乡!”

第七章 特色共和

ps:

三更送到,文章已修改!

张佩纶走后,徐世昌、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陆续到了宋骁飞的府邸。

在客厅坐定之后,他们讨论中国适用何种政体的问题,严复、梁启超比较赞同君主立宪制,不赞同共和制,梁启超说:“中国现在四万万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即便是新政后,开设了各类新学校,接受共和宪政教育的人不足百分之五,创建共和,断难形成社会共识,会失去大多数乡绅的支持。”

容闳反对,他说:“诸位有一个误解,以为共和民主就是一蹴而就的。其实,共和民主只是民主的第一步,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不可能享受以后的民主成果!英国搞共和,花了三百年,美国搞共和,到现在二百年,也还有诸多不足,世界上没有哪一套民主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先建立共和制度,再逐步完善。”

为了说服他们,容闳给在座的人普及了一下美国的建国历史,这段历史,对于宋骁飞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跟他在现代看历史书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一样,让他耳目一新。

容闳从源头上给在座的人通俗地讲了美国的来历。

十六到十七世纪,主要是欧洲人,一部分清教徒因为受到天主教的迫害,跑到北美洲,还有就是一部分破产的穷光蛋,去北美洲开荒。当时北美洲还是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没有政府,在1620年,一批乘坐“五月花”号的英国人到了普茨茅斯。在船上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即是“五月花号公约”,选了一个人出来管事,这时的北美大陆还没有政府,各人任意圈地。

后来,因为去北美洲的英国人多了,英国顺便派了一个总督过去管理,于是北美洲就稀里糊涂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后来英国要对北美生产的一项主要商品“茶叶”征收很重的茶叶税,在北美洲的移民就不干了,成立了“茶”党,tea这个词一语双关,是ugh ;already(税够多了)的缩写,并提出了“没有代表就不纳税”的著名口号。表示“我们在英国议会里面没有代表,没有讨论税率是多少,所以有权不交税”。英国政府当然不干了,派兵镇压茶党。

在同英国打仗期间,美国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要求和英国谈判,一派要求建立一个新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代表人物就是托马斯…潘安, ;他写了一本叫《常识》的小册子,开头就说,“现在是从诺亚方舟以来,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彻底脱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容闳讲到这里,很激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握紧拳头,对宋骁飞等在座的人大声说,“诸位,我们现在的力量,据我了解。有陆军十万,世界一流的北洋水师,武装力量比美国当初的‘茶’党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我们完全可以彻底脱离满清的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建立一个崭新的共和世界!”

宋骁飞点点头,示意容闳继续说。容闳坐下来继续讲,说,美国人后来在华盛顿的带领下,并且得到法国的支持,打败了前去镇压的英**队。

冯国璋道:“说到底,美国还是得靠枪杆子打出来呀!”

容闳摇摇头,说:“美国的确打了一仗,是通过武力脱离了英国而独立,但是,美国并不是打出来的,而是谈出来的!下面我会详细讲。”

容闳继续说,脱离了英国,不等于美国就是一个国家了,而还是十三个州,用我们中国的话,叫“邦”,十三个邦。

谭嗣同问,“邦”就相当于我们的省吧?

容闳道:“邦不等于我们的省。他们每一个邦都有自己的议会和法律,相当于一个小国。”

宋骁飞道:“这倒是跟现在张之洞想要的共和国差不多,所以他支持联邦共和制。”

容闳道:“是的。”

宋骁飞问:“那美国如何解决他们的国防和外交?”

容闳道:“你先听我慢慢讲完美国的建国史,就明白了。”

宋骁飞示意容闳继续讲下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洗耳恭听。”

容闳道,美国十三个邦后来派代表组成了“联邦议会”,规定各邦自己不能拥有军队,统一上交国防和外交大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的是和欧洲国家的贸易问题,有的是边界问题,严重时都到了快打内战的地步,这时,就有人建议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于是在1787年,在当时美国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弗吉尼亚邦的建议下,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联邦制宪会议,从1776年打赢独立战争,到1787年才讨论要不要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说美国不是打出来的,而是谈出来的。

宋骁飞点点头,问:“这次联邦会议决定了北美大陆是存在十几个邦国还是成立一个联邦共和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