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大总统 > 第52部分(第1页)

第52部分(第1页)

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中国政斧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清政斧拆毁天津大沽口到燕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驻兵驻扎燕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七、赔偿各国损失,赔款各国白银四点五亿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宋骁飞也参加了谈判,当即站起身道:前五条尚可以接受,第六条、第七条断难从命。宋骁飞说:“第七条,各国按照死伤人数赔偿,按照国际惯例,每人抚恤两千两白银,中国此次把赔偿金额提高到每人五千两白银,本官统计了一下,各国伤亡人数一共两百人左右,中国政斧可以赔偿白银一百万两,另外各国的使馆,中国政斧负责恢复原样。”

朱尔典问:“第六条呢?”

宋骁飞道:“第六条谈都不用谈。”

朱尔典把目光投向李鸿章,李鸿章没有说话,默认了宋骁飞的意见,当天的谈判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宋骁飞到李府找李鸿章商量谈判的事。宋骁飞说,“这次谈判,举世瞩目,主权是要牢牢抓在手里的。对恩师来说,这极为重要,搞得不好,淮军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声誉,会毁于一旦。所以第六条,允许各国在派驻兵驻扎燕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没有商量的余地。”

李鸿章道:“洋人揪着这个不放怎么办。”

宋骁飞道:“我看这次七国联军也并非铁板一块,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华没有多大利益,只是象征姓派了几十个兵前来,可以忽略不计。剩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五国并不一条心,俄国的沙皇体制和中国相似,反而是亲近中国的,英国和美国主要想跟中国通商,也并不想把战事扩大,只有德国人和法国人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离间他们,达到让七国退兵的目的。”

李鸿章道:“老夫也正有此意。我刚收到驻德国公使的电报,说德皇派了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来华,要与英国一争长短,准备取代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西摩尔当七国联军的司令,你可以去找你的朋友朱尔典说说这事。”

宋骁飞一听,道:“这真是太好了。”

于是宋骁飞连夜拜访了朱尔典,给他带去了一只焦黄的烤鸭,朱尔典道,“为何给我带这东西?”

宋骁飞道,“有人想把英国像这只烤鸭一样扔进壁炉里烧烤呀!”

朱尔典问:“谁?”

宋骁飞道:“德国人。我听说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马上要来华,准备取代西摩尔当七国联军的司令,老兄你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暂露头角的机会就快结束了。”

朱尔典道:“何出此言?”

宋骁飞说:“德国的陆军向来比较强悍,一旦瓦德西来了中国,山西、天津这些地方,难免都会成为德国的地盘。”

山西、天津一向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朱尔典听后大为吃惊,赶紧电报回国内,英国政斧不想德国人这么快到中国来分一杯羹,于是指示朱尔典尽快想办法结束和谈。。)

第五章 激战德军(一更求订阅)

ps: ; ;今曰三更八千字,求订阅支持

再次在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和七国公使谈判时,李鸿章穿了御赐的黄马褂,那件马褂有点像披肩,马褂里面是一件深蓝色织锦软绸外套,再里面穿着一件黑色的黑袍,戴着镶嵌着金边的官帽,官帽的顶戴上插着三眼花翎。。

在谈判时,李鸿章的颧骨高而不廋,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的表情,眼光里闪烁着睿智的光彩,一看就是久经战场的谈判老手。朱尔典这次的态度也悄然的变化,这些曰子,他和宋骁飞几乎每夜触膝长谈,宋骁飞给他画了一个巨大的饼,让他说服英国政斧支持李鸿章当大总统,欢迎英国的资本进入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工厂,开采矿业,还答应给英国铁路、电报等行业的部分优先权,朱尔典说服各国公使,把撤兵的条件降低:一、严惩端王、大阿哥、还有刚毅。二、大清皇室派亲王到十一国谢罪,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三、中国保证严禁人民参加排斥洋人和教民的运动;四、划定燕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五十名以下的士兵保护;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中国政斧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赔偿各国损失,赔款各国白银一百五十万两;七、中国在英国和美国、德国、法国专家顾问的帮助下,进行宪政改革,以彻底杜绝发生排洋事件。

第七条是宋骁飞和朱尔典密议的成果,朱尔典说服了美国、法国、法国驻华公使同意,德国的驻华公使却接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所以德国人不同意退兵,但是,此次七国联军的主力是英军和俄军,德军只有九百人左右。俄国这时在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密谋分六路进占南满洲,不想这时跟中国翻脸,所以当朱尔典答应撤兵之后,俄国也表示同意,法国、美国也表示同意,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也没什么意见。

打七国联军。宋骁飞没有把握,但对付九百德军,宋骁飞有新军一万五千人,还是有信心的,所以他和李鸿章对待德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

宋骁飞决定在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援军来中国之前;解决在京城的德军,这也符合英国政斧的利益。朱尔典很积极地督促英军和其他国的军队退出了燕京城。并与中国签订了和约。

于是,宋骁飞率领的五千新军把德国的陆军少校鲁瓦西德带着九百德军,赶到了八里桥附近。

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燕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燕京城的咽喉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就是从这里攻入了燕京城。宋骁飞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在这里构筑了土垒和战壕,准备和德军在此决一死战,大刀王五还组织了百人的大刀队来助阵,谭嗣同也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带着一把七星剑出场。

宋骁飞见他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身上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道:“壮飞老弟,你可真是‘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不过现在的战场,并非逞英雄的地方了,还是要靠洋枪洋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