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再世为皇剧透 > 第7部分(第2页)

第7部分(第2页)

秦王、宁王闻言暗暗咧嘴,这北宫棣也是护犊。他的同母兄弟越王原来就喜好诗词歌赋,这山阴乃是历朝历代名人逸士的聚集之处,民风温婉,山水秀丽,只怕越王过去绝对是“乐不思蜀”了。

第十一章 夏阳要辞官

北宫棣待那三个人拜退,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微笑。他平静得转过头,忽然对着景心殿的一处道:“不知朕的决议如何?还请陈卿指教。”

从景心殿一处隐秘的屏风后面走出了一个人,而之前竟全无人察觉。一身布袍的他身材颀长,面带微笑,一双黑瞳却是异常幽深,正是陈夏阳。他跪下行了一礼,道:“皇上圣明。”北宫棣连忙站起身扶起他,有些无奈得道:“陈卿不必如此,朕是想听听爱卿的见解。”

陈夏阳凝视了他半晌,忽然一笑,眼中竟是几分欣慰:“陛下既然有博采众长之心,臣便心安了。至于君臣礼数,此处已非燕京,臣自当遵守。”

北宫棣闻言,却感到心口一片温热。他虽然亦知道君臣有别、今非昔比,然而,陈夏阳乃是北宫棣麾下的老人,自北宫棣十六岁之国就藩时两人结识,算起至今已有十余年。两人交谊深厚,陈夏阳和他的关系,更似作半师半友。

北宫棣笑道:“来人啦,赐坐!还请陈卿直言。”

陈夏阳待北宫棣坐下后,方才入座开口道:“陛下可知减等继承之始?”

“愿闻其详。”北宫棣示意他继续。

“减等继承产生之缘由,正是因为大夏国诸侯肆虐,把持朝政,而国君形同虚设。但恰恰是因为这条法令,使得大夏国加速灭亡。

“这是为何?因为减等继承对于那些世袭罔替的功勋伯爵,是无法忍受的,最后王权非但没有加强,反而愈发式微,导致诸侯不听调令,天下分崩离析。”

北宫棣的眼皮跳了跳,他亦可算是“不听调令”之诸侯的个中典范。不过,大夏国灭亡后,诸侯争霸,天下纷乱了几百年。而北宫棣却篡位登基,将大晋推上盛世巅峰,境遇却又大大不同。

但陈夏阳毕竟是北宫棣的谋臣,北宫棣也知道他并没有在影射自己,只是仍然微感尴尬。陈夏阳一向这样令人感到捉摸不定,有时对主公礼极,有时又直言不讳,纵使加了上一世,北宫棣也没有完全看懂过陈夏阳的处事。

陈夏阳见北宫棣听的异常认真,知他也是在思索,便续道:“单看后世之朝,论其亡国之因,无非是‘权不在帝王’、‘民不堪灾祸’、‘天不予时机’。是以虽然开国之君也知道世袭罔替的弊病,但为了屏辅中央,只能依旧行此爵位制度。”

晋朝的许多制度弊病很多。其中就有宗室制度与爵位承袭制度。

当初晋太‖祖北宫鎏在分封诸王的同时,也采取措施提防藩王割据而威胁中央集权,所以诸王虽然分封各地,但仅仅享有“王府二里之地”的自由,不得干涉政务。也就是‘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除了北方有着统兵职责的几位塞王会手握虎符之外,亲王的护卫亲兵有着严格的人数限制。

尤其到了北宫棣这里,他是凭借藩王起兵,自要提防自己的后人因为同样的事情丢掉皇位,对藩王们下手更不留情。在晋朝当一个皇族中人,看似身份尊贵,实则处处受制。这些王爷们既无生存之忧,又没有办法实现抱负,便一门心思扑在了传宗接代之上。现在皇室人口尚且不满百人,然而这数字随着代代人增长下去,到了晋朝后期,据后世北宫棣得到的资料统计,玉牒上记载的名字已经上万。

北宫棣深有感触得点头道:“诸侯设立的目的固然是屏辅中央,但亦会成为一国之患。”

晋□□北宫鎏曾在《祖训》中规定,凡宗室之人不能“为官、商”。这庞大的皇室人口每日的吃穿用度,以及每月俸禄,顿时成了王朝后期时极大的负担,使得原本就濒临崩溃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陈夏阳虽然没有先知先觉的本领,看不到后世会发生的事情,但他却能依据当下,推演出一些可能的祸患,这也是他赞成减等继承的原因。

他皱了皱眉头,似是欲言又止,北宫棣想起他不愿人插话的脾气,不由干笑一声,道:“爱卿继续。”

“但当下,陛下行使此法,却没有这些束缚。一来,此刻朝内肃清,文臣不敢弄权,武臣都是北人,而宗亲则刚刚被震慑过,陛下可以一言九鼎,而不会有大夏国的危患。二来,这减等继承的办法乃是王爵亲自提出,理由嘛,则是后世宗室血脉日渐稀疏,原来的世袭罔替制显然不合太‖祖‘至亲护国,屏藩帝室’的本意,应当改成减等继承制。”

北宫棣闻言眼中大亮,笑道:“然也!以此则杜绝大晋后世宗室之患。”爵位继承只是大晋宗室制度问题中的一部分,北宫棣自然想把这个弊病改过来。而陈夏阳能另辟蹊径,把官方理由都找出来,实在是深得帝心,让北宫棣心花怒放。

陈夏阳也眼露笑意道:“王爵一旦认可此制度,议事之时,那些功勋爵自然也不会不从。这般陛下所虑,自可放心。”

北宫棣想了想又道:“不然,原本我大晋只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不利于士子进取之心。这样吧,朕决定改为十三等爵位,享有禄号、不享有国号、邑号,在十三等爵位外,外加无特权的轻车都尉称号,又可分为三等。这般一等伯爵的长子,继承的便是二等伯爵。如此方可使功勋爵列心无非议。”

陈夏阳点头道:“皇上所思甚详。这些爵位的岁禄划分,当是需要仔细斟酌。此外,真正朝议之时,必会有人用祖宗之法为名反对变革。此时陛下不如这般问他们,国祚绵延否?宗室福厚否?十代之后,宗室奉养之费,国库堪受否?”

国祚延绵否?这当然不能说不。宗室福厚否?当然是福厚的。北宫棣只需和那些臣子们算一笔账。太‖祖北宫鎏的皇子众多,其中有十三个封王。而一个皇亲,若是一人生育五子,三子长成,北宫棣的下一辈就要有约六十个人。这般以来,不说千秋万世,就光是十代之后,宗室奉养的费用,就会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而以当下的国库收入衡量,必是承受不了的。

北宫棣心头不免感慨万分叹道:“得到夏阳的辅佐,朕是得天之幸啊!”

陈夏阳闻言顿时轻笑,然而北宫棣隐隐觉得,这次陈夏阳的笑容,似乎哪里不太对劲,犹豫了一下,他开口道:“陈卿,你可是有什么要对朕说的?”

“皇上,这些年兵戈顿苦,臣殚精竭虑,近些日子颇有些力不从心!皇上想必还记得,臣的一生所求不过踏遍我大晋山河,还请皇上准许臣,能了臣此愿!”

景阳宫的偏殿中,北宫棣沉默得坐在榻上,中间是一副棋盘,黑白二子正错落纠缠其上。与他对弈的,不是别人,正是方静玄。

此刻已是夜半,方静玄突然被召见至宫中,说是北宫棣找他,自然心中存着疑惑。而北宫棣见他来了,却要他和自己下棋,方静玄固然有些莫名其妙,也知道北宫棣必然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问他。但昨日发生的事情尚且历历在目,两人相见,却均沉默着不开口,一时间景阳宫中气氛有些尴尬。

“先生可知,陈夏阳在下午向朕辞官?”北宫棣忽然开口了,而且一上来透露的信息就让方静玄眼皮跳了一跳。

方静玄道:“臣不知。”

北宫棣眼疾手快得吃了方静玄二子,方才续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