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再世为皇剧透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方静玄道:“臣不知。”

北宫棣眼疾手快得吃了方静玄二子,方才续道:“朕今日下午召见诸王,诸王提议爵位承袭制度改为减等继承。未曾想,陈夏阳却在事后向朕辞行,说是连年兵戈,不堪劳累,需要在山水间静养一番。”他说此话时,语气闷闷的,竟好像异常沮丧一般。

方静玄眉目微动,淡淡道:“减等继承,有载于《礼》,可以行之。”一面却抬手下了一子。

北宫棣看了他一眼,心中没来由生出一丝莫名的茫然。他道:“夏阳跟随朕多年,半师半友,朕还未曾给他赏赐,他却弃官而去。然而你可知道,他最后对朕说了什么?”

方静玄趁着局势反转,立刻收了北宫棣好几子,此刻半垂着眼,有些漫不经心得开口道:“臣不知。”

北宫棣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方静玄的脸上开出了一朵花儿一般,微怒道:“陈夏阳对朕说‘方静玄乃无双国士,望陛下重用厚待。’朕倒不知道,孝甫你何时与陈夏阳如此熟悉。他离开前,竟然向朕举荐你!”

方静玄闻言默然半晌,方才抬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夏阳知我。”

“你!”北宫棣被他弄得一时无语,恨恨得走了一步棋。然而这一步似乎是方静玄料到的,早有准备,当下极快得跟上一子,又取了北宫棣二子。

北宫棣见这一局八成要落败,顿时不再落子,不动声色得把袖子一拂弄乱了棋局。他向后一靠,斜眼看方静玄,道:“先生就没有什么想说的?”

方静玄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此局眼看就要获胜,却被北宫棣强行搅局,北宫棣这般行径到和自己十岁的长子方孔嘉在下棋时耍赖颇为神似。然而他也不点破,正了正坐姿,对北宫棣道:“减等继承是一个办法。臣倒觉得,既然功勋爵位需要军功才能分封,或许王爵亦可效仿一下。”

北宫棣挑了挑眉毛,坐起来,左常进入景阳宫侧殿收了白玉棋具,又换上了两杯热茶。北宫棣正好端起瓷杯,抿了一口,颇感兴趣说道:“仔细说说。”

方静玄道:“本朝王爵乃是宗室嫡长子继承,然而改为减等继承后,在亲王、郡王之下,便要落回功勋爵之中。此举从公来说,固然对国家有利,然而,后世亲王之爵便会出现无人领替的尴尬局面。不如将王爵与功勋爵合为一体,使得宗室可以凭借军功自立,也可以选拔出得力之才。”

第十二章 深夜秘事谈

北宫棣眯着眼睛看了他半晌,若不是他有过几百年后世界的经历,只怕此刻早已勃然大怒,用一个‘欺君之罪’将方静玄关入天牢——现在北宫棣跟他探讨的,可是削藩之事!结果方静玄竟然张口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增加王侯势力的办法。要知道,若是按这般实行下去,后来凡能成为“亲王”的宗室之人,必不再会是开国初分封的良莠不齐的诸王,而是实打实的靠军功上位的军事家。

北宫棣忌讳自己的兄弟在军事上的才能与影响力,正是因为若是塞王生有贰心,绝对会对帝位产生威胁。

然而任北宫棣怎么端详,方静玄都是泰然自若得坐着。心思电转之下,北宫棣一瞬间也恍然了。本来他即有打算,在未来一步步将那些王府亲卫撤裁的一干二净,那样,以后凡宗室子弟想要接触兵权,就必须需要皇帝的旨意。日后若是出现了晋级王爵的人,那也必定是出自当时皇帝的默认。

想通了这点,北宫棣顿时觉得方静玄一点也不像表面上那样,是一个古正无害之人。这种明捧暗杀的政治手腕,能够做得如此老道,也难怪方克俭去世后,他年轻的儿子能够被晋太‖祖委以托孤重任。北宫棣对自家老爹的目光还是颇为信任的,因此,虽然他对文熙帝搞出的秀才朝廷颇为不齿,但还是颇为敬重能把一个两眼一抹黑的柔弱少年教导成天子的方静玄。

北宫棣一脸若有所思得开口道:“朕受教了。夏阳果然善于识人。”

至于具体操作之上,宗室子弟又该如何自立,北宫棣心中却又有所打算。大晋坐拥极长的海岸线,非常适合发展航海贸易,而且大晋所处的这片大陆,又不止中土一块地方。日后一旦国力发展,进入殖民阶段,乃至远航到另一块大陆,对后世必须坐镇本土的皇帝来说,自然是不可能亲征的。而这些事宜的主持之人,用北宫一族的兄弟,总比用异姓王要可靠一些。

方静玄见他似有神游,不由心生试探之意,问道:“陛下就不怕后世非议‘不承祖制’?”

北宫棣道:“孝甫觉得,朕会在意那些史官之笔嘛?”顿了一会儿,北宫棣又说:“何况制度何来一成不变,总是要与时俱进才是!”

方静玄闻言浑身一震,眸中露出异样的神采,“与时俱进”这四个大字在他心中反复叨念着。方静玄年少博览群书,心中本就隐隐有所感悟,如今被北宫棣一语点醒。回味之后,他心底顿时生出了复杂的情感。

儒家讲究“一字之师”,方静玄不免对这个尚且小他几岁的帝王生出一分敬重之情,但这敬意与感激中又夹杂着往日积累下的不喜与偏激,在他心底回荡着。他不得不承认,北宫棣对治理天下达到的高度,早已超过了他所奉为知遇之恩的文熙帝。而这样一个帝王,又会将大晋带到那个方向,是否是大晋之福?

方静玄耳畔隐隐响起了那一夜北宫棣借着酒意吐露的心声:“要让大晋走在世界的前面。”他似乎窥见了北宫棣内心抱负的冰山一角,有些震动与激荡。

直到此刻,方静玄才放下了往日的重重偏见,第一次对这位九五之尊正眼相待起来。

然而北宫棣未免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起来,他也是在后世才悟透了这个道理。未曾料想方才的只言片语似乎给方静玄什么契机,让他领悟了一些事情,显现出如此大的反应。北宫棣不由岔开话题,举杯微微抿了一口茶,趁热打铁道:“明日既然没有早朝,还请先生留下。朕这里另有几份文书,请先生指教。”

他拍了拍手掌,左常心领神会进殿递上了一叠装帧素简的册子。自从那次微服私访之后,北宫棣便提他作了随行太监,又和上一世一样,升布宁为代司礼监太监。反正北宫棣用惯了这二人,也对他们了如指掌,不惧阴私。

“请先生过目指摘。”

这些文书自然是陈夏阳趁着辞行,一股脑儿塞给北宫棣的,此刻正好用来给北宫棣用做试金石,看一看方静玄究竟值不值得‘国士无双’的评价。自然,对其中种种北宫棣也是仔细拣择了一下,除去了一些为了增加皇权而有碍于后续发展的策议,和不便给方静玄看的帝王之疏。此刻上呈入了方静玄手的,主要是课税、教育和法令,以及北宫棣最为重视的军事。

但这些东西,北宫棣不会一下子全部拿出来给方静玄,自是一点一点,伺机而行的。

说来,上一世,陈夏阳一直跟在北宫棣身边,直到乾宁二年天下甫定才致仕。现在陈夏阳蓦然说要走,北宫棣顿时有些措手不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