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事不宜迟,请诸君尽速讨伐山越,补充兵员!
”
事关自己的私兵,众臣属积极性登时爆棚。
于是乎,堂内众人无1例外,皆争先恐后向孙权告辞,准备积极踊跃地开展“讨伐山越”大行动。
只是…
所有人皆未看到,孙权隐藏于微笑之下的志得意满,以及诡谲眼神。
待众人皆离去之后,孙权嘴角方才露出1丝嘲讽,口中轻声呢喃。
“自今日起,江东将永为我孙氏之江东,哼哼!
阿父、大兄请放心,权必不负重托、建立江东百年之大业!
”
孙权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将“授兵制”、“奉邑制”及“复客制”3者结合并完美闭环,此时确实益处甚多。
甚至于,即便将来孙吴立国,孙权也可完美杜绝授兵将领军阀化,以及地方藩镇化。
在孙权的设想之中,授兵制反制措施有3。
其1是虚授;其2是严控报备;其3则是夺兵!
虚授不难理解,因为养兵靡费太高,授兵将领满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严控报备则是指,将领得到授兵后,确实可以自募丁壮,扩充部曲。
但是!
将领招募来的兵勇,是否能够顺利充军,需要得到统治者的预先审核。
按照《凌统传》记载,“凡统所求,皆先给而后闻”。
由此可见,“先给而后闻”是凌统的特权;
至于其余将领在招募兵员时,必须先使孙权“闻之”,之后才能“自给”。
按照《陈表传》记载,孙权曾赏赐陈表“复客”,即免税免徭役的奴仆。
而陈表认为这些复客“皆堪好兵”,希望能够用之补充军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杨暨在曹叡时代,曾多次进谗。
比如谗害刘晔,即出自其手。
(杨)暨谦谢曰:“臣言诚不足采,侍中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
”
(明)帝曰:“(刘)晔与吾言蜀可伐。
”
(杨)暨曰:“晔可召质也。
”
--《傅子》
换言之,杨暨本人实际充当了曹叡的鹰犬,望风承旨,替主子干脏活。
可见田豫自出征之始,恐怕已经注定了悲剧下场。
景初末年,即曹叡死前,田豫的食邑数量终于增加了3百户,累计5百户。
景初末,增邑3百,并前5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