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者既然是人不是神,决策就必然有失误之时。在他决策失误的时候,显然他最需要人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个时候你支持了他,你们的关系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实际上,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它既可以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诚然,领导与部下身份不同,是有距离的,但身份不同的人,在心理上却不一定有隔阂。一旦你与上级的关系发展到知己这个层次,较之于同僚,你就获得了很大的心理优势。你也可能因此而得到上级的特别关怀与支持。甚至,你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至此,是否可以预言,你的晋升之日已经为期不远了。
某公司部门经理于雷由于办事不力,受到公司总经理的指责,并扣发了他们部门所有职员的奖金。这样一来,大家很有怨气,认为于经理办事失当,造成的责任却由大家来承担,所以一时间怨气冲天,于经理处境非常困难。这时秘书刘彦站出来对大家说:“其实于经理在受到批评的时候还为大家据理力争,要求总经理只处分他自己而不要扣大家的奖金。”听到这些,大家对于经理的气消了一半儿,小刘接着说:“于经理从总经理那里回来时很难过,表示下个月一定想办法补回奖金,把大家的损失通过别的方法弥补回来。其实这次失误除于经理的责任外,我们大家也有责任。请大家体谅于经理的处境,齐心协力,把公司业务搞好。”小刘的调解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按说这并不是秘书职权之内的事,但小刘的做法却使于经理如释重负,心情豁然开朗。接着于经理又推出了自己的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很快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小刘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小的,于经理当然另眼相看。可见,善于为别人排忧解难,对于更好地工作的确是有利的。
在日常工作交往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明是上一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面却指责自己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这时就应该有个妥善的方式去处理。
某机关部里下达了一个关于质量检查的通知后,要求各省、地区的有关部门届时提供必要的材料,准备汇报,并安排必要的下厂检查。某市轻工局收到这份通知后,照例是先经过局办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关局长处理。这位局办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较急,当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长办公室。当时,这位局长正在接电话,看见主任进来后,只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让他放在桌上即可。于是,主任照办了。然而,就在检查小组即将到来的前一天,部里来电话告知到达日期,请安排住宿时,这位主管局长才记起此事。他气冲冲地把办公室主任叫来,一顿呵斥,批评他耽误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主任深知自己并没有耽误事,真正耽误事情的正是这位主管局长自己,可他并没有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批评。事过之后,他又立即到局长办公室里找出那份通知,连夜加班加点、打电话、催数字,很快地把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整。这样,局长也愈发看重这位忍辱负重的好主任了。
主任明明知道这件事不是他的责任,而又挺身而出,闷着头承担这个罪名,背这个“黑锅”。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时候必须为领导背黑锅。这样,尽管眼下自己会受到一点损失,挨几句批评,但到头来,不仅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而且避免了各种矛盾的解决,况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并非坏事,事实上证明他的做法和想法是正确的。因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实际上也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要将责任根植于心
对生活的热爱,对人们、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会使一个人认识自己身负的使命以及应该去承担的责任,从而努力对社会做出贡献。
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他,常常贪婪地伫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买面包用的几个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翌日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书橱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开了两页!他又一气读完了。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书页又顺序地翻开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祥的老人抚摸着他的头发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
本佳敏之所以自学成功,是因为他酷读善学,也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极富有责任感的人。善良的老人倾注给他的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温存怜悯,爱护关怀,鼓舞鞭策。他向身处困境的少年人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引导他步入知识的世界,为他后来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为世人所尊敬的作家而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要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公司时,使用的代名词通常都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他们业务部怎么怎么样”,“他们财务部怎么怎么样”,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员工至少没有一种“我们就是整个机构”的认同感。
责任感是不容易获得的,原因就在于它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但是最基本的是做事成熟,无论多小的事,都能够比以往任何人做得都好。比如说,该到上班时间了,可外面阴冷、下着雨,而被窝里又那么舒服,你还未清醒的责任感让你在床上多躺了两分钟,你一定会问自己,你尽到职责了吗?还没有……除非你的责任感真的没有了,你才会欺骗自己。对自己的慈悲就是对责任的侵害,必须去战胜它。
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认真负责是一种无需别人监督而能将工作做到最好的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认真还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认真做事的前提,是认真做人。记住:一个人要想有机会成功,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好该做的事。
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元帅,首先必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士兵。反过来说,不能成为一个好士兵,也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元帅。
作为一个好士兵,首重认真负责的精神。做事是否认真,体现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工作精神。只有那些有着严谨的生活态度和满腔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才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这样的人也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为自己打开成功之门。
人类的历史,充满了由于疏忽、畏难、敷衍、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如果每个人都能凭着良心做事,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不少的惨祸,而且可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养成了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粗劣的工作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要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抱着追求完美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就决计不会成功。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青年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大部分的青年,好像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踏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目前所做的职业,才能使他们渐渐地获得价值的提升。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毛病可以使一个百万富翁很快倾家荡产,相反,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
旧金山一位商人给一个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10000蒲式耳大麦,单价1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原意是要说:“不,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一个逗号,就成了“不太高”。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1000美元。
认真的精神,其实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事能否认真,与是否有耐心关系密切。在社会中行走,处事心浮气躁、耐不得麻烦视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许多人做事只图快,只图省力气,怕麻烦,于是偷工减料,“萝卜快了不洗泥”,这样做出的“成果”必然是经不起检验的。结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如一堆废品。商品社会让我们越来越缺乏耐性了。金钱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我们的耐性,把我们搞得无比浮躁。而这种“浮躁”,这种“缺乏耐性”,正是为人做事不再认真、充满着“浮躁心”的突出表现。
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着充分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养成了做事务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必定会感到无穷的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能否认真做事,不但是个行为习惯的问题,更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行。
有个木匠,精于建筑工艺,他这一辈子不知道建造了多少座精美的木房子,人们都对他的技术相当的佩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木匠渐渐的老了,有一天他告诉老板,说自己准备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下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当他心不在焉地把房子建好以后,就匆匆忙忙地去老板那里辞职。他拿着一大串钥匙交给老板,说:“老板,最后一座房子我也给你做好了,我可以回家了吧?”
老板看着他一副疲惫的表情,把这串钥匙郑重地交还在他的手上,认真地说:
“你在我这里工作了一辈子,这就算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吧,从今天起,这就是你的房子。”
听到这句话,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想起自己做这座房子的态度,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以后,老木匠便和他的家人住在这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面,以警示后人,对待工作,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认真负责是工作敬业的表现。一个缺乏认真负责态度的员工。无论他的学历多高,他的技术多好,他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公司领导的重任,永远不可能得到别人对他的尊敬。
培养把小事做到极致的信念
日本经营专家片言善治说:“人之所以失败,决不是因为没有才能或运气不好,而是由于轻视小事这个恶习。”
通常情况下,人们不太容易在大方向上出现偏差,尤其当你是一个公司职员时,难道你不知道创造优良业绩是你努力的大方向吗?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假设你是一个推销员,你肯定知道需要去拜访客户、推销产品,而不会跑到车间里去操作机器。如果你每天既不拜访客户,也不打业务电话,上司也会帮你纠正偏差。
大方向选对了,能不能成功,要看细节做得好不好。通常来讲,强者拼到最后,拼的就是细节。就像下围棋一样,高手对决,最后左右胜负的,可能不是看谁的着法更精妙,而是看谁犯的错误更少;不是看谁吃掉对方多大一片子,而是看谁能在一些细小的地方抠出一两目来。做学问也是如此,大学生只需知道一些方向性的粗线条,顶级专家就要比谁的体系建得更完善,比的不是大方向而是细部。
几年前,在美国NBA的赛场上,洛杉矶湖人队有超强的实力,因为它既拥有无所不能的科比,还有第一中锋大鲨鱼奥尼尔,但连续几年征战都没有得过冠军,为什么呢?因为奥尼尔不会罚球,他的罚球水平是全NBA最烂的。所以虽然奥尼尔在篮下有很强的实力,甚至有点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但只要别的队使用“砍鲨”战术,把他送到罚球线上,他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前公牛队的主教练杰克逊来到了湖人队后,发现了奥尼尔的致命弱点,于是就强迫奥尼尔每天罚篮1000次。那一年,奥尼尔罚球神准,湖人队也终于登上了冠军的宝座。领奖的时候,奥尼尔抱住杰克逊痛哭,说这个冠军是教练给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做事也得一点一点地来。善于做事的人,总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只要把小事做到极致,何愁大事不成?
在公司里当员工,无非两个要点,一个是做事,一个是做人。
做事的要点,当从细节入手。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为难事是由一件件易事组成的,把容易的事都办好了,哪有难事需要你去做?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把每一件小事办好了,哪有大事需要你去办?好比搞营销,建立一个庞大的客户网络,当然是大事,但这个网络是由一个个客户组成的。稳住一个客户,要在一次次交易中培养信用。做成一笔交易,要通过一次次拜访、一次次谈判达成共识。想圆满完成一次拜访或一次谈判,要通过每一个言谈举止,使对方慢慢产生交易兴趣。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不到位,就可能损害客情关系。所以,你能不能建起一个庞大的客户网络,通常就取决于微笑、眼神、说话及日常礼仪等微不足道的小事。有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一些小事上漫不经心,所以一辈子也建不成一个庞大的客户网络。如果他从事的是其他工作,也同样办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