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立刻来了精神:“这可是条好新闻,我马上去采访。”
女儿道:“你们记者就爱大惊小怪,连姑娘爱上小伙子也要采访!”
父亲说:“像这样敢于冲破旧传统习惯势力,敢于追求爱情的好姑娘,应该好好宣传一下。”
女儿:“爸爸我觉得您太伟大了,宣传就必不了,只要您同意就行了,这个女演员就是我。”
聪明的女儿使用了请君人瓮的办法,先麻痹了父亲注意力,让对方解除思想上的防线,而后引导父亲进入自己设下的圈套,然后釜底抽薪,使对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意见,从而达到了巧妙说服的目的。试想,姑娘如果一开始就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必定难以取得胜利。
总之,“釜底抽薪”幽默术就是一种将自己与对方共同接受的观点进行某种成分上或性质上的抽换代替,从而做到自圆其说,穷竭对方的幽默技巧。幽默的力量离不开语言,但光有语言还不够,一则深刻、含蓄的幽默往往是语言和逻辑推理共同组合的产物。釜底抽薪术是这种组合的典型技巧。
借题发挥的幽默技巧
借题发挥也可以称之为是小题大做,是指抓住对方语言中的一个点加以延伸,或者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复亲化,以造成与常理相悖的“歪理”,从而衍生出笑料的幽默方法。这种幽默法往往能起到插科打诨、融洽谈话氛围的作用。
借题发挥,往往是借由别人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出发,通过联想同类的,或者是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也可以通过推理或者类比的方法把“小题”进行“大做”,产生幽默的效果。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
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廖冰兄的妹妹叫廖冰仅仅只是个案,而郭沫若却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开起了文化界朋友的玩笑,说郁达夫的妻子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叫邵力,这种插科打诨反映出郭沫若敏锐的联想思维和极强的幽默感。
实际上,借题发挥的幽默技巧是各种技巧中比较容易掌握又行之有效的一种,其关键点就是能不能把“小题”通过离奇的推理和类比加以“大做”,引出幽默效果,以笑声折服他人。
有一位老人看不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一些作风,但又不想直接将这点表现出来,因为他更怕别人说他落后了,跟不上潮流了。
有一天他去公园散步,迎面过来一个油里油气的小伙子。
“喂,老头儿,对对火!”那家伙叼着一根烟,不礼貌地冲着他说道。
老人掉头就走,有人觉得奇怪,便赶上去问他为什么怒形于色。
老头掩饰道:“哦!那小子想跟我对火,我才不干哩!”
老人解释道:“因为那样我就一定会跟他说话;一说话他就会问我家住在儿,我当然不能不告诉他;那么他就会到我家去聊天;那样糟啦!因为我女儿一定会爱上他,这么一来他就有权继承我的家业了。你想想看,我能把自己的家业白送给一个我并不了解的人?”
这位老人由于讨厌年轻人的作风,所以不愿与对方对火。但是当别人追问原因的时候,他又不想表白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免被人嘲笑为落伍、传统守旧。于是,他就以对火为中心点,小题大做,通过推理步步延伸,反而说成是出于防范引狼人室。看来,在某些特殊场合小题大作一把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幽默、化解困境两不误。
张杰和艾静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正是众人口中的青梅竹马。眼看都到了婚恋年龄,心急的艾静一直等着张杰的求爱表白,某日,她终于找到了机会借题发挥。
张杰:“艾静,我送给你的小猫,它现在还好吗?”
艾静:“不算太好。”
张杰:“它怎么啦?病了?”
艾静:“那倒没有,它显得有点寂寞,我想它和我一样长大了,已经长成‘大姑娘’了,需要谈恋爱了。”
聪明幽默的女孩借小猫说事,表达了“我也像小猫一样长大了,需要谈恋爱了”的意思,相信男孩子肯定听出了其中的暗示,必会有所表示。
借题发挥的关键在“借”上,要找准借的“题”,才能给后面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才能有理有据。借得好,才能发挥得好,借得妙,就会发挥得生动有趣。
美国五星上将卡特利特·马歇尔在他驻地的一次酒会后,请求一位小姐答应让他送她回家。
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远,可是马歇尔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把她送到家门口。
“你来这里不很久吧?”她问,“你好象不太认识路似的。”
“我不敢那样说,如果我对这个地方不熟悉,我怎么能够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一次也没有经过你家的门口呢?”马歇尔微笑着说。
这位小姐被马歇尔的幽默打动,马歇尔也因此赢得了佳人的芳心。
马歇尔借的是那位小姐所说的“你好象不太认识路似的”这个题,按正常逻辑来判断,不认识路自然就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但是马歇尔巧妙地借这个题,向这位小姐表达了爱慕之心。尤其是他的发挥更是妙趣横生,“如果我对这个地方不熟悉,我怎么能够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一次也没有经过你家的门口呢?”不认识路不是找不到小姐的家,而是要怎么不断地避开小姐的家,巧妙的心思展现出了睿智的幽默。
同语异指的幽默技巧
所谓同语异指,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同一个词、或者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情况下所指的实际意思是不同的。确切地来说,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同一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的对方,其语义的反差越大,幽默感也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