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的炊烟一天比一天稠密,操练的号子声也愈发响亮。
了望塔修得更高了,囤粮的仓库堆得满满当当,五千将士盔明甲亮,连寨门前的土路都被踩得结实平整——这处曾经破败的山头,早已褪去了草莽气,透着一股蒸蒸日上的气象。
可刘醒非站在新筑的帅帐里,望着墙上悬挂的简易舆图,眉头却锁得越来越紧。
“这未必是好事。”
他不止一次对元昭、赵全等人说过。
“咱们就像田埂上的野草,以前不起眼,风刮雨打反而能自在生长;如今长得太高太壮,难免引来锄头。”
旁人起初不解,只当他是居安思危。
直到这日午后,一个骑着快马的黑衣信使冲破警戒线,在寨门前翻身下马,将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扔给守卫,只留下句“袁将军有令,三日内等回信”,便策马扬尘而去。
信函送到帅帐时,刘醒非正与赵全商议屯田事宜。
他的人多了,兵多了,自然需要更多的田亩产粮养兵。
刘醒非拆开火漆,抽出信纸,只扫了几眼,脸色便沉了下来。
“怎么了?”
赵全见他神色不对,凑过来一看,眉头也跟着竖了起来。
“袁雄?他想让咱们……主动上门磕头归降?”
信上的字迹粗劣张扬,话里的意思却再明白不过。
袁雄自称“北地盟主”,勒令刘醒非三日内带着所有兵马、粮草,亲自到他的治所“拜主”,行三跪九叩之礼,从此听凭调遣,若有违抗,便“踏平山寨,鸡犬不留”。
正说着,帐帘被轻轻掀开,穿一身红衣绿裙的小女孩月儿蹦了进来。
她虽年纪小,却好像什么都知道一些的样子。
见帐内气氛凝重,又瞥见桌上的信纸,大眼睛转了转,脆生生道:“哎呀?是袁雄那胖子吧?我知道他。”
“小月儿你认识?”
刘醒非问道。
“当然知道呀,他这个人老有名气,”月儿掰着手指说:“这个胖子手可大了,占了三个州府,兵马少说有十万呢!地盘里有河有田,可富了。不过听说他自己武功不怎么样,就靠人多势众。手下武将倒是有一个能打的,但真论高手,好像没听说过特别厉害的……”
她顿了顿,看着刘醒非手里的信纸,小脸上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他这是盯上咱们啦!咱们现在有五千兵,又有周大哥、管大哥这样的猛将,肯定是名声传到他耳朵里了。他哪是要收编呀,分明是想把咱们的兵马抢过去,还要让刘大哥你……”
月儿咬了咬嘴唇,把“当狗”两个字咽了回去,却用眼神把意思表达到了十足。
帐内一时寂静无声。
周山在旁听得青筋暴起,猛地一拍桌子:“彼其娘之!这姓袁的算什么东西!十万兵就了不起?有种来打!老子一刀劈了他!”
元昭则眉头紧锁,沉声道:“袁雄势大,硬拼怕是讨不到好。他这封信,明着是招降,实则是试探——咱们若去了,便是砧板上的鱼肉;若不去,便是公然宣战。”
刘醒非将信纸缓缓揉成一团,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抬头望向帐外,阳光正好,寨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五千将士的身影在操练场上晃动。
这是他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是无数人寄望的根基,岂能拱手让人,任人折辱?
“想让我磕头拜主?”
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硬。
“他袁雄,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