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棋手,再次为棋盘上的惨烈厮杀添上了一把柴。
……
法国,皮卡第地区,德军突击阵地。
黎明前的黑暗中,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雨后的堑壕泥泞不堪。
卡尔·海因里希,一名从东线调来的老兵下士,检查着手中崭新的小蜜蜂(mp18)冲锋枪,这是“暴风突击队”的标志性装备。
他身边都是和他一样经验丰富但面色凝重的老兵。
“听着,小伙子们!”
突击队长,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上尉,做最后的动员。
“东线的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强大!现在,我们要给西线的英士佬和法士佬最后一击!为了皇帝!为了德意志!”
口号声有些稀疏拉拉。
许多人更关心的是口袋里那点可怜的黑面包能不能撑过今天。
突然,地动山摇!
数千门德士兰军火炮同时怒吼,拉开了“皇帝会战”的序幕!
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如同钢铁风暴,瞬间吞噬了英士兰军的前沿阵地。白磷弹、高爆弹、榴霰弹……将大地再次犁遍。
炮火开始向后延伸,徐进弹幕为突击队开辟道路。
“突击!”哨声凄厉!
海因里希和成千上万的暴风突击队员如同决堤的洪水,跃出堑壕,紧跟着己方炮火的尾巴,冲向英军支离破碎的防线。
他们熟练地利用弹坑和硝烟渗透,用冲锋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清除着一个个抵抗点。
初期进展顺利得超乎想象。
英士兰军防线被迅速突破,德士兰军向前推进了数十公里,俘虏数万人,缴获大量物资。
柏林报纸再次欢呼胜利,似乎巴黎指日可待。
然而,奉天战略室的预言很快应验。
突进的德军突击队很快超越了疲惫的步兵和补给车队。
后勤线拉长,暴露在协约国日益强大的空军打击之下。
得到预警(部分源于东方“提醒”)并缓过神来的英法联军,特别是新抵达的美军生力军,开始组织起顽强的抵抗。
他们学习德士兰军的战术,建立弹性防御,并利用数量优势不断发起反击。
战斗再次陷入惨烈的消耗战。
每一个村庄,每一片树林,都要反复争夺。
德士兰军的攻势动能迅速衰减。
海因里希的突击队被困在了一个夺取不久的法士兰村庄里。
弹药即将耗尽,食物短缺,周围全是美士兰军不间断的炮击和进攻。
“援军呢?补给呢?”
一个年轻士兵崩溃地哭喊。
上尉看着地图,脸色灰败。
没有援军,没有补给!
他们这支曾经撕开防线的利刃,此刻已成孤军,成了“皇帝会战”这头巨兽身上一块迅速坏死的组织。
西线大转移的兵力,德士兰榨干最后国力发起的最后一搏,在经历了初期的辉煌后,正以更快的速度,在西线这片更残酷的磨盘上,被一点点磨成粉末。
而远在奉天的张扬,看着沙盘上重新陷入胶着、但黑色箭头已显后劲不足的战线,知道决定性的时刻,就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