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以公事为主。
便向李建平复述了他提交过的《计划书》的内容。
“李书记。”
“我对项目的定位是…专注于8英寸晶圆、0。18μm-0。09μm的特色工艺芯片的代工制造。”
“主要避开国际巨头竞争的先进制程红海。”
“同时,瞄准国内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成熟制程,以及特色工艺市场。”
“投资规模,预计45亿,分两期投入。”
“一期实现月产2万片,二期扩产至月产4万片。”
提到正事,李建平也聚精会神的进入工作状态。
“你认为,当前芯片厂落地的难点,在哪里呢?”
纪冷明直摇头:“一座90nm的芯片厂落地并不难。”
“难的是整机应用、软件生态、市场需求,三者更紧密地结合。”
“难的是整个生态的构建。”
“难的是一部分人的思维尚未发生转变。”
“至于投资强度、人才与创新、技术差距等等,这些都是问题的表象。”
“关键仍然在于,高层领导,对‘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还不够重视!”
这番话,让李建平陷入沉思。
双方聊了有一个半小时。
从EdA,聊到光刻胶,又聊到光刻机,
从市场与产业,又聊到贸易逆差,又聊到国际竞争力。
李建平发现,眼前的小伙子,年纪不大,但心很细,做事很沉稳。
越跟他聊,越觉得有意思。
是个非常不错的、只得栽培的好苗子。
本还想再多说几句。
但黄申已经在提醒下午的行程安排了。
“李书记,一会儿还要入户走访。”
“时间快到了。”
“要不,下次有时间,再详聊?”
李建平只得遗憾的叹了口气。
他拍了拍黄申的肩膀:“你推荐的人,确实挺不错!”
说完,似是想起什么。
李书记望向纪冷明。
“对了,就这么聊了快两小时了,我都忘了问你有没有吃过饭了。”
“孩子,如果饿了,跟黄秘书讲,他负责招待你。”
“我实在组织交代的任务在身,就不陪了。”
纪冷明倒无所谓:“无妨,您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