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医圣传人张强免费阅读 > 第440集 苗医与森林康养(第2页)

第440集 苗医与森林康养(第2页)

周明远迟疑着加入队伍。一开始动作僵硬,总跟不上节奏,后来听着周围人均匀的呼吸声,渐渐找到了感觉。他想起苗青山说的“松树性子慢”,试着把呼吸放得更缓、更沉。吸气时,想象树根在黑暗的土壤里悄悄延伸;呼气时,学松针坦然落下,不慌不忙。

练完呼吸,苗青山带着他们往溪边去。张阿姨告诉周明远,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在这里煮药茶。“苗老说,山泉是活水,配草药才有效。”

溪边已经架起了陶炉,咕嘟咕嘟煮着什么,香气混在水汽里飘过来,有股淡淡的甘甜味。苗青山正往水里丢几片巴掌大的叶子,又撒了把红褐色的籽。

“这是松针和柏子仁,”他解释道,“松针清肝火,柏子仁安神,配着山泉水煮,比什么降压药都温和。”

周明远接过张阿姨递来的粗陶碗,吹了吹热气。茶汤呈浅褐色,喝进嘴里先苦后甘,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股清润的余味。他看着溪水里游弋的小鱼,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也是这样用柴火烧水,给他煮枇杷叶水治咳嗽。那时候的天,好像也这么蓝,水这么清。

“周先生以前是做什么的?”张阿姨啜着茶问。

“搞房地产的。”他含糊地应了句。在城里,这三个字能换来敬畏或嫉妒的目光,但在这里,张阿姨只是点点头:“那肯定累,心总悬着。”

周明远没说话。是啊,心总悬着。开盘前悬着销量,政策变动时悬着股价,连睡觉都悬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消息。他的血压,大概就是这么被“悬”高的。

上午的时光过得很慢。有人在林间散步,有人在木屋里看书,还有人跟着苗青山的徒弟学认草药。周明远坐在门廊上,看着松鼠在松树枝间窜来窜去,手里捏着苗青山给的血压计——这里的血压计是老式的,用听诊器听的那种,不像他家里那个电子的,总冷冰冰地报出数字。

他自己给自己量了量。听诊器里传来“咚咚”的心跳声,像敲在鼓上。水银柱慢慢升起,又缓缓落下。他仔细听着第一声和最后一声,算了算,14595。虽然还高,但比昨天刚来时,已经降了不少。

中午吃的是糙米饭配山野菜。菜里放了种带着特殊香味的叶子,苗青山说叫紫苏,能理气。周明远吃得很慢,不像在城里那样狼吞虎咽。他发现,慢慢嚼的时候,能尝出米饭本身的甜味,野菜也带着点清爽的苦,并不难吃。

下午他没什么事,沿着溪边漫无目的地走。越往林子深处走,松树越密,光线也暗了下来。他忽然听到一阵细碎的“咔嚓”声,循声望去,见两个穿蓝布褂子的年轻人正在采松果。

“周先生?”其中一个年轻人认出了他,“我们在采松塔,里面的松子能入药,也能当零食。”

周明远凑过去看。年轻人手里的竹篮里装着不少圆滚滚的松塔,鳞片张开着,露出里面饱满的松子。“这东西也能入药?”

“能啊,”年轻人笑着说,“苗爷爷说,松树全身都是宝。松针能泡水,松皮能熬膏,松脂能止血,连松根都能泡酒。他常说,人要学松树,把自己活成一棵‘全材’,但又不能太张扬,就这么安安静静长在山里。”

安安静静长在山里。周明远咀嚼着这句话。他这辈子,好像都在拼命往上长,想长得比谁都高,都显眼,却从没像松树这样,想过要把根扎得深一点,再深一点。

傍晚时分,他准时来到溪边的篝火旁。苗青山已经坐在那里了,面前摆着个小陶壶,还在煮着下午的药茶。陆陆续续有人过来,都是住在这里的客人,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像一家人一样。

“今天讲个‘松神’的故事。”苗青山添了根柴,火苗“噼啪”跳了一下,映得他脸上沟壑分明的皱纹都柔和了,“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苗家有个后生,得了种怪病,总头晕头痛,像有石头压在头上。”

周明远心里一动,这不就是高血压的症状么。

“后生四处求医都没用,就到深山里去问老松树。”苗青山的声音慢悠悠的,像溪水在石头上流淌,“他在松树下坐了三天三夜,饿了就吃松籽,渴了就喝松针水。第三天夜里,松树托梦给他,说他是心里装的东西太多,压得气血跑不动了。”

篝火旁静悄悄的,只有松涛声和老人的讲述声。

“松树教他,每天清晨对着朝阳舒展四肢,像松枝一样向天空要阳气;傍晚对着夕阳放松身体,学松果把白天攒的火气沉到土里。后生照着做,半年后病就好了。他后来成了苗医,说松树是他的师傅,还把这法子传给了后人。”

苗青山拿起陶壶,给每个人续了点药茶:“树和人,其实是一样的。你看这松树,要是风太大,它会弯腰,不会硬扛;要是土太干,它就把根往深处扎,找水喝。人呢,总想着硬碰硬,结果把自己憋出病来。”

周明远捧着温热的茶碗,看着跳跃的火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