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笔趣阁 > 第272章 参观考察(第6页)

第272章 参观考察(第6页)

从京城到山西,舟车劳顿,又费钱又费人又费设备,吃不好也住不好,就为了点没什么营养的残羹剩饭?

好歹都是国字头的研究机构,考古领域内排得上号的专家,脑袋又没被驴踢肿?

吴晖甚至能想像到,待会都不用自己提,绝对有人会提出来:既然西北大学的投入这么大,研究的又这么透彻,为什么不能有始有终?

如此一来,等于全都达到了林思成的预期:发掘是他,研究还是他?

“如果没人提,那你就提一下,如果没人反对,就正常打报告!”

刘书贤稍一顿,“当然,要做两手准备,比如人手不够,技术力量不足……”

吴晖郑重点头:“领导,我明白!”

两人说着话,到了会议室。

将将踏进门,挂钟的指针指向了两点半。

会议正常进行,主要议题:河津窑遗址发掘计划,并工艺关联性研究。

果然,没出吴副司长预料,马副院长第一个提议:

局里人手有限,负责的工作又多,可以主持,也可以组织,更可以派专家组指导。但具体发掘,还是要联合地方考古机构。

同时又提议:既然考古司(吴晖)、考古管理处(孙嘉木)都曾实地考察、监督,并对原勘探单位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为什么不能萧规曹随?

然后又提到:文研院会派人随队考察,如果发现实地调研与上午的讲座内容有出入,那肯定会重新组织团队,指导并与地方机构联合研究。反之,那就没有必要浪费资源。

最后还开玩笑似的加了一句:现在的河津窑,连鸡肋都不如,更像是被人嚼过一遍的馒头。

话糙理不糙,原本出于好奇,想跟着去看看热闹的单位顿时就打了退堂鼓:吃剩饭都赶不上口热乎的,跑去干嘛?

吴晖冷眼旁观,全程看到了尾。

包括把自己定义为捧哏,关键时刻提议发言的孙嘉木,从头到尾都没插上话。

两人暗暗感慨:马副院长果然还是那个马副院长,有事他是真上……

所以研讨过程出奇顺利:一致通过!

临了,快散会的时候,吕所长突然举了一下手:“刘司长,这次的发掘,故宫陶瓷研究所能不能参与?”

刘书贤怔了一下:“当然!”

如果把全国的古陶瓷研究机构排个号,故宫陶研所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无论是研究能力,专家储备、藏品,乃至研究历史和底蕴,都要比文研院陶研所要高一些。

故宫要没有资格,那还有谁有资格?

刘书贤示意了一下书记员,意思是让他做好记录。然后回过头:“吕所长,能不能说说具体的计划,比如去哪几位专家,需要什么设备,并其它的一些要求,我好让后勤提前准备!”

“谢谢刘司长,暂时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先跟着去看看。就像吴院长说的,等发现有出入或是哪里不对,再组织人手研究也能来得及。”

吕呈龙笑了笑,“我们计划先参观一下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再看一看他们溯源河津瓷、影青瓷的过程。要是能看一下具体的资料和数据,那就更好了……”

刘书贤稍一顿,和吴晖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的,两人眼中闪过一抹古怪:原来是出于好奇?

很正常,就林思成开挂一样的操作,不好奇才怪。

不过肯定是满怀期望而去,倍感失望而归。

像勘察过程还好一点,虽然依旧令人震憾,至少有据可循,有理可依。但工艺溯源过程,保准谁看惊谁一地眼球。

打个比方:就像一张完全超纲的试卷,里面的内容从来都没学过,但林思成连胡猜带乱凑,蒙了个满分?

甚至于,基本没有过程可言,全是答案……

转念间,刘书贤点了点头:“好,吕所长,你下来后列个名单,交给小胡!”

话音刚落,马青林也举了一下手:“刘司长,马所长,文研院原本也有考察计划,既然都是趁这次发掘的机会,那不如安排到一起。”

与之相比,文研院比故宫更好奇:

同样的研究方向,同样的应用领域,西大研究中心只用了他们一半的时间,其它成本可能还不到十分之一,却把文研院甩到了十万八千里外?

于情于理,都得去王齐志的那个实验室看一下。

刘书贤笑了笑:“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