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眼下的外卖补贴大战?”
陈延森接着问道。
他招的是董事助理,不是行政助理,不仅要能把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得有商业洞察力。
能看懂行业趋势,甚至从热点事件里读出背后的商业逻辑,帮他做数据的初步筛选。
“陈先生,我个人认为,补贴大战的本质是:利用资本换取用户习惯和市场份额,从而加快市场的增长速度,一旦形成网络效应和用户依赖,后期的盈利空间是巨大的。
但风险很高,并不适合所有行业,要想在后期获利,就得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目标市场必须足够大,大到值得前期投入巨资去‘教育市场’和‘清洗战场’;
第二,产品本身必须具有高频、标准化、易于线上化的特性,这样才能快速起量,外卖行业刚好满足这两点。”
郭慎一眉头微皱,思考一番后,认真回答道。
陈延森满意地点了点头,先不谈郭慎一的执行力,仅这一份观察力和总结水平,给他当个助理绰绰有余。
想到这儿,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郭慎一面前:“这是筷跑近期关注的几个本地生活服务项目,里面也有外卖领域的延伸计划,也有新的赛道探索,但一直没能找到最佳的切入口。
你可以拿回去先看看,等入职之后,再跟我说说你对这些项目的看法,不用急着给结论,重点是把你的分析逻辑理清楚。”
“好的,老板。”
郭慎一只是读书多,又不是书呆子,为人很精明,改口也很丝滑。
他双手接过文件,心里明悟:看来陈延森有培养自己的想法,否则绝无可能让他接触筷跑的业务。
当然,对陈延森而言,他递给郭慎一的这份文件,说到底也只是些粗糙的业务构想。
里面既没有成型的盈利模型,也缺乏精准的市场调研数据,其实没多少商业价值。
五分钟后,郭慎一离开了办公室。
陈延森抬手看了一眼时间,缓缓起身,乘电梯来到一楼,向着食堂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琢磨着穆钦和郭慎一。
前者在餐饮行业拥有丰厚的运作经验,擅长国际化的标准运营手法,与张超蒲这种江湖草莽刚好可以互补。
若穆钦的表现达标,未尝不能给他独立带项目的机会。
至少,穆钦负责过连锁咖啡品牌的区域扩张,不仅懂咖啡豆甄选,还非常熟悉供应链管理这些硬核环节。
至于郭慎一,先在助理的岗位上干一段时间再说。
与此同时。
李彦洪在收到王中莆的辞职信后,只是象征性地说了几句挽留的话,便直接批准了。
在他看来,王中莆负责千度外卖期间,足足花了集团几十亿资金,可最高也只把市场份额做到三成,平均下来更是只有两成。
这样的成绩,在李彦洪眼里实在算不上出色,甚至可以说水平很一般。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王中莆的真实态度根本不是表面的“挽留”,而是藏在心里的“好走,不送”。
只是李彦洪不知道,王中莆这次跳槽的下家,偏偏是森联资本。
义父们,第三章白天更,实在不好意思,我一定努力把更新时间调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