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一边的胡锐晖暗自心惊,以他的身份,倒不会因为区区500万美币的年薪而动容,主要是他没想到,陈延森对优秀的技术人才竟如此‘尊重’。
不等梁劲松提要求,就甩出了500万美币的年薪合同。
换作华芯国际的刘迅峰,最多给200万美币就了不起了。
“陈先生,芯片制造环节所需的设备、原料和化学试剂价值不菲,坦白说……”
梁劲松沉吟半晌,缓缓说道。
“300亿不够?我可以追加到500亿、800亿,对了,忘了告诉梁先生,你的职位是联合CEO,除了我以外,我保证三年内不会增设,给你最终决策权。”
陈延森不等梁劲松说话,便打断了对方。
这——!
梁劲松张了张嘴,心头一暖,不知道该说什么。
旁人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这一把手的位置和500万美币的年薪来得直接。
每年涨薪10%,三年后,最低600万美币!
比山星电子最高负责人的收入还高。
“陈先生想从28纳米的工艺制程入手?”
三十秒后,梁劲松平复好心情,正色问道。
“算是吧,我知道湾积电和山星都掌握了14纳米的生产工艺,但良品率很低,连10%都没有,所以两到三年内,28纳米的芯片制程依旧会是行业一流水平。”
陈延森耸了耸肩,不可置否地说道。
他也想从28纳米跳到14纳米,可现实不允许。
首先,他目前只能买到NXT1950iDUV光刻机,在单次曝光的情况下,28纳米已是极限。
更先进的DUV光刻机或EUV光刻机,阿斯麦限于禁令,压根不敢卖。
其次,配套设备和工艺流程跟不上。
梁劲松的技术路线规划能力脱胎于湾积电和山星,连这两家企业暂时都卡在14纳米的门槛前,梁劲松自然也没能力一蹴而就。
因此,14纳米是梦想,28纳米是现实。
“陈先生,我的想法是规避正面竞争,借力成熟生态,放弃PolySiON技术,专攻HKMG技术,从湾积电、山星招募28纳米工艺的整合工程师,重点挖角参与过HKMG量产的团队成员。”
梁劲松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HKMG和PolySiON都是28纳米领域的晶硅栅极技术,但HKMG采用高介电常数的电介质材料取代了传统的二氧化硅栅氧化层,同时使用金属栅极代替多晶硅栅极。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栅极漏电,提高晶体管的电容,使芯片能够在更低的功耗下运行,提升晶体管性能。
经过测试,28纳米HKMG工艺可提升30%的性能,降低50%的功耗。
陈延森笑了,在他的‘尊重’之下,梁劲松的角色转变之快,令一旁的胡锐晖瞠目结舌。
居然一张口,便要挖两位老东家的墙角。
“继续。”
陈延森放下茶杯,故作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
“我知道陈先生是担心天工A100芯片的热卖,容易引发高通、联发科的针对。
毕竟高通是湾积电最大的商户,若是保罗·雅各布拿订单相要挟,湾积电大概率会中断天工A100的代工业务。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28纳米工艺成熟前,先和联华电子、格罗方德签订代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