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胎穿被认为是傻子以后马小岭 > 清凉膏(第1页)

清凉膏(第1页)

日子过得快,转眼过年,又到次年入夏。

平山县依山傍水,周边多水流,因此鱼虾便宜,只是入夏之后蚊虫也多,让人烦恼。

亮哥儿年纪小,经不得热,常常光着两条小短腿,但蚊虫多,每天都被叮咬得大包小包的。沈氏日日用薄荷金银花艾草煮水给亮哥儿洗澡,奈何亮哥儿人小火力壮,常常跑出一身汗,作用甚微。沈氏苏祖母自是心疼的不得了,却又没有法子。

这日,苏明月带着棉花采回一把新鲜薄荷草、金银花、艾草,神神秘秘的找到田婆子说要制作防蚊虫的药膏。

田婆子十分为难,她只是一个煮饭的婆子咧,药膏不会弄呀。

沈氏知道苏明月常常有一些奇思妙想,这两年在苏祖父启蒙下也读书认字,苏祖父赞苏明月脑子灵活擅长活学活用,因此沈氏也不阻止,反正闲来无事,只令田婆子配合。

田婆子无奈,只能陪苏明月过家家。是的,在田婆子看来,苏明月就是在过家家。

尤其苏明月要求先把薄荷草金银花艾草等捣得碎碎的(这一步还有点像药),然后加上点花生油隔水蒸熟(看,这不就是过家家煮饭干啥),蒸熟后用纱布将蒸熟的药渣过滤出油(幸亏田婆子常年干活有一把子力气),最后加蜂蜡凝固装进小盒子里,成品就出来了。

苏明月取名为清凉膏。

沈氏拿到成品一看,的确有浓浓的薄荷艾草味,还带有点辛辣刺激,再问问田婆子,用的都是花生油蜂蜡之类的。虽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是为了不打击女儿的积极性,还是让红线给亮哥儿涂上。

只要沈氏用,苏明月便十分有信心。这个清凉膏万金油,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家庭常备药物好吗,蚊叮虫咬烫伤瘙痒,万能药。

果然,到了下午,红线惊喜来报,亮哥儿两腿的大包小包少了好多。

沈氏唤亮哥儿进来,亮哥儿朝他娘亮出自己的胖乎乎小短腿,“娘,不痒”展示完,又蹦蹦跳跳跑出去。

苏明月眼见证明效果,便不再跟进,挤那么一点薄荷油简直废了大力气了,苏明月觉着继续干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于是挥一挥衣袖说,“娘,田婆子知道做法了哈,你让她做。”

沈氏被女儿这番做法逗笑,好奇问道,“你如何想到这个法子?”

“我看爹爹书房里有一本杂书是说如何制面脂的,就试了试。”前面说了,苏家诗书传家,破落到只剩下一屋子书证明传承祖宗辉煌,里面先人收藏,各种乱七八糟的无用书籍都有,苏祖父都辨认不清。

苏家有三个书房,最大最重要的一个藏书室,苏祖母和陈嬷嬷负责打扫,苏明月这些小朋友一概不能进。其余苏祖父一个,苏顺一个,放些日常用书和不怎么重要的闲杂书籍。上次苏明月用一个愿望取得了苏顺书房的进出权,沈氏见她只是翻阅些闲杂书籍便也随他。

估摸是哪个祖宗随手收藏回来的,读书人爱好多,沈氏想着,便也不再深究。

眼看着防蚊虫叮咬有效果,沈氏又命田婆子做了许多。

因为又学到了一门手艺,田婆子喜滋滋的忙碌了几天,觉得自己不能再小瞧二小姐了。这读过书脑袋就是灵性,过家家也能做出这种好东西出来。以后可得好好巴结二小姐,说不定能学到更多呢。田婆子心里暗暗的想。

苏明月是料想不到田婆子胖乎乎的身材下还有此等灵巧的心思,如果她知道,都得说一句这就是人才啊。

说回清凉膏,沈氏用过之后,她心细,想到之前苏顺说过的臭号问题。于是用首饰盒装了好几个小盒子,把做法和用途详细的写上去,派人给苏顺送过去了。

不出所料,过来十几天,苏顺回信表示十分有效果,既防蚊虫,困累的时候抹一点在鼻梁下,瞬间清醒了,实在是读书人必备。

清凉膏发展出这种功效,是出乎沈氏意料的。

更出人意料的是,本镇最大的一家书店,刘家书店,派人上门来购买清凉膏的秘方。

听到门房老福头的通报时,沈氏楞是愣了一愣,因为来人通报是刘家书店主人,沈氏忙命余嬷嬷去请苏祖父。

苏祖父正在教课,听到余嬷嬷所说也是惊讶,儿媳妇也跟他说过清凉膏一事,他知道是孙女苏明月弄出来的。只是他也料想不到这小孩子弄出来的小玩意也值得人上门购买秘方。想了想,苏祖父把苏明月从课堂上一起带走。

本朝男女大防不算严格,苏明月年纪尚小,因此苏祖父便带着苏明月直接见客。

刘家主是一个年过三十的中年男主,面白无须,身穿一身藏青色深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营书店的关系,略带儒雅气质,更像一个读书人而非一个商人。他还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身穿淡青色长袍,双眼好奇的四处打量。

看见苏祖父带着苏明月出来,刘家主站起来鞠手道,“苏老先生,冒昧前来拜访,打扰了!”

苏祖父常年教书育人,当得起一句苏老先生的敬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