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阴真经端游官网 > 第20节(第1页)

第20节(第1页)

&esp;&esp;众人进了宝塔,只见塔内香烟袅绕,佛声悠悠,在宝塔中间,供奉着一尊大佛。黄裳素来敬重神佛,黄裳跪在佛前,默念道:“愿佛祖保佑我大宋国泰民安,永享太平!”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黄裳跪拜完毕,站起身来,蔡可道:“你怎么也拜这泥像?”黄裳低声道:“不可乱说,佛祖自有灵光。”蔡可道:“你方才说了些什么?”黄裳道:“我对佛祖许愿,祈祷佛祖保佑我大宋国国泰民安。”蔡可道:“以前我没有愿望,现在我有了愿望,我也要许愿。”蔡可说着,走到大佛面前,双腿跪下,低声念道:“祈求佛祖保佑我和他永远在一起。”蔡可念道着,用手指了指黄裳。黄裳忙走过去与蔡可跪在一起,低声说道:“不可这样,对佛祖要尊重。”蔡可看了看黄裳,轻声道:“愿佛祖保佑我们永远在一起!”说着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黄裳一阵心动,道:“姑娘恩情在下永世难忘。”然后面向佛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口中念道:“愿佛祖保佑我们永远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离!”只听得寺院钟声缓缓响起,传至塔中,清净而悠扬。

&esp;&esp;五人沿塔内阶梯顺级而上,在塔的各层之上,均叠涩出檐,托出一平台,各层檐角皆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置有风铎。塔心和外层之间形成八角形环廊,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回廊两侧设有数十个壁龛,龛内有壁画或泥塑像,回廊顶端有雕花砖天花板,并加彩绘,刻制精美细腻。黄裳不禁感叹宝塔建造工艺之高超,建造工程之艰巨浩大。

&esp;&esp;不多时,五人到达塔顶,举目远眺,百里景色尽收眼底,但见村舍林立,阡陌纵横,河流蜿蜒,山丘连绵。黄裳道:“杜甫登临泰山,曾叹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今登定州宝塔,却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蔡可道:“如果再建两层,就真能摸到天了,怎么就不再建了?”黄裳笑道:“你知道这宝塔是怎样建成的?”蔡可道:“不知道,那是如何建成的?”黄裳道:“我曾听说‘采尽嘉山木,建成定州塔”,那嘉山离定州有百余里地,不管如何建成,一定是相当艰难的。”蔡可道:“这个我倒没去想,不过许多人都对我说过难,他们说背诵经书很难,但我也没感觉到难,他们教我武功时也说很难,我也没觉得有多难。现在你又说难了。”黄裳道:“你还没感觉到难,是因为你聪明无比,又涉世未深,但再聪明的人,也会感到难的。”蔡可想了想,道:“不过,开始时我觉得和你在一起很难,现在也不难了。”蔡可说着,拉住黄裳的手,左右摇动,咯咯而笑。

&esp;&esp;几片浮云飘过,聚于宝塔之间,却似仙境一般。

&esp;&esp;目调寄“青门饮”)对歌表述真情,宝塔之颠,恍若仙境(5)

&esp;&esp;更新时间:2012-1-916:21:39本章字数:1352

&esp;&esp;五人下了宝塔,继续向前赶路,到了定州城门,那城门竟无人把守!在道路一边,几个孩童正在玩耍,那些小孩分为两般,一般小孩手中拿着野菜,另一般小孩拿着竹筒、穜叶,其中一般小孩唱道:“杀了穜,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这般小孩唱完,另一般小孩跟着唱道:“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众孩童唱完,便用力拍打手中的野菜、竹筒和穜叶。不时几个路人经过,也跟着唱上两句。

&esp;&esp;黄裳心中纳闷,拦住一位路人问道:“老哥,这孩童所唱却是何意?”那路人道:“这你都不知道,‘筒’就是‘童贯’,‘菜’就是‘蔡京’,童贯和蔡京这两个王八蛋,大贪官,杀了他们,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听了此言,丫儿满脸愤怒,上前对那路人道:“童大人,蔡大人都是朝廷命官,你辱骂朝廷命官,难道不怕杀头吗?”那路人怒道:“我骂他们怎么了?蔡京和童贯就是王八蛋,我就是骂他们!杀了头不过碗大块疤,还用来吓我?不看你是个女流之辈,我非给你两个耳刮子!”丫儿被气得脸色通红,又要上前理论,蔡可道:“丫儿,你怎么了,你干嘛跟他吵呀?不要答理他。”丫儿道:“是。”然后静静退回一旁。

&esp;&esp;那路人气冲冲走开,嘴中大声唱道:“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泼了菜,打破筒,今年收成一定行。”这时,一位农妇抱起一名小孩,低声道:“娃儿,不要唱了。”说着就往家走。路旁一男子喝道:“放下他,你抱他干什么!”那农妇乖乖将那小孩放下。那男子道:“娃儿,给我唱!”那小孩呢喃答道:“是,爹爹。”说着又加入孩群,跟着唱了起来。

&esp;&esp;黄裳暗叹道:“素闻燕赵民风强悍,今日所见,绝非虚传。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民风若此,可以知矣!”黄裳又思道:“民风强悍虽非坏事,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直白地辱骂朝廷大臣,却也太没王法了!定州知州胆大妄为,不但城门不派人把守,而且任由这些百姓辱骂大臣。”黄裳想到此,驾马向定州府衙行去。

&esp;&esp;黄裳五人来到定州府衙,那定州知州却是不在。黄裳亮出皇上的御赐令牌,命众衙役速速将知州找回,众衙役忙分头寻找。等了很久,那知州仍未到来。黄裳走出府衙,看见在府衙不远,有两颗高大槐树,几名年老百姓聚在树前,燃起香烟,正向那两颗槐树叩拜。黄裳觉得诧异,上前问道:“各位老伯,你们拜这槐树却是何意?”一名百姓道:“客官有所不知,这两颗槐树乃是苏东坡苏大人载种的,苏大人来我定州做知州后,爱民如子,为我们百姓作了许多好事。虽然苏大人仙逝多年,我们仍怀念苏大人,所以我们便来拜拜这两颗槐树。”黄裳听罢,肃穆而立,向两颗槐树深鞠一躬。黄裳继续道:“老伯,蔡京蔡大人也在本地任过职,不知状况若何?”那老者道:“蔡京这个大奸臣,大贪官,比我们现在的知州还可恶,不提他也罢!”那老者说完,转过身去看着那两颗槐树,叹息道:“可惜再也没有苏大人这样的好官了。”

&esp;&esp;黄裳谢过老伯,心道:“同州为官,但在百姓心中却有如此大反差?那苏大人反对变法,而蔡大人却实施变法,变法或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心,为老百姓多做好事。”黄裳在槐树前停留片刻,又返回府衙。

&esp;&esp;目调寄“青门饮”)对歌表述真情,宝塔之颠,恍若仙境(6)

&esp;&esp;更新时间:2012-1-916:21:39本章字数:2051

&esp;&esp;许久,那定州知州终于被找了回来,那知州大人醉眼朦胧,酒气熏天,见到黄裳,扑通跪倒在地,开口道:“下官不知……不知黄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望……黄大人赎罪。”那知州说完,嘻嘻笑道:“黄大人,城北翠花楼……来了……来了几个西夏女子,很有味道……是否让她们伺候伺候大人……”那知州刚刚说完,只见蔡可拔剑而出,一下削去那知州一个耳朵。那知州“啊”地一声痛叫,顿时清醒过来。

&esp;&esp;黄裳厉声道:“你可知罪?”那知州用手捂住耳朵,颤声道:“下官……何罪之有?”黄裳道:“辱骂朝廷大臣,其罪当诛。”那知州吓得连连磕头,道:“大人冤枉呀,冤枉呀大人,小人从来没有辱骂过朝廷大臣,就是再给小人一个胆,小人也不敢辱骂朝廷大臣呀。”黄裳道:“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定州乃天下要冲之最,定州城门为何无人把守?”那知州颤颤道:“四座城门,我都派人把守了,估计他们……请大人放心,我定会查明是谁玩忽职守,查出后我定会严惩。”黄裳道:“玩忽职守?你不去整治军务,处理政务,却去饮酒作乐,这可是玩忽职守?”那知州道:“小人知罪,小人知罪,小人再也不敢了。”黄裳道:“此罪暂且给你记下,城中百姓辱骂朝中大臣,你为何不管?”

&esp;&esp;那知州道:“大人冤枉啊,这里的百姓都是刁民,他们不但辱骂朝廷大臣,还辱骂本官,甚至还辱骂皇上,为此我杀了不少刁民,但就算把他们都杀了,生出个娃来还是如此。”那知州接着道:“这些年来,契丹蛮子不断来我定州界内打草谷,这些刁民虽然可恶,但不用咱们官府出兵,这些刁民就把那些契丹蛮子赶跑了,所以这些年我就疏漏了这些刁民。大人放心,这次我要严查秘访,将辱骂朝廷大臣的刁民都抓起来,统统杀掉,一个也不放过。”

&esp;&esp;黄裳暗道:“这些大宋百姓都是轻生重义的好汉,稍加训练,便能成为精兵良将,真若如此,我大宋岂怕他契丹、女真?可是在这些昏官眼中,这些百姓就变成了刁民。”见那知州说要抓捕百姓,黄裳马上道:“这些百姓你就不用管了,更不能杀害一人,如果我知道有一个百姓死于你这府衙,我定严惩不怠。”那知州忙道:“是,是,小人不敢,小人不敢!”黄裳继续道:“你现在马上整顿军务,每天操练兵士,不得有误。”那知州连声道:“是,是,小人遵命,小人遵命。”黄裳说完,出了府衙,那知州忙对左右道:“护送黄大人。”众衙役忙整理队伍,分列在黄裳左右。黄裳转身对那知州道:“你速速去处理事务,不准送我,更不准向沿途将士透露我来的消息。”那知州忙道:“是,是。”

&esp;&esp;黄裳出了府衙,又来到城门前,只见城门一旁多了一个兵士,黄裳过去问道:“就你一人把守城门?”那兵士道:“还有许多人呢。”黄裳道:“那其他人怎么不在?”那兵士道:“他们昨晚喝多了,现在还在睡觉,这帮懒蛋。”那兵士说着打了个哈欠。黄裳道:“倘若契丹蛮子来攻,却该如何?”那兵士笑道:“那些契丹蛮子,不用咱们出兵,老百姓就打跑他们了。”黄裳怒道:“你们吃着国家俸禄,难道让老百姓来保护你们不成?”那兵士亦怒道:“嘿,你这个刁民,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正在这时,只见一匹快马跑来,马上人大声道:“知州大人有令,所有守城兵将都要监守城门,不准擅离职守,不准睡觉,不准逛青楼……”那兵士听了道:“知州大人整日饮酒寻乐,现在却管起我们了。”那兵士看了看黄裳,怒声道:“你还不走,是不是想坐牢了?”黄裳冷笑一声,驾马走开了。

&esp;&esp;黄裳骑在马上,心情沉重无比,黄裳思道:“大宋官兵若此,非但不是金国对手,连辽国也难以战胜。若真发生战事,后果不堪设想。”蔡可见黄裳面色凝重,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在想方才的事?”黄裳点点头,道:“当今我大宋将士怠慢,官府衰败,朝中大臣不得人心,我大宋已是岌岌可危。”蔡可道:“你总爱管那么多事,丫儿也和你一样,爱管许多事情,人们说他们的时候,她总是跟人家吵,我很觉得奇怪,就不让她去吵。”黄裳道:“你说的是百姓说蔡京和童贯的时候?”蔡可点头道:“是。”黄裳道:“我在朝廷虽已待了六年时间,但这六年里我都是在编撰道经,真正参与政事却没多少时日。蔡大人和童大人民愤如此之大,其中一定有些缘由,我怕他们真的是贪污腐败之人。”蔡可道:“我不喜欢他们,也不管他们去做什么,如果你喜欢管他们,我不会像对丫儿一样去阻止你。”黄裳笑道:“蔡京蔡大人贵为丞相,童贯童大人乃是泾国公爵,岂是喜欢管就能管的?你却有些孩子气了。”

&esp;&esp;蔡可道:“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我不让丫儿与他们吵,是因为我觉得丫儿也不喜欢跟他们吵。”黄裳笑道:“我的可儿心纯如水,世事繁杂,岂能喜欢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蔡可看着黄裳,眼神很是困惑。黄裳道:“有许多事情,以后你就知道了。”蔡可疑道:“有许多事情,以后我就知道了?”黄裳笑着点点头。蔡可一脸迷惑。

&esp;&esp;目调寄“青门饮”)艮岳花石,粉红什物,木然之间心空(1)

&esp;&esp;更新时间:2012-1-916:21:39本章字数:1861

&esp;&esp;宋朝皇宫紫辰殿,宋徽宗坐于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群臣中走出一人,只见此人脸肿如球,满脸伤疤,疤结有的已经脱落,烙下一个个白点,猛地看去,只感觉如同鬼怪一般,仔细看去,却是泾国公爵童贯。

&esp;&esp;童贯上前一步,高声奏道:“陛下,臣奉旨都运花石纲以来,深感陛下龙恩浩荡,各地百姓踊跃将当地花石进献陛下,以报陛下龙恩。苏州百姓在鼋山采得一奇石,长四丈有余,宽二丈,玲珑剔透,孔窍天成。奇石上长有一树,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亲手所栽,名曰‘白公桧’。当地百姓将此奇石献给皇帝,臣特造大船两艘,花费八千贯钱,终于送到了京师,现已置于艮岳太岁山内。”

&esp;&esp;徽宗面露笑容,轻轻点头。童贯接着道:“在江浙华亭有一颗唐朝古树,古树挺拔高耸,枝繁叶茂,犹如神龙游天,又如凤凰展翅;古树枝干似龙爪般奇异,相传悟空禅师曾在此修行。我已命人修建大船,准备经海道,过楚州,然后运到京师。现此树正在途中,估计半月之内可达京师。”

&esp;&esp;徽宗面色欣喜,点头微笑。只听童贯又道:“安徽灵壁县进贡一块巨石,高、阔均二丈有余,用大船运送至京师后,由于巨石太大,无法入城。臣命人将城门拆毁,终于将巨石运得城中,现已置于艮岳太岁山内,陛下亲笔御书‘卿云万态奇峰’镶于金带上,已经悬于巨石之中。”

&esp;&esp;徽宗神色大喜,欣然道:“甚好。”

&esp;&esp;童贯继续道:“太湖百姓在太湖之中采得一巨石,该巨石高六仞,阔需百人合抱,此石形美如浮云层出,凝重而飘逸,色极清润,磨挲声响。臣特命苏州商贾朱腼承办此事,朱腼领命后殚精竭力,费劲心思,夜以继日建造巨船,朱腼四位随从更是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现此石已运到了京师,置于太岁山内。此石之大,居艮岳各石之首,此石奇特秀美,堪称石中之王,置身巨石之中,如同置身仙境一般。臣闻昨夜晚间,此石骤然发光,照得整个艮岳亮如白昼,有人看到有仙人在此石上歇息。今日凌晨,又有人见到五彩祥云横亘于艮岳上空,仙人缓缓升入空中,踏云而去。”

&esp;&esp;徽宗惊喜道:“甚好,朕今日当亲自观看此石。”

&esp;&esp;童贯道:“仙人降临艮岳万岁山,乃是陛下龙恩浩荡,感动上天,故上天恩泽于我大宋也。”

&esp;&esp;徽宗大喜道:“仙人降临太湖巨石,此巨石绝非一般,朕封此巨石为‘盘固侯’。采集此巨石,朱勔等人功不可没,封朱勔为‘威远军节度使’,朱勔手下四随从各自封官。”

&esp;&esp;群臣高呼:“吾皇圣明!”

&esp;&esp;童贯道:“陛下,太湖、灵璧等地的巨石、异草,两浙的花、竹、杂木、海味,福建的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岛的椰子,湖湘的竹木,四川、两广的奇花异果,登州、莱州等地的海味、文石,以及各地的奇花异石正陆续运往京师。”

&esp;&esp;徽宗喜道:“此次征集花石纲,童爱卿有莫大功劳,赏童爱卿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esp;&esp;童贯叩首道:“谢陛下。”

&esp;&esp;蔡京上前道:“陛下英名,修建艮岳万岁山。当今艮岳万岁山还未建成,我大宋国运便如此蒸蒸日上,艮岳万岁山建成之时,臣已不敢想象我大宋兴旺发达之盛世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