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阴真经端游官网 > 第19节(第1页)

第19节(第1页)

&esp;&esp;黄裳三人退到十步之外,那兵官亦跟了过来,那兵官道:“大人有何事情请尽管吩咐?”黄裳道:“我去了贵国许多地方,那里的军队都不似你们这般,你们为何这般辛苦?”那兵官道:“我们不管别人,我们只听耶律大石将军的,将军让我们每日训练,我们就每日训练,将军让我们歇息,我们就歇息。”黄裳道:“你们将军在哪里?”那兵官道:“就在校场内,大人请看,手持令旗的就是耶律大石将军。”黄裳顺那兵官手指方向看去,只见耶律大石站在雨中,正在指挥众将士操练,黄裳不禁暗暗叹了口气。黄裳回身对那兵官道:“多谢官爷,我们要回去了。”那兵官道:“大人请便!”那兵官说完,退回了校场。此时雨越下越大,校场内众将士仍在操练,黄裳低声叹道:“夺回燕云十六州也不易呀!”

&esp;&esp;黄裳三人离开校场,在城中找了一家客栈,准备暂住一晚,目调寄“青门饮”)对歌表述真情,宝塔之颠,恍若仙境(1)

&esp;&esp;更新时间:2012-1-916:21:38本章字数:23

&esp;&esp;那刺客举刀向黄裳砍去。此时屋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屋内阿虎、王一叶急声叫道:“休要害我大哥!”但全身已是不能动弹半分。眼看那刺客钢刀已经落下,只见黄裳伸出右掌,拍向那刺客腹部,顿时,那刺客跌倒在地,气绝身亡。

&esp;&esp;方才,黄裳见王一叶、阿虎相继瘫倒在床,知道其中不妙,马上施出闭气功,但全身已是毫无气力。那刺客举刀砍向黄裳,在此危机时刻,黄裳本能地拍出一掌。那黄裳功力原本极厚,虽然全力气力已基本丧进,但仍将那刺客击毙。这一掌也耗尽了黄裳所有气力,黄裳再也不能自行闭气,黄裳呼吸两口,渐渐感觉全身骨头似酥了一般,终于慢慢瘫在床上。

&esp;&esp;剩下那两名刺客见黄裳还能出掌毙敌,惊恐万分,忙提刀护住周身,唯恐黄裳来攻。但看到黄裳慢慢瘫在床上,两人方松了口气。那稍矮的刺客拔了一颗花,向黄裳扔去,见黄裳毫无反应,对那稍高刺客道:“他没力气了,杀了他!”那稍高刺客提起钢刀,慢慢向黄裳走去。

&esp;&esp;此时,阿虎、王一叶万分焦急,王一叶急吼道:“我大哥武功盖世,你再走一步,我大哥一掌拍死你!”那稍高刺客距黄裳五步远时,不由停住了脚步。那稍矮刺客怒道:“杀了他,他没力气了!”说着举刀向黄裳走去。

&esp;&esp;突然,只听“嘭”地一声,客房房门被撞开,从屋外走进两人。那两名刺客大吃一惊,仔细一看,却是两位老婆婆,只见两位婆婆一人穿着黑衣,一人穿着蓝衣,两人都带着帽子,看年纪都在六十岁之上。那两名刺客稍稍安心,那矮刺客对高刺客道:“你去对付这两个婆子,我来杀黄裳。”那矮刺客快走两步,举刀就往黄裳头上砍去。就在这时,只见那黑衣婆婆拔出长剑,抬手向那稍矮刺客掷去,那柄长剑似离弦之箭,直插入那矮刺客后心,那矮刺客瞬间倒地身亡。

&esp;&esp;那高刺客见状,挥起钢刀,扑向那黑衣婆婆,那黑衣婆婆从蓝衣婆婆手中接过一把宝剑,反手一拨,挡住袭来钢刀,然后手腕一转,宝剑已刺入那高刺客前胸,那高刺客瞬时毙命。黑衣婆婆走到黄裳身边,双眼看了看黄裳,马上又转过头去,黑衣婆婆道:“他们都死了,你起来吧。”黄裳倒在床上,道:“多谢婆婆。我中了他们的迷药,全身动弹不得。”黑衣婆婆道:“那怎么办?”神色极为关心。黄裳道:“这些刺客没被迷药熏倒,他们身上一定有解药。”黑衣婆婆忙招呼蓝衣婆婆,搜遍那三名刺客全身,却未发现任何解药。那黑衣婆婆猛然道:“你试试这个。”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瓶,打开瓶盖,放在黄裳鼻前。黄裳只感到一股奇臭气息冲入体内,猛然间,黄裳发现全身气力骤然恢复,手脚已经行动自如。

&esp;&esp;黄裳下得床来,深施一礼,道:“多谢婆婆救命之恩。”那黑衣婆婆道:“我只是不喜欢让他们杀死你。”黄裳道:“婆婆救命之恩,在下永世难忘,黄裳必报答婆婆救命之恩。”黑衣婆婆匆匆看了一眼黄裳,道:“你要报答我,就跟我在一起。”黄裳道:“黄裳愿服侍婆婆,孝顺婆婆终生。”黑衣婆婆顿喜,道:“我不喜欢这里,我要回汴京去,你也要跟我回去。”黄裳道:“是,婆婆,黄裳正好也要回汴京,黄裳愿一路服侍婆婆。”黑衣婆婆道:“那咱们走吧。”说着拉住黄裳的手,就要往外走。

&esp;&esp;黄裳忙道:“婆婆稍等,在下还有两位兄弟,请婆婆一同救了他们。”黑衣婆婆道:“你喜欢救他们?”黄裳点头道:“他们是我的兄弟,我必须要救他们。”黑衣婆婆道:“既然你喜欢救他们,那就救了他们吧。”黑衣婆婆取出怀中小瓶,交给那蓝衣婆婆,蓝衣婆婆依次让阿虎、王一叶嗅过,两人顿时活动自如。

&esp;&esp;阿虎、王一叶谢过两位婆婆,阿虎走到刺客尸首旁,狠狠用脚踢去,边踢边道:“大恶人,你们害死我四位大哥、凤儿妹妹,还害死了王老伯一家人和朵儿公主,还差点害死我黄大哥,今天你们终于得到报应了!”王一叶道:“黄大哥,这几个辽国刺客害死这么多人,是不是想破坏宋金联盟?”黄裳看看那三名刺客,却是不语。

&esp;&esp;那黑衣婆婆对黄裳道:“咱们走了,他们两个也要跟着吗?”黄裳道:“是的,婆婆。”黑衣婆婆道:“那就让他们跟着吧。”黄裳招呼阿虎、王一叶,与两位婆婆一同走了出去。

&esp;&esp;出了客栈,蓝衣婆婆牵来两匹马,王一叶也从客栈马厩将马匹牵出。方才天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此时已是风雨停息,明月高悬。众人上了马匹,向城外走去,到了城门,城门已经关闭。那守城兵官道:“今日城门已关,想要出城等到明日吧。”蓝衣婆婆从包裹中取出两锭银子,扔在那军官面前,那兵官捡起银子,高声道:“开门!”几个兵士将城门打开。

&esp;&esp;黄裳驾马来到那兵官面前,道:“皇宫城门才要一锭银子,你怎么要收两锭?”那兵官道:“皇宫里那些差役有多少油水,我们才有几个油水?”黄裳道:“给银子就能开城门,是耶律大石将军的规定吗?”那兵官怒道:“你走不走,不走就关门了!”黄裳淡笑一声,骑马而去。

&esp;&esp;五人出了城门,那黑衣婆婆道:“你跟他说话做什么?”黄裳道:“此城守将耶律大石治军严谨,可还是有这些贪污受贿之徒,看来辽国注定要灭亡了。”黑衣婆婆道:“我不喜欢这个。”黄裳道:“婆婆家就住在汴京?”黑衣婆婆点头道:“嗯。”黄裳道:“我家也在汴京,婆婆可搬到我家居住,我的父母和婆婆岁数相当,正好可和婆婆做个伴。”那黑衣婆婆目光转向黄裳,随即又匆匆收回,道:“我倒喜欢在你家住,可是我不喜欢和你的父母在一起。”黄裳道:“我家还有几间空房,婆婆可单独居住。”黑衣婆婆道:“你真喜欢让我去你家住?”黄裳道:“婆婆对我有救命之恩,如果婆婆喜欢,黄裳怎能虚言。”黑衣婆婆低下头去,却不言语。

&esp;&esp;此时风雨初停,和风清凉,月明星稀,浮云高挂,却是别有一番景色。

&esp;&esp;目调寄“青门饮”)对歌表述真情,宝塔之颠,恍若仙境(2)

&esp;&esp;更新时间:2012-1-916:21:38本章字数:2164

&esp;&esp;五人骑马缓行,不觉已近清晨,雾气渐渐变大。王一叶、阿虎找了一块巨石,众人下得马来,暂时歇息歇息。此时晨雾颇大,雾气打在脸上,聚成滴滴水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流。王一叶、阿虎在山中打了两只野兔,好不容易找了一些干柴,烤起了兔肉。

&esp;&esp;黄裳猛地发现,那黑衣婆婆脸上贴着一张面皮,那面皮经过露水浸湿,已是非常明显,而婆婆现在面目却非其本来面目。再看那蓝衣婆婆,脸上亦有一张面皮。

&esp;&esp;黄裳对那黑衣婆婆道:“婆婆为何不以真面目示人?”黑衣婆婆略略一惊,道:“我怕你不喜欢。”黄裳道:“婆婆见外了,婆婆是黄裳救命恩人,黄裳岂在乎婆婆容貌?”黑衣婆婆道:“那好吧。”说着伸手摘下面皮,脱掉帽子。

&esp;&esp;黄裳不禁大吃一惊!黄裳原以为那婆婆因为貌丑才以面皮掩饰,但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婆婆”竟是一位貌美如仙的妙龄女子!但见那女子清雅秀丽,温情柔美,恍若嫦娥在世,仙女下凡。黄裳仔细看去,这女子却似在哪见过。黄裳终于想起,此女子正是在平阴城外酒馆里遇到的那位美若天仙的红衣女子,当时从西域来的欧阳山人要让这位女子同去白陀山,这女子自然不去,因此铜墙铁壁四兄弟与欧阳山人发生争持,自己将欧阳山人制服后,欧阳山人径自回去;或许因为自己救了这女子,这女子一直盯着自己,当时自己心中很是不悦,便严厉训斥了这女子一番,而现在,这名女子却救了自己。

&esp;&esp;此时,那蓝衣婆婆也将面皮摘下,正是酒馆里的和红衣女子在一起的那位蓝衣少女。

&esp;&esp;那黑衣女子见黄裳久久看着自己,低头道:“你不让人家看你,你却一直盯着人家。”黄裳忙转过目光,转言道:“姑娘先前穿的是红衣,现在怎么改穿黑衣了?”那女子道:“我以为你不喜欢红衣,就改穿黑衣了。”黄裳脸上一热,轻言道:“我还以为姑娘是位婆婆呢,姑娘如此貌美,为何要化装为婆婆?”黑衣女子道:“在酒馆你无缘呵斥我,我以为你不喜欢我,就戴上了这张面皮。”

&esp;&esp;黄裳心中不由一震,这姑娘一直不敢直视自己,却是因为自己呵斥原因,黄裳低声道:“以前以为姑娘不好,是在下小人之心度姑娘君子之腹了,现在在下知道了,姑娘是大大的好人,还望姑娘赎罪。”

&esp;&esp;那女子道:“你说我是好人,那我可以看你了吗?”黄裳道:“当然可以看了。”那女子转过头来,双眼看着黄裳,久久不再离去。

&esp;&esp;黄裳家教甚严,黄裳从小到大,一直格守礼仪,自持收敛,除自己妻子外,从不与其他女子主动交谈。此时一女子如此看着自己,虽那女子纯洁无邪,却也很是不适,黄裳神情窘促,脸色渐渐变红。

&esp;&esp;那女子低声道:“你真好看。”黄裳轻轻一笑,看那女子秀丽神美,恍若仙女一般,黄裳不由道:“姑娘美若天仙,才是真正的好看。”那女子双颊浮起淡淡红晕,双眼却未离开,那女子见黄裳左耳有一环眼,轻言问道:“你左耳为何有个环眼?”黄裳道:“我年幼之时,体弱多病,父母便给我耳朵打了个眼。”我国宋朝时候,在许多地方,父母唯恐孩童生病难养,常常在左耳打个环眼,这在当时也是一种习俗。

&esp;&esp;那女子咯咯一笑,道:“我年幼时也体弱多病,他们就让人教了我些武功。”黄裳看那女子笑容,似一朵绽放的鲜花,又似平静湖水中的阵阵涟漪,黄裳不由转过头去。

&esp;&esp;那女子笑容顿失,道:“你怎么不让我看你了。”黄裳道:“姑娘冰清玉洁,我怕对姑娘不好。”那女子道:“我喜欢看你,我也喜欢让你看我。”黄裳转过头来,已是满脸通红。

&esp;&esp;黄裳道:“还不知姑娘尊姓大名?”那女子道:“我叫蔡可。”黄裳道:“蔡可,却是一个好听的名字。我的名字叫黄裳,我的两位兄弟叫阿虎和王一叶。”此时阿虎、王一叶正在烤兔肉,黄裳用手指了指他们,如此却又自然地避开了蔡可的目光。

&esp;&esp;蔡可道:“我知道你叫黄裳,我不管他们叫什么名字。”黄裳笑了一下道:“和你同行的那位姑娘叫什么名字?”蔡可道:“她叫丫儿,他们说她是我的丫鬟,我是主子,我却不喜欢,我喜欢她是我的姊妹。”黄裳赞赏地点点头,道:“你们从小就在一起?”蔡可道:“是。”黄裳道:“阿虎从小跟我在一起,我们就是兄弟。”蔡可喜道:“丫儿我们从小在一起,我们就是姊妹。”两人说着,相视而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