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读书报告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路克在码头上迎接他俩。三个“空中飞人”热情地拥抱。在中国的天空,他们将揭开更为严峻辉煌的一页吧。

这天的日记上,陈纳德记着:“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里为一个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6月6日,罗伊从南京赶来,领着陈纳德开车去见宋美龄。在上海旧城区法租界的一幢高围墙住宅里,陈纳德和罗伊在幽静的小客厅里等候着,正是午休时光,院里的蝉们长鸣不已。这时,竹帘一掀,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轻盈走进,印花布旗袍衬出她窃窕挺拔的身段,开朗的笑容平添了妩媚,陈纳德注意地打量着她,却以为是罗伊的女友,没有想到,她竟是年已四十的宋美龄!宋美龄以地道的美国南方腔的英语,开诚布公讲述中国空军令人焦虑的现状,她恳切地聘任陈纳德为中国空军顾问,授上校军衔,希望他立即草拟改革中国空军的方案,同时请他即赴南京工作,随后去各空军基地进行考察。

陈纳德被深深地感动了。为她的热情和活力,为她的坦诚和直率,为她的信赖和厚望。他在日记中激动地写下:“以后我要称她‘女王’。”这个个性倔强又骄傲的美国男人为他第一次见到的中国女人而折服,不为别的,如果他懂中国语言,只消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但他不懂中国话。还有一位不懂中国话的中国通,那就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私人顾问端纳。端纳认为中国急需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他和罗伊是力荐陈纳德的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第二天,陈纳德在百老汇大厦端纳的寓所见着了端纳。

陈纳德毫不掩饰他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奇和钦佩。这个头发棕赤、脸色红润的澳洲人,与中国近代史纠葛一处!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是向南京开炮的第一个外国人;他担任了孙中山的顾问,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责成他起草了对外宣言;1928年,他担任少帅张学良的私人顾问,是使少帅重新振作的重要人物;1934年初,他又成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私人顾问,在西安事变的调停中他亦是个不可少的人物。两个男人痛饮。酒逢知己千杯少。端纳亦敞开胞怀,对陈纳德大谈蒋介石的发迹,中国军阀的连年内战,宋查理家族中三姊妹两兄弟的种种传奇。陈纳德全神贯注地听着,他是军事行家,但决非政治里手。端纳是本打开的书,陈纳德从他身上读到第一部中国近代史。

第三天,陈纳德和罗伊即飞往南京,俯瞰宽阔流淌的长江,陈纳德迷蒙了,这不是他的密西西比河吗?他知道,中国和他的家乡,已经难解难分了。视察了南京空军基地,又飞往洛阳空军学校,陈纳德忧心忡忡,怒火中烧:墨索里尼哪里是支援建设中国空军?分明是毁灭中国空军,意大利人训练的飞行员根本不能参战,他们在南昌等处办的飞机装备厂也压根装配不出战斗机!这是阴谋!是陷阱!

1937年7月7日夜,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畔响起了枪声炮声。

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陈纳德正在洛阳视察,他立即电告蒋介石:“只要有用我的地方,我无不应命。”

然而,193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的“中立法案”,以任命方式向中国提供援助的美国人都会被视为违法的。

陈纳德不管。

他毫不犹豫地要承担起反侵略的责任。

·11·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消息传到香港,报贩报童举着号外,在街头人群中奔跑着,呼喊着。

香梅和静宜跟着母亲,也急急忙忙奔走着。上邮电局,从亲友家打听消息,北平的外公外婆,广州的祖母一家,新墨西哥州的父亲,都叫香梅母女牵肠挂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可烽火岂只三个月?

日寇疯狂地发动全面进攻。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终于在庐山发表讲话,卢沟桥事变是最后关头,中国政府决心抗战到底,“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永远的憾(6)

不愿作奴隶的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抗战,抗战!就有平津激战、淞沪鏖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悲壮激烈,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血战的辉煌!

但是,日寇毕竟蓄谋已久,疯狂猖獗。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11月,上海失陷、太原失陷;12月,南京失陷、济南失陷;1938年5月,徐州失陷;6月,开封失陷;9月,保定失陷;10月,石家庄失陷、武汉失陷、广州失陷……

仅仅一年零三个月,华北、华中、华南的大好河山在血与火中颤栗着、呻吟着。但是,中华儿女还在发出最后的吼声,日寇征服不了中国人!抗战进入到艰苦的相持阶段。

南天海角的香港却未受战火之扰,她似乎成了离乱中国人的洞天福地。商界文坛的大亨名流涌向这里,各种政治力量也或明或暗活动于这里,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捐献救国亦活跃在这里,这里成了抗战前期的文化中心之一。而一小撮汉奸走狗也在此偷偷进行罪恶勾当。

铜锣湾的小红房子里,廖香词和六个女儿眼下真正地相依为命。廖凤书一家从北平迁到上海,上海沦陷后,他不打算再逃难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吧。祖母一家战乱时曾搬到香港与她们共住了一些日子,三婆就是那时失踪的,但祖母过不惯香港的日子,故土难离,不久就搬回广州桃源上街的老宅了。陈应荣呢,既没有催她们去美国,也没有到香港来看她们。香梅心中很是不平:难道父亲忘了她们?丢下她们不管了?廖香词却极力掩饰胞中的忧怨,淡淡地解释说:“你们的爹地公务在身,战时是不好擅自离职的。”

1938年圣诞节,陈应荣给她们寄来了钱和厚厚的一封信,这当然是最好的圣诞礼物。

陈应荣在信中谈到一个在中国参战的美国退役上尉陈纳德,美国报纸谣言纷纷,说他在中国匿名作战,这是美国的“中立法案”所不允许的。但是,陈纳德毫不畏惧,写了一封信给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的蒙哥马利广知报。他要广而告知:

“中国一直以为美国和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同情是无私心的。

“中国此时正为太平洋在作战(信不信由你!)而美国的官员和人民,就在日本屠戮上海之始,急切地离开了中国。此种情形,中国人民无论如何不能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