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读书报告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说话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她欲说示说的是什么呢?

抗战暴发后,三婆趁着混乱跟人私奔了。祖母没有张扬此事,只当陈家从未有过这么一个女人。或许是爱惜陈家名声?或许是慈悲?听到此消息的香梅却像是松了口气。

祖母难得出门。出门只为亲戚家不得不去的红白喜事,再就是上寺庙烧香。当二婆搀着祖母上轿时,望着举步维艰又风摆杨柳似的祖母,望着红漆斑驳的古老的轿子和灰暗落毛的绣凤轿帘,如同望着上一个朝代和人物的远去,香梅大人般沉重地叹了口气。

“在家从母,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

《女诫》《心经》,是祖母人生的精神支柱?岁岁年年,从少女到少妇到终身守寡,祖母享有自在、智慧和慈悲,这便足矣?

陈香梅不知道。

她只知道桃源上街陈宅及陈宅的女人们,是部历史书,比教科书《历史》要有趣和伤感。因为《历史》是难得让女人占一席之地的。

除夕夜,陈宅一扫二十六年的沉寂悲凉,万响爆竹震撼整条桃源上街。正厅堂,点燃巨烛,祭上三牲鲜果,子孙们毕敬毕敬跪拜祖宗。在一系列的瓷板画像中,香梅寻觅到先祖父陈庆云的遗容,他是唯一的不着长袍马褂不留长辫者。西装领带,三七开的西装头,一张广东人的凹凸分明的脸,那双眼便分外炯炯有神。香梅听外公说过,陈爱祖籍福建,移籍广东南海。陈家廖家都算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南海岸外来户的后代。他们曾以航海和冒险为生,他们来自何方?孔子的故乡?历代鏖战激的中原?黄山脚下的徽州?谁知道呢?香梅只知道,无论北平、天津还是广州,她都爱。

从未谋面的祖父炯炯目光注视着她,似乎在炫耀他昔日曾拥有的辉煌。他与廖凤书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一起参加同盟会,热衷于推翻满清的斗争。但他更爱商务与科学,他任中国商务轮船公司总裁和招商局局长,正是三十而立之年。事业上的发达让他醉迷,他不甘于按部就班,他羡慕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他认识到交通是时代前进的血脉,他想引进西方都市的电车汽车,以之取代中国的轿子、苦力和黄包车。他辞去了所有的职务,他用陈家的家业做赌注,买下了一家电车公司,并雄心勃勃让这新奇的交通工具在香港街衢“叮铃铃铃”地运行。

可是,他输了。守旧的中国人对这种新奇的怪物避之如鬼神!很快资金无法周转,他债台高筑;而他仍倔强地陷在里边,试图扭转乾坤,但合作的伙伴却早已抽身,于是,无力回天!他痛憾国人的保守,他痛恨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他痛惜自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1908年除夕之夜,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三十又三岁。

他目光灼灼,虽死犹生,盯着他的妻妾子女孙儿孙女们。香梅觉得头皮发怵,瓷板画像上是一个死不瞑目的中国男人。

他是勇猛者,又是怯懦者;他是开放者,又是保守者;他是“德先生”“赛先生”的崇拜者,又是爱金莲宠戏子的风雅名士派。老宅和妻妾是物和人的见证。

香梅没有作哲理的思辨,她知晓陈宅告诉了她很多:中国女人的故事和中国男人的故事。她甚至不愿这么快就离开这幢并不老的老宅。

然而,一过了春节,陈应荣就将妻子女儿送到香港,即启程去美国新墨西哥州赴任。

不久,陈应昌亦得一机缘,报考上空军,并去到美国受训。

·10·

廖香词和女儿们住进了香港铜锣湾金龙台一幢小红砖房中,这是廖家亲戚的房子,虽嫌旧,院子也小得只有巴掌大的绿草地,但一家一院,母女都很愉悦,自称“女儿园”。北平时的李妈始终跟着她们,这时主动升为官家婆,另请两个仆役,这一家子仍过着中产阶级的日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永远的憾(3)

比利时人办的天主教堂就在一条街上,圣保禄女书院也是他们办的,从校长教师到做粗细杂事的几乎全是外国修女。香梅对这所女书院充满了好奇:那些黑帽黑袍而帽里裨白生生的修女们像影子似地飘来飘去,她们讲课会说地球是圆的?一切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这些是已读中学的静宜告诉她的。信仰天主的修女怎么讲科学?

她和妹妹们不久就跻身这所女书院。

事情是这样的:外祖父家信仰天主教,香梅姊妹从小就常跟着长辈去教堂做弥撒,但那不过是玩儿,并未正式受洗。在香港住下来后,大约是教堂的钟声的感召,廖香词问女儿们,愿否信仰天主?女儿们欢喜雀跃。于是,在一个充满温馨与音乐的礼拜天的清晨,陈家六姊妹在光线黯淡的教堂里,接受了洗礼。静宜的教名为雪狄雅,香梅的教名是安娜。

风琴吱吱嘎嘎响着,镶嵌着七彩玻璃的窗户让人想入非百,葡萄酒是红红的,小小的面饼很坚硬,为什么要把这比作耶酥的血与肉?圣母玛利亚却很安详,因为她是母亲。母亲!香梅只愿永远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哪怕跪凳的蒲垫也很坚硬,硌得膝盖隐隐作痛,但她愿意,卖力地唱着赞美诗。

廖香词也很满意。她信教,以为这不仅净化人的魂灵,而且是心的慰藉所在,尤其对女人。四个大女儿都上了学,老五香竹老六香桃尚小,就在家嬉戏,廖香词的日子也就不太寂寞。小小的厅堂里有架旧钢琴,她不忘给钢琴上的花瓶插上鲜花,闲暇时,会自弹自唱一首过了时的外国情歌:“在黄昏,想起我的时候,不要记恨,亲爱的———”戛然而止。她为谁唱呢?那个英国贵族青年已成了一首古老的香词。远去美国的陈应荣说过,一安顿好就来接她们。然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信也寥寥钱也寥寥,他在那边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廖香词只有耐着性子等待。

圣保禄女书院一切井井有条,但缺乏中学应有的勃勃生气,管理太严谨刻板。女书院中还有不少寄宿生,多是家在东南亚的华侨女孩,每个月交食宿费50元。宿舍里是挤挤挨挨的窄窄的木板床,饭堂里是单调的饭菜,就是洗澡,绿眼珠的老嬷嬷也幽幽地盯着你,指望一切悄无声息。香梅不喜欢这样的空气,真是无家的漠漠悲哀啊。然而,仅仅四年后,她又重回到这所学校,她和四个妹妹成了寄宿生成员,在这里经历了最孤独最恐怖的涉世之初!

陈香梅的女书院只念了两年,便完成了初中学业。她从初一跳级到初三,这得助于教国文的志杨素影女士。在女书院,只有杨素影和教艺术的游小姐是中国人。杨素影长得清清瘦瘦,有中国古代才女的风韵。她的名字本身也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杨素影国学功底厚实,她能背诵很多唐诗宋词元曲,同时也要求学生们背出。她吟诵时很轻很慢,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萧瑟、苍凉、寂寥,便如同一幅加国山水画慢慢舒展开来,吟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的眼睛不湿湿的?秋原黄昏,孤独的旅人走向天涯异域,能不忆家乡?

香梅对香港的印象是复杂难言的。

打1842年丧权辰国的《南京条约》签订以来,香港的英国人的统治下已近百年。资本经济与殖民文化杂交生出畸型的繁荣,各种本不调和的地方背景和时代氛围硬生生糅合一处,营造出真实又虚幻的天地。在街头摩肩接踵的各色人等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中,陈香梅以早熟的少女的眼光,刺心地感受到这里是白种人的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